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為什麼美國《新聞週刊》描述他們是「叛逆巨人」?
(A)從事反政府活動
(B)發動反侵略戰爭
(C)推翻教會的地位
(D)挑戰既有的觀念。
(A)從事反政府活動
(B)發動反侵略戰爭
(C)推翻教會的地位
(D)挑戰既有的觀念。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以下哪些是歐洲中世紀時的學校機構? (A)英國皇家學會 (B)智慧堂 (C)主教座堂學校 (D)巴黎大學 (E)修道院學校。
- 下列何者為「道問學」之主張? (A)若其心正,其事善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B)祇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C)窮理以致知,涵養以踐實 (D)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E)泛觀博覽,
- 【題組】(5)《新唯識論》:主張宇宙就是「翕」與「辟」在剎那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因此精神與物質是一體,不能二分。堅決相信要改造中國社會,必須在傳統文化的固有基礎上進行。
- (五)1809 年 2 月 12 日, 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生日,也是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的誕生日。 這一天,有兩個偉人同
- 【題組】景帝時代雖然富足而和平,但是國內部仍有一個難解的難題,這是 (A)藩鎮割據地方 (B)太平道起事 (C)封建諸王尾大不掉 (D)宦官亂政。
- 1360年代,帖木兒在撒馬爾罕(Samarkand)自立為大汗。請問:下列哪些是他的功績? (A)討平各蘇丹國,統一印度北部 (B)意圖利用日本豐臣秀吉進攻朝鮮,與明發生遼東戰役時機恢復蒙古統治
- 「絕大多數的歷史都是臆測,剩下來的都是偏見。」「歷史學家們通常都過分簡化,又太急於選取那些可記載的事實的少部分,省略了大眾的靈魂與事件,而這些大眾中發生事件的複雜程度,他是往往不能全部吸收或了解
- 【題組】(2)發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統治者宣揚什麼理論?
- 從十四世紀起,歐洲農奴制度也逐漸瓦解。請問:關於農奴制度的瓦解,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許多國家的君主親自下令解放農奴 (B)他們逐漸解除奴役身分,變成了「自由人」 (C)許多城市規定農奴
- (二)2009/06/27-09/27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漢景帝的地下陪葬陶俑。漢代新承秦末大亂的破壞,但經過文、景二帝的努力,景象煥然一新,整個國家呈現一種富足而和平的景象。景帝的墓葬俑群,也反映了
內容推薦
- 書院向來是私人講學的場所,歷代發展的過程何者正確? (A)北宋中期,范仲淹慶曆改革中要求全國每一州縣均設置官學,使得書院衰微 (B)南宋時因理學遭受官方禁抑,故書院無法發展 (C)元代政府官派書
- 下列有關中國帝制晚期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明朝以後即中國的帝制晚期,皇帝專制獨裁是其特色 (B)科舉創始於隋,制度完備於唐,宋時幾乎變成士人追求功名利祿唯一途徑,到明以後,已成專制帝王箝
-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有位日本人在他的文章中寫到:「我國已將不再是糖進口國,而將立足於出口國的地位。國家之幸,有何可比?」,關於此段文字的解釋,哪些看法較正確? (A)此應為
- ( ) 某位同學在網路、圖書館花許多時間寫成一篇報告:「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
- 請寫出下列著作之作者:(每格 2 分,共 10 分)【題組】(1)《東方主義》: 西方人以不對等的權力霸權心態論述東方文明。
- 下列有關希臘哲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認為「水」為萬物根源 (B)希臘哲學時間分界點:伯羅奔尼撒戰爭 (C)希臘晚期哲學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斯認為「火」為萬物根源,
- ( ) 中古以來,中國的官學亦有「廟學」的稱呼,這是指: (A)公立學校大多設在廟宇附近 (B)公立學校之內亦有孔廟的設置 (C)公立學校內都有祭祀的相關課程 (D)公立學校同時附有傳播宗教的
- 【題組】(3)這種「鎖國政策」維持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哪一個西方國家的軍艦打開?
- ( ) 歷史上,書院由於具有自由講學的風氣,故往往因諷議朝政而導致政局動盪。以下史事何者符合此一條件? (A)黨錮之禍 (B)新舊黨爭 (C)東林黨爭 (D)戊戌政變。
- ( )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討論煉丹術的著作是: (A)《道德經》 (B)《抱孟子》 (C)《太平經》 (D)《周易參同契》。
- 【題組】(3)巖窟聖母-
- 這是十五世紀以後,歐洲人的海外探險及拓殖的簡圖,請回答以下問題:8%【題組】(1)B路線指的是哪一年完成的航海成就?
- 因河流能提供最佳的生活條件,使早期文化可以孕育發展;受大河之賜興起的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並非由單一民族所創建的文明產生於何地? (A)美索不達米亞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沿岸 (D)印度河河谷
- 試求5除以13的餘數 = 1 。
- ( ) 史載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朝廷於中央官學開辦「儒、玄、史、文」四個學館,此一發展,反映了什麼事實? (A)官學教育超越了私學體系的規模 (B)門第教育已經蔚為主流 (C)文史教育已超越了
- 1872~1881 年中國派遣的官費留學生,其留美期間「不可能」具有以下哪些經驗或見聞?(A)搭火車到東西兩岸參觀 (B)看到電燈亮了起來,如同白晝,不由得大為驚嘆(C)到夏威夷參觀美國軍事設
- 下圖(十四)是四種海陸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其中哪一幅圖最能展現北半球七月分等溫線分布的特性?(2 分)
- 西元前八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德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鬥爭,在中古後期同樣遭受封建分裂與戰爭頻繁之苦。請問:4%【題組】(1)他們最後攻
- 西元六世紀,某些修道院改採「工作即祈禱」的原則,取代之前自虐式的苦修行為──當時該會的修士改採的修行方式為何?(A)繕寫書本,保存文獻 (B)前往亞非各地傳教 (C)建立大學,培育人才 (D)組
- 【題組】(2)最早繞經非洲南端,抵達印度的人是?
- 歷史課堂上老師與同學討論西方工業革命何以最先發生於英國。甲同學:「17 世紀中,英國已設立皇家學會,提倡科學研究,此為其因」;乙同學說:「三十年宗教戰爭後英國取得印度殖民地,印度羊毛紡織技術傳
- 資料二:《漢書》:「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輳並進而歸命天子。」根據資料一、二來判斷
- 【題組】(2)完成統一後,支持哥倫布西航的統治者是何人?
- 以下關於基督教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A)西元313年,戴克里先頒佈米蘭詔書,准許基督徒有信仰的自由 (B)西元394年,狄奧多西一世禁多神崇拜,與他奉基督教為國教有關 (C)「聖母信仰」與聶斯
- 【題組】(3)AC指的是菲律賓群島,此地是何人發現的?因此引入何種宗教進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