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從十四世紀起,歐洲農奴制度也逐漸瓦解。請問:關於農奴制度的瓦解,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許多國家的君主親自下令解放農奴
(B)他們逐漸解除奴役身分,變成了「自由人」
(C)許多城市規定農奴逃入城市,馬上就可獲得城市的公民權
(D)農民開始以金錢支付給領主,取代封建勞役
(E)一些城市為獲得勞力,也常提供逃奴保護。
(A)許多國家的君主親自下令解放農奴
(B)他們逐漸解除奴役身分,變成了「自由人」
(C)許多城市規定農奴逃入城市,馬上就可獲得城市的公民權
(D)農民開始以金錢支付給領主,取代封建勞役
(E)一些城市為獲得勞力,也常提供逃奴保護。
參考答案
答案:B,D,E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1),C(0),D(1),E(1)
內容推薦
- 「近代國家」的特徵為何? (A)對內積極打擊分裂勢力強化國家內部的統合 (B)國家的疆域與民族的領域大致吻合 (C)支持宗教改革運動 (D)都有強烈的「主權」意識 (E)以民族國家的型態出現。
- 【題組】 (2)「鎖國」時代只有哪兩個國家的船隻可以到日本進行貿易?
- 當近代歐洲國家以君主專制為政治主流的同時,孤懸海外的英國卻因為發生了兩次革命,而產生了不同的發展。請問:4%【題組】(1)英國發展出不同的政治制度為何?
- 西元1467年,日本爆發應仁之亂,進入百年的「戰國時代」。請問:在這段期間日本歷史的發展有哪些特色? (A)舊社會政治秩序動搖 (B)中、低層武士與庶民勢力興起 (C)傳統公卿貴族沒落 (D)以
- 【題組】「人類所有的歷史記憶都難免受到政治立場影響」這句話的態度和下列哪句話最接近? (A)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B)歷史存在一原動力,歷史具有規律和公式 (C)生產力決定人們的存在,決定人們的
- 有關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對臺灣的統治情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896 年日本公佈「六三法」作為臺灣法律依據,此法為日本國會制定,顯示台灣和日本本土屬於相同的法律體系 (B)教育上實施差別待遇
- 三、非選題:30%十六世紀時,歐洲人將基督教傳入日本,並帶來貿易。但是,幕府擔心西教與外貿不利封建統治,常有取締之舉,甚至後來全面鎮壓基督教,並禁止日本人出國,成為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時代。請問:
- 二、多選題(每題2分 有倒扣)20%歐洲人在十五世紀以來的航海探險之能有成就,是由於有一群想像力、勇氣與堅毅精神的航海家以及一些技術條件的配合。請問:下列哪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A)火炮的改
- 二、題組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一)2009/12/10 是美麗島事件三十周年。它是台灣現代政治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或許也是四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最重要的共同記憶。那是一個興奮中交雜著恐懼,期待
- 下列哪些屬於太平天國之政教制度的理想? (A)「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B)「妖魔作怪之由,總由孔子丘教人之書多錯」(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 (D
內容推薦
- 「絕大多數的歷史都是臆測,剩下來的都是偏見。」「歷史學家們通常都過分簡化,又太急於選取那些可記載的事實的少部分,省略了大眾的靈魂與事件,而這些大眾中發生事件的複雜程度,他是往往不能全部吸收或了解
- 1360年代,帖木兒在撒馬爾罕(Samarkand)自立為大汗。請問:下列哪些是他的功績? (A)討平各蘇丹國,統一印度北部 (B)意圖利用日本豐臣秀吉進攻朝鮮,與明發生遼東戰役時機恢復蒙古統治
- 【題組】景帝時代雖然富足而和平,但是國內部仍有一個難解的難題,這是 (A)藩鎮割據地方 (B)太平道起事 (C)封建諸王尾大不掉 (D)宦官亂政。
- (五)1809 年 2 月 12 日, 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生日,也是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的誕生日。 這一天,有兩個偉人同
