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臺灣原住民族是至今最早居住在臺灣的居民,對於他們數千年來的文化發展,今人可以利用怎樣的方式達到較「客觀」的理解?
(A)到部落訪問年紀較大的長老
(B)可以建立在考古與傳說的相互輔助
(C)找尋早期原住民族在當時所紀錄下來的文字
(D)蒐集部落的傳說故事。
(A)到部落訪問年紀較大的長老
(B)可以建立在考古與傳說的相互輔助
(C)找尋早期原住民族在當時所紀錄下來的文字
(D)蒐集部落的傳說故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阿大想找尋平埔族留下的遺跡與文化,下列哪個地方不是他應探訪的地點?(A)嘉南平原 (B)中央山脈(C)臺北盆地 (D)臺中盆地。
- 田野工作者記錄了臺灣一些部落的故事,包括「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巨石誕生祖先、布農族與賽夏族的祖先遭到洪水侵襲、邵族得到矮黑人的幫助、卑南族巫師創造月形石柱等事。」這些聽來不可置信的情節與傳說,對
- 人類學者將臺灣原住民族歸類為「南島語族系統」之中,該系統分布範圍相當廣大,使用的語言超過一千三百多種,人口高達兩億五千萬。關於我們對「南島語系」的理解,下列何者說法為是?(A)臺灣是南島語系分
- 澎湖縣馬公市天后宮有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請問:碑中所述的「紅毛番」,指的是哪一國人?(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 明仁天皇是日本第 125 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取其「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之意。日本天皇取年號來紀年,源於中國古代皇帝的作法。請問:下列哪個名稱並非年號?(A)令和 (B
- 阿大的父親經常拿著鐵矛外出狩獵,媽媽則在家縫製獸皮衣。阿大一家的主食除了肉類之外,還有一些小米等榖類作物,每天阿大會用陶罐出去裝水。請問:阿南最可能生活在哪一個臺灣史前文化?(A)長濱文化 (
- 中國皇帝制度自 221BC 秦始皇起,至 1911AD 溥儀結束,總共在中國實施多少年?(A)不滿一千年 (B)一千多年(C)超過二千年 (D)將近三千年。
- 商朝曆法以天干、地支相配合來記日,如下。請問:如果今年 2020 年是庚子年,那明年2021年應該為何? (A)庚丑年 (B)乙子年 (C)乙丑年 (D)庚子年。
- 以下是藍寶、 痞子妹、 丫肥、 妮妮利用十字交乘法分解-2x2-3x+5 的過程,試問誰的作法正確? (A)藍寶 (B)痞子妹 (C)丫肥 (D) 妮妮
- 從十九世紀日本殖民臺灣開始,日本的人類學家們便開始展開對原住民傳說的記錄工作。觀其紀錄,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原住民族都會提及洪水為主題的傳說,雖然細節會有些許差異,但是內容骨幹基本類似。 請問這可能
內容推薦
- 「當西元 2012 年宜蘭蘇花改工程動工時,在漢本車站南測的海岸平原緩坡上,工程人員發現一古代遺址。其聚落規模相當大,保存狀況亦較約略同期的十三行文化、卑南文化來得完整,更難得的是遺址時間悠久
- 在臺灣歷史上的各個時期,對於原住民的稱呼不一,直到何時才正式採用「原住民」一詞?(A)史前時期 (B)清帝國時期(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9 下列因式分解有幾個正確? (A) 1(B)2 (C)3(D) 4。
- 有兩多項式 A=x2( 2x-3)( 3x+2), B=( 3x+2)2( 4x2- 9)。關於 A、 B 兩多項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 2x-3)( 3x+2)為 A、 B 的公因式
- 阿大在作業中參考附圖,完成某一主題的研究。請問: 他所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為何? (A)中國沿海地形研究(B)臺灣原住民族起源(C)太平洋的暗礁(D)史前人類分布。
- 台灣原住民是屬於南島語族,南島語族範圍相當廣泛,南亞多處皆屬之,唯哪一處並不屬於南島語族範圍?(A)馬達加斯加 (B)夏威夷(C)澳大利亞 (D)紐西蘭。
