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下列那一個事件不屬於日治時代的三大理蕃事件?
(A)大分事件
(B)七腳川事件
(C)霧社事件
(D)太魯閣事件
(A)大分事件
(B)七腳川事件
(C)霧社事件
(D)太魯閣事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39 有罪判決確定後,下列何者並非得聲請再審之法定事由?(A)原判決所憑之法律,已廢止其刑罰者 (B)原判決所憑之證物,已證明其為偽造者 (C)原判決所憑之法院裁判,已經確定裁判變更者 (D)受有罪判
- 29 針對偵查終結程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告訴乃論之罪,已逾告訴期間者,檢察官應為不起訴之處分 (B)被告犯刑事訴訟法第 376 條第 1 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檢察官參酌刑法第 57 條所列事項
- 23 第三審上訴未以當然違背法令為事由時,其上訴應經第三審法院之許可,下列何者非許可事由?(A)為維護公共利益所必要者 (B)從事法之續造 (C)確保裁判之一致性 (D)所涉法律見解具原則重要性
- 2 下列有關卡那卡那富族的描述,何者錯誤?(A)卡那卡那富族的描述曾在荷據時期被記錄在「熱蘭遮城日誌」中,與荷蘭人有互動的紀錄 (B)卡那卡那富族在 2015 年 6 月被行政院正式核定通過正名為卡那
- 8 臺灣於 2005 年通過的原住民族重要法律為下列何者?(A)原住民族教育法 (B)原住民族身分認定法 (C)原住民族基本法 (D)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 38 下列檢察官所為之處分,何者與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符?(A)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認為被告有犯罪嫌疑而提起公訴 (B)因被告於偵查中死亡,為不起訴處分 (C)經偵查後因犯人所在不明而為不起訴處分
- 28 被告涉嫌持槍犯強盗罪,司法警察執行拘提時,依刑事訴訟法第 130 條關於附帶搜索之規定,下列何作為不得為之? (A)搜索被告桌上之置物箱 (B)搜索被告牆邊上鎖之保險箱 (C)搜索被告之大衣口袋
- 22 不服一審判決上訴,下列何種上訴,得逕以裁定駁回?(A)敗訴當事人提出上訴,但未載明上訴理由 (B)法定期間提出上訴,但未繳納二審裁判費 (C)法定期間上訴,但於上訴狀提出新攻擊方法 (D)曾經捨
- 47 下列對甲所為之拘提或逮捕行為,何者不符合刑事訴訟法之規定?(A)甲經檢察官簽發傳票合法傳喚而無正當理由不到場,司法警察乙於執勤時與甲偶遇,遂自行將甲 拘提至地檢署 (B)近日多名被害人指認甲對其
- 7 觀察臺灣原住民族的名稱演變,下列那項為正確的描述?(A)生番、熟番都是南島原住民族,不過因為通婚因素,產生了身分上的區隔 (B)「平埔族」是清朝康熙末葉時期以番民歸化程度所區分的類別 (C)原住民
內容推薦
- 30 關於通緝所規定之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通緝經公告後,視同現行犯,不問何人均得逕行逮捕之 (B)被告逃亡或藏匿者,依法即得通緝之 (C)通緝,應以通緝書通知相關機關,依法不得登載報紙方法公
- 40 下列法院所為之裁定,抗告權人對於何者得提起抗告?(A)法院駁回當事人提出調查證據聲請之裁定 (B)法院就已繫屬於數法院之案件合併管轄之裁定 (C)第二審法院就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所為之裁定
- 下列各「」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相同?(A)「ㄓㄨㄥ」情於你/「ㄓㄨㄥ」鼎山林 (B)疾言「ㄌㄧˋ」色/再接再「ㄌㄧˋ」 (C)「ㄐㄧㄠ」陽烈日/「ㄐㄧㄠ」生慣養 (D)「ㄇㄢˋ」天大霧/
- 4 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之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最重要的祭典,每 3 年舉行一次 (B)源自部落傳說與其先祖與矮黑人交好相關 (C)據傳說,「聖貝」takiaru 是介乎有形與無形,傳說來自矮黑人贈
- 25 關於保全程序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債權人就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欲保全強制執行者,得聲請假扣押 (B)假扣押,非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者,不得為之。應在外縣市為強制
- 31 有關羈押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羈押被告,應用押票。押票,偵查中由檢察長簽名,審判中則由法院院長簽名 (B)經法官訊問後,被告有法定之羈押原因,並認有羈押必要者,得羈押之 (C)經法官訊