- 【題組】(5)《新唯識論》:主張宇宙就是「翕」與「辟」在剎那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因此精神與物質是一體,不能二分。堅決相信要改造中國社會,必須在傳統文化的固有基礎上進行。
- 下列何者為「道問學」之主張? (A)若其心正,其事善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B)祇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C)窮理以致知,涵養以踐實 (D)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E)泛觀博覽,
- 以下哪些是歐洲中世紀時的學校機構? (A)英國皇家學會 (B)智慧堂 (C)主教座堂學校 (D)巴黎大學 (E)修道院學校。
- (三)2009 年故宮以豐富典藏及北京故宮博物院三十七件精品,鋪陳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藝術文化成就。……雍正是一位複雜的歷史人物。他為鞏固皇權,打擊對手,六親不認,極為殘酷,留下駡名;然而作為統治者,他
- 【題組】為什麼美國《新聞週刊》描述他們是「叛逆巨人」? (A)從事反政府活動 (B)發動反侵略戰爭 (C)推翻教會的地位 (D)挑戰既有的觀念。
- 已知∆ABC之三邊長為6, 10, 14,則下列何者正確?(A)最大內角為120° (B)面積為 (C)外接圓面積為 (D)最大角之分角線長為 。
- 書院向來是私人講學的場所,歷代發展的過程何者正確? (A)北宋中期,范仲淹慶曆改革中要求全國每一州縣均設置官學,使得書院衰微 (B)南宋時因理學遭受官方禁抑,故書院無法發展 (C)元代政府官派書
- 下列有關中國帝制晚期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明朝以後即中國的帝制晚期,皇帝專制獨裁是其特色 (B)科舉創始於隋,制度完備於唐,宋時幾乎變成士人追求功名利祿唯一途徑,到明以後,已成專制帝王箝
-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有位日本人在他的文章中寫到:「我國已將不再是糖進口國,而將立足於出口國的地位。國家之幸,有何可比?」,關於此段文字的解釋,哪些看法較正確? (A)此應為
- ( ) 某位同學在網路、圖書館花許多時間寫成一篇報告:「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
- 請寫出下列著作之作者:(每格 2 分,共 10 分)【題組】(1)《東方主義》: 西方人以不對等的權力霸權心態論述東方文明。
- 下列有關希臘哲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認為「水」為萬物根源 (B)希臘哲學時間分界點:伯羅奔尼撒戰爭 (C)希臘晚期哲學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斯認為「火」為萬物根源,
- ( ) 中古以來,中國的官學亦有「廟學」的稱呼,這是指: (A)公立學校大多設在廟宇附近 (B)公立學校之內亦有孔廟的設置 (C)公立學校內都有祭祀的相關課程 (D)公立學校同時附有傳播宗教的
- 【題組】(3)這種「鎖國政策」維持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哪一個西方國家的軍艦打開?
- ( ) 歷史上,書院由於具有自由講學的風氣,故往往因諷議朝政而導致政局動盪。以下史事何者符合此一條件? (A)黨錮之禍 (B)新舊黨爭 (C)東林黨爭 (D)戊戌政變。
- ( )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討論煉丹術的著作是: (A)《道德經》 (B)《抱孟子》 (C)《太平經》 (D)《周易參同契》。
- 【題組】(3)巖窟聖母-
- 這是十五世紀以後,歐洲人的海外探險及拓殖的簡圖,請回答以下問題:8%【題組】(1)B路線指的是哪一年完成的航海成就?
- 因河流能提供最佳的生活條件,使早期文化可以孕育發展;受大河之賜興起的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並非由單一民族所創建的文明產生於何地? (A)美索不達米亞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沿岸 (D)印度河河谷
- 試求5除以13的餘數 = 1 。
- ( ) 史載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朝廷於中央官學開辦「儒、玄、史、文」四個學館,此一發展,反映了什麼事實? (A)官學教育超越了私學體系的規模 (B)門第教育已經蔚為主流 (C)文史教育已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