問題詳情

三、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繫。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下焦之問。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於源本,互滋偏見,各逞己能。致微疴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來,逮于華陀,經論要訣,合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該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咸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 (《脈經》序)
11《脈經》作者為:
(A)皇甫謐
(B)張景岳
(C)王叔和
(D)楊繼洲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
統計:A(2),B(5),C(15),D(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