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某一複式顯微鏡的目鏡為10×、15×,物鏡為4×、10×、60×,使用此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想在視野下觀察最多數量的細胞,應使用何種放大倍率?
(A) 20×
(B) 40×
(C) 900×
(D) 1000×
(A) 20×
(B) 40×
(C) 900×
(D) 1000×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題組】乙圖的形勢之所以形成,是受到當時流行的何種思潮影響? (A)民族主義 (B)資本主義 (C)寫實主義 (D)社會主義。
- 下列何者較可能在張裂的板塊交界處見到? (A)火山及最年輕的海洋地殼 (B)火山及最古老的海洋地殼 (C)海溝及最古老的海洋地殼 (D)海溝及最年輕的海洋地殼
- ( )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化石為澳洲的藍綠菌化石,下列關於藍綠菌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不具有核膜及細胞核 (B)屬於原生生物界 (C)許多種類外部具有黏滑的膠質 (D)具有葉綠素、可行光合作用。
- 解剖顯微鏡在調整兩眼瞳孔距離,應調整何處? (A)眼焦調整器 (B)眼距調整器 (C)細調節輪 (D)粗調固定器
- 【題組】(2)試問此燈泡消耗多少焦耳的能量? (A) 6×106 焦耳(B) 16×106 焦耳(C) 1100 焦耳 (D) 600焦耳
- 【題組】由乙圖的形勢看來,這應該是下列哪個政權努力下的結果? (A)法蘭克王國 (B)普魯士王國 (C)薩丁尼亞王國 (D)神聖羅馬帝國。
- 兩板塊互相擠壓,且密度較大的板塊隱沒至地球內部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處稱為張裂性邊界 (B)此處可發現造山運動 (C)此處可發現中洋脊 (D)附近完全無火山活動
- ( )下列各生物分類階層中,哪一個階層包含的生物種類最少? (A)動物界 (B)節肢動物門 (C)昆蟲綱 (D)鳳蝶科。
- 你認為虎克觀察軟木栓薄片時,所看到的蜂窩狀的小格子主要是細胞的哪一部分構造? (A)細胞膜 (B)細胞核 (C)細胞質 (D)細胞壁
- 世界史上曾出現數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以下分別是這些帝國的疆域圖: 試回答第35-40題:【題組】( )聖索菲亞大教堂現今是座博物館,館內的收藏主要是希臘正教與伊斯蘭教的文物,為哪兩個政權
內容推薦
- ( )氧的原子量為 16,其意思為下列何者?(A) 個氧原子的質量是 公克 (B) 公克氧原子有 莫耳氧原子 (C) 莫耳氧原子的質量是 公克 (D)每莫耳氧原子的
- 根據推測關於地球上最早起源的生命,下列何者錯誤? (A)出現於海洋中 (B)綠色植物是最早出現的生命體 (C)生存在沒有氧的環境中 (D)可能以岩石中的成分維生
- 5計算 之後可以得到多少?(A) (B) (C) (D)
- 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先使用低倍率的物鏡找到細胞 (B)由低倍換成高倍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目變多 (C)由低倍換成高倍時,視野內亮度變暗 (D)若其他條件不變,則接物鏡愈長
- ( )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是否需要突變的過程?為什麼? (A)需要,因為可以產生個體的差異,或許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B)不需要,因為生物的特徵會漸漸適應新的環境 (C)不需要,因為突變的物種難
- ( )下列哪一種元素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A)鐵 (B)鋅 (C)鉛 (D)鎂。
- 請依時間先後描述地球環境的演變:(甲)大氣層中開始出現並增加氧氣;(乙)地球呈現熾熱的熔融狀岩漿球體;(丙)地球上出現了生命;(丁)火山活動非常活躍;(戊)地球表面出現了海洋、湖泊及河流。 (A)
- 利用鉛蓄電池為電源進行電解水的實驗【題組】(1)為幫助純水導電,可加入下列何種物質?(A)蔗糖(B)酒精(C)沙拉油(D)硫酸
- 使用顯微鏡觀察細微材料時,下列哪一項組合有因果關係? (A)縮小光圈—視野變小 (B)放大光圈—視野變暗 (C)改成高倍鏡—視野變亮 (D)改成低倍鏡—視野變大
- ( )H1N1病毒所引起之疾病,造成許多人死亡。下列有關引起此疾病病原的敘述,何者錯誤? (A)體內有遺傳物質 (B)和引起愛滋病的病原屬於同類 (C)一定要在活細胞內才能繁殖 (D)外有細胞
- ( )下列關於真菌界生物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個體多由菌絲構成 (B)多為單細胞生物 (C)具細胞壁和葉綠體 (D)利用種子繁殖。
- 下列何種氣體不是地球原始的大氣成分之一? (A)氧氣 (B)氮氣 (C)水氣 (D)二氧化碳
- 附圖為小楓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被麻醉的蜜蜂時,視野中所見的景象。小楓想將蜜蜂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蜜蜂往哪個方向移動? (A)右上 (B)右下 (C)左上 (D)左下
- ( )下列關於裸子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蘇鐵會開花 (B)松子是松樹的果實 (C)柏樹的毬果有雌雄之分,雌毬果較大 (D)雲杉的雌毬果內有胚珠,成熟後會隨風落在花粉粒上,受精發育成種子
- ( )關於「學名」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國際學術交流時以拉丁文書寫,在國內則以本國文字書寫 (B)可以表達出生物的體型與食性關係 (C)組成學名的兩個字,字首都需要大寫。 (D)由屬名與
- 生物圈的最大範圍是海平面上下各約多少公尺? (A) (B) (C) (D) 10000
- [題組]請閱讀下列兩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題組】由資料一的內容來看,這應該是下列何人的主張與期待? (A)俾斯麥 (B)威爾遜 (C)勞合喬治 (D)克里蒙梭。
- ( )下列有關生物演化方向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構造由簡單演化為複雜 (B)由多數物種演化到少數物種 (C)由水生生物演化到陸生生物 (D) 由單細胞生物演化為多細胞生物。
- (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或排泄物經長時間的保存所形成,則下列何者可稱為化石?(A)螃蟹剛爬走過的痕跡 (B)四千年前,岩層中的陶碗 (C)埋藏在冰凍土層中的古代大象 (D)被太陽晒乾的蛙
- ( )若某電影公司想要籌拍一部有關地球中生代的電影,則下列哪一景象不適合出現在影片中? (A) 暴龍捕食大象 (B)腕龍吃著裸子植物的嫩葉 (C) 陸地上可見到小型哺乳類出沒 (D)有翼龍和昆
- ( )下列何種植物為蘚苔類? (A)地錢 (B)山蘇 (C)落地生根 (D)山藥。
- ( )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分子的結構示意圖,甲、乙兩種分子可反應生成丙分子,若要生成 個丙分子,至少需要多少個甲分子和乙分子? (A)甲分子 個和乙分子 個 (B)甲分子 個和
- 臺灣有許多呈彎曲的岩層裸露出地表如附圖所示,下列有關此現象的敘述,何者錯誤? (A)這樣的構造稱為褶皺 (B)此彎曲現象發生於地下深處,因岩石受力產生可塑性 (C)可小到數公分,也可大到數百公里
- 【題組】(二) 液面不滿出桶外的最大加速度 a 為何( m⁄sec2)?(7 分)
- 圖 6 為集中國古代藥物學之大成的書籍內頁,這本書中記載藥物近兩千種,每種藥物分列釋名、集解、發明、附方……等項。請問:此書應該為何? (A)《三國演義》 (B)《本草綱目》 (C)《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