- 下列各種情形中 A 之案件,何者對甲構成刑事訴訟法第 17 條之自行迴避事由?(A)法官甲審理傷害案件時,發現被告 A 先前曾受詐欺罪有罪判決確定,而自己為該案件之被害人 (B)法官甲審理案件時
- 10 下列那一項有關泰雅族賽考列克群的樂信‧瓦旦(泰雅名:Losing Watan,漢名:林瑞昌)的事蹟是錯誤的?(A)年幼時曾經就讀過角板山蕃童教育所,並取日本名為渡井三郎 (B) 1920 年代期
- 48 下列關於羈押之決定與聲請,那一個程序不符合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之規定?(A)司法警察逮捕逃亡多年的偵查中通緝犯後解送至地方法院,法官訊問後認為有羈押之必要而准予 羈押 (B)法官於審判中發現,被告
- 下列形似字,何組讀音兩兩相同?(A)諮「詢」/「絢」麗 (B)精「湛」/探「勘」(C)烘「焙」/「培」育 (D)教「誨」/「晦」澀。
- 32 有關強制處分中之扣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可為證據或依法應沒收之物,得扣押之。但得沒收之物,未經報請法院核准,不得扣押 (B)司法警察執行搜索時,發現本案應扣押之物而未記載於搜索票者,亦得扣
- 42 甲、乙兩人基於共同行為決意,於 A 市共同強制性交丙、於 B 市共同殺死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於上述甲、乙所犯之強制性交罪與殺人罪中,甲、乙兩人為共同正犯,因此在訴訟法上為具牽連 關係之兩
- 11 清朝殖民政權實施「番大租」的「加留餘埔」制度,是為了要限制漢族墾殖並提供土地保護原住民生活,但是因為缺乏積極度與約束性,反而讓比較強勢的漢族以巧奪欺騙方式占據了土地。請問,「加留餘埔」 比較接近
- 5 根據歷史記載,有關卑南族的歷史發展,下列何者正確?(A)康熙 22 年(1683)林爽文事件中,卑南族協助朝廷,得到清朝的重視 (B)乾隆 51 年(1786)朱一貫事變中,因其與同黨逃入後山,清
- 【題組】(三)方文山的歌詞總是能讓現代的流行歌曲擁有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優雅美感,除了內容具中國風之外,他的詞作還運用了不少中國古典文學常見的寫作手法,如菊花臺中寫到:「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怕妳上不了
- 33 有關被告自白法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被告之自白,非出於不正方法取得,且與事實相符者,得以之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 (B)被告主張其自白係出於不正之方法者,法院應先命被告提出證明之方法 (
- 43 檢察官甲於偵查某超商竊盜案件時,透過監視器紀錄確定犯罪行為發生於上午十時十分,並認為乙涉嫌重大,惟在訊問證人丙時,丙的證詞顯示乙於上午十時到十時三十分之間並不在案發現場,但 甲在起訴書中卻對此隻
- 12 針對「加禮宛戰役/達固湖灣戰役」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這個事件的原因之一是漢人暴力侵墾,大舉燒劫屠殺噶瑪蘭族,其中 14 社全數被燒毀成廢墟,死傷無數 (B) 1860-1940 年代左右
- 49 檢察官以被告甲可能與在逃之共同被告乙串證為由聲請羈押獲准,下列何種情形,須經法院以裁定撤銷羈押,始得釋放被告? (A)羈押期滿,延長羈押之裁定未經合法送達 (B)乙已死亡,而甲再無其他串證之可能
- 下列「 」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相同? (A)則加鞭「ㄔㄨㄟˊ」/流放邊「ㄔㄨㄟˊ」 (B)無道「ㄎㄨㄟˊ」者/擔任閣「ㄎㄨㄟˊ」 (C)「ㄒㄩㄢˋ」然欲泣/頭暈目「ㄒㄩㄢˋ」 (D)「ㄏㄢˋ」格
- 34 下列甲之何一控訴,可認為係合法之自訴?(A)甲不滿公務員乙於招標作業偏袒同行廠商 A,致其權益受損,憤而自訴乙犯公務員圖利罪 (B)乙縱火燒 A 宅,火勢猛烈延燒至甲宅致令不堪使用,甲不甘受損,
- 44 下列關於被告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意義,何者錯誤?(A)被告居於當事人一造之地位,並非訴訟主體 (B)被告之供述作為證據資料時,即為人的證據方法 (C)被告之身體為勘驗的對象時,即為物的證據方法 (
- 13 荷蘭時期臺灣南島語族的涉外事件中,依照事件本身的性質約略來看,大概有戰役、結盟、主權紛爭或是轉移、滅族等。下列描述相關涉外事件,何者錯誤? (A) 1629 年 6 月,臺南一帶的新港社為了維持
- 50 下列事項,何者須踐行嚴格證明程序?(A)被告是否有逃亡之虞、有無羈押之必要 (B)本案中的被告自白是否出自刑求而不具任意性 (C)法官是否於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而應迴避 (D)收受賄賂罪之被告是否
- 35 案件有下列何項所述事由,法院應諭知免訴之判決?(A)告訴乃論之罪,已逾告訴期間 (B)追訴權時效已完成 (C)已經提起公訴之案件,在同一法院重行起訴 (D)被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