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縞狀鐵礦的由來帶狀鐵岩(Banded ironstone或Banded iron)是由薄層磁鐵礦或赤鐵礦等氧化鐵反覆堆疊,並夾雜帶狀頁岩或燧石所組成,其構成的主要岩層稱為縞狀鐵礦(Banded ironstone formations,簡稱BIFs),主要形成年代以太古元和原生元早期為主,是屬於一種古老的沈積岩。當時地表並沒有氧氣,大氣充滿著二氧化碳和甲烷,海洋中則溶解了由海底熱泉所噴出的鐵離子。後來生物的光合作用釋出許多自由氧,於是在淺海環境中鐵離子被自由氧所氧化而沈澱成BIFs。當BIFs 停止沈積時,所代表的是海洋中還原性的鐵離子已經大致被消耗殆盡。雖然BIFs 的出現是推論地球上出現大量能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生物的重要證據之一;而其停止沈積意味著海洋和大氣中可以開始累積自由氧,即自由氧不會再因與鐵離子結合(氧化)而被消耗。然而,BIFs 的出現或停止沈積,並不能宣稱地球整體環境究竟是處於「有氧」或是「缺氧」的狀態。請參考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4.當BIFs停止沉積時,代表著下列哪一種鐵離子已大致被消耗殆盡?甲、Fe3O4;乙、Fe2O3;丙、FeO;丁、FeSO4。
(A)甲
(B)乙
(C)丙
(D)丁。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