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 下列對於經濟景氣、物價膨脹或緊縮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在景氣復甦或繁榮時,通常伴隨著物價膨脹
(B)政府拼命印鈔票常帶來物價狂飆的惡性通膨
(C)景氣蕭條使社會總需求降低,常讓物價緊縮
(D)衰退和通膨並存的現象多發生在開發中國家。
(A)在景氣復甦或繁榮時,通常伴隨著物價膨脹
(B)政府拼命印鈔票常帶來物價狂飆的惡性通膨
(C)景氣蕭條使社會總需求降低,常讓物價緊縮
(D)衰退和通膨並存的現象多發生在開發中國家。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 4 月底外匯存底為 3557 億美元,較 3 月增加 22 億美元,續創新高,仍舊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中國、日本及俄羅斯。中央銀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指出,4 月底台灣外匯存底
- 【題組】一般而言,當美元兌換新臺幣的匯率由 1:40 降至 1:30 時,中央銀行就會積極介入外匯市場干預匯率。在此種情形下,央行進場干預的原因為何?(A) 因為新臺幣升值,不利於以美元計價的
- 下擔ㄌㄩˇ髭鬚:
- 度 「 晬 」:
- 【題組】34)書架上的詩集好不淒涼/ 因為我已習慣敲打鍵盤像彈奏鋼琴/ 寫了一篇篇無題愛情論文/ 我象徵主義的領帶束緊我掙扎的衣領
- 但「坐」觀羅敷:
- 使君「謝」羅敷:
- 31)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 【題組】關於(己)和近二年臺灣消費者感受到的物價膨脹壓力,下列何者是其主要原因? (A) 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B)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C) 貨幣數量大增所引發 (D) 因人為炒作引發通膨。
- 下列有關〈大學〉文句的敘述何者正確?(A)「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其中的「本」指的是知止,「末」指的是止於至善。(B)所謂「在明明德,在親民」意旨近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
內容推薦
- 先生「幸」勿推卻: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余燕翼搬去和李飛雲住在一起的那天,陳錫麟對他這樣說道,『你真糊塗,你這樣做一定會後悔的。』表示陳錫麟基於道德的因素,不贊成他們未婚同居。(B)「陳錫麟把一疊鈔票塞進
- 【題組】35)黃河西來 / 大江東去 /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 有一條黃河 / 你已夠熱鬧的了 / 大江 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 天下二分 / 都歸了蜀人 / 你踞龍門他領赤壁
-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1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2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 3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4 ),( 5 )。先
- 諮「ㄗㄡ」善道
- 下列選項中的詩詞,何者與「數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喚省焦枯。喜萬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拋家,當不的、也離鄉背土。」的情懷相似?(A)郊行一步一呼天,此日吾民太可憐。涸盡春畦成赤土
- 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故萬物渾然一體,沒有差別相。下列何者亦表明了這種「齊物我」的觀念?(A)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B)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
- 下列有關《大學》一書的說明何者正確?(A)大學,乃儒家初學入德之門也。(B)大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將此篇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子書」,成為宋明理學家最重視的經典。(C)「知止」的
- 關於元劇作品的敘述,請判斷畫線處是否正確,並選出正確的選項:元劇作品繁多,而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與鄭光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稱之為元劇五大家,關漢卿的〈竇娥冤〉 (A)藉由寡婦竇娥蒙不白
- ◎.細草微風岸,()。星垂平野闊,()。名豈文章著,()。飄飄何所似?( )。【題組】1
- 明日即「將來」射曹軍:
- 「要」譽於鄉黨:
- 四、默寫(每格1分,每錯漏一字扣0.5分,扣滿1分為止) 5%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 ﹞。
- 「直」不百步耳:
- 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 ﹞。
- 「怵惕惻隱」之心:
- 五、翻譯(每格1分,請將畫底線文句譯成白話填入空格中) 8%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 ﹞。
- 五馬立「踟躕」:
- 「 展 轉 」 不 相 見 :
- 下列關於蒲松齡及其作品敘述,何者正確?(A)在〈勞山道士〉中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顯現道士看穿王生好逸惡勞的習性。(B)〈勞山道士〉裡道士曾道:「歸宜潔持,否則不驗」是在提醒王生作法前要沐
- 請在閱讀下文章後,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從彭湖又行一日夜,纔抵東番,則倭奴已望見我軍,出舟迎敵。將軍率諸將士殊死戰,無不一當百;賊大敗,盡出輜重投之於海令我軍拾,而姑少緩師。我軍無一人取其秋毫,戰
- 下表是以世界各大洲為單位的聯合國會員數目統計圖。請問:【題組】(1) ( ) 甲區顯示的情況最可能屬於那一洲? (A)美洲 (B)非洲 (C)歐洲 (D)亞洲
- 【題組】比喻擁有的東西再多,實際享受的也不過一己的所需而已。
- 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 ﹞,﹝ ﹞。
- 「戶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