-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原住民被統治者分為「生番」和「熟番」,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下列何者?(A)主要居住地區的分布 (B)是否有納稅、服勞役(C)移民來臺時間的早晚 (D)經濟活動的差異。
- 阿大選擇「顏思齊」作為歷史報告的主題。請問:這份報告中最可能提及他的哪項事蹟?(A)以海商的身分帶領漢人來臺拓墾(B)以將領的身分逼退在澎湖的荷人(C)以漢人身分帶領群眾反荷人統治(D)以中國
-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駐大員商館的臺灣長官,曾經稱讚某一族群是「福爾摩沙島上唯一釀蜜的蜂種」;該族群不只是作為臺灣島上的農耕主力,每年公司更從其身上徵收許多稅收。請問: 該族群為何?(A)漢人 (
- 下列資料所述指的是哪一族群? (A)泰雅族 (B)達悟族 (C)鄒族 (D)阿美族。
- 圓山文化有一重要的文化特徵,即「貝塜」,透過「貝塜」,我們可以了解哪一件事?(A)貝類食物是圓山人唯一的食物來源(B)圓山人非常喜歡吃貝類食勿(C)圓山人尊重食物,特別收集貝類,加以埋葬(D)
- 十六、七世紀,葡萄牙人在與中國的貿易中占得一席之地,當時葡萄牙人以何處作為與中國的貿易根據地?(A)廣州 (B)廈門 (C)澳門 (D)金門。
- 時人常笑稱「中華民國萬萬稅」,但追溯歷史,荷蘭在臺時期便已經開始對漢人以各種名義課徵稅收,諸如七歲以上漢人移民皆需繳交的人頭稅,或是買賣房子時要繳交稅率 10%的房屋交易稅等。這些稅收繁雜,對
- 「大員」的稱呼最早是指臺灣的何地?(A)澎湖 (B)安平 (C)雞籠 (D)淡水
- 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的目的除為傳教外,亦想以臺灣作為發展對某國貿易的跳板,不料該國實施鎖國政策,導致西班牙外貿受挫。請問:西班牙人原先欲與哪一國家發展貿易關係?(A)越南 (B)日本 (C)緬
- 有學者指出:「透過新發現的『 〇〇城地籍表』,可以發現現今臺南赤崁地區的街道與十七世紀時的最初設計比起來較窄,但基本上仍符合當時的街道布局。」請問:〇〇中應該填入下列何者才正確?(A)熱蘭遮城
- 鄭氏治臺歷經三代,其政權繼承順序為何?(A)鄭芝龍→鄭成功→鄭經(B)鄭成功→鄭芝龍→鄭克塽(C)鄭經→鄭芝龍→鄭克塽(D)鄭成功→鄭經→鄭克塽。
- 判斷下列算式何者正確?(A) 5÷(7+ 4)= (B) 5÷(7- 4)= (C) (7+ 4)÷5= (D) (7- 4)÷5= 7- 4×
- 上歷史課時,老師與學生們討論漢人文化在臺灣的發展情形,下列是他們提出的部分看法。甲生:「荷蘭在臺時期, 招募大量漢人來臺,所以漢文化已經在臺灣建立基礎。」乙生:「在鄭氏政權時期,漢人文化才在臺
- 國際競爭下的臺灣國際貿易發達,當時荷蘭人從臺灣輸出的商品主要有哪些? (甲)蔗糖 (乙)軍火 (丙)稻米(丁)茶葉(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與西班牙曾在臺灣打了一場仗,最後西班牙戰敗。請問:戰場最有可能在何地?(A)鹿耳門 (B)澎湖 (C)大員 (D)淡水。
- 鄭成功英年早逝,他在西元 1662 年去世之前,曾吩咐五弟鄭襲日後能輔佐世子鄭經;不料鄭襲的部眾卻與鄭經廝殺,鄭經幸賴之助,於次年年初才順利即位。 對於將漢人的典章制度移植臺灣頗有貢獻
- 臺南市「將軍區」的由來,與某位助清征服臺灣有功的將領有關,他率族人及親戚入墾,因而形成「將軍庄」。西元 1920 年,地方改制,於此地設「將軍庄」,戰後改設臺南縣將軍鄉,西元 2010 年後成
- 17 世紀時,臺灣是漢人、日本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在東亞地區進行貿易的重要據點。這是因為當時臺灣具備了下列哪一項優越的地理條件?(A)地形 (B)氣候 (C)位置 (D)人口。
- 清順治皇帝曾稱鄭成功「凶殘狡詐,罪大惡極」而到康熙皇帝則稱其勇敢、忠心。兩位皇帝對鄭成功的看法,由負面轉而正面,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複選)(A)兩位皇帝給鄭不同的評價,目的都是要鄭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