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某資深媒體人曾提到:「每當十月分所謂的普天同慶時,也是我們電視及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過艱難困苦的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殺、搶劫、車禍等社會新聞案件一律不播出,就連地震都不能發生。」其上文描述的時代背景應為下列何者?
(A)國共內戰
(B)戒嚴統治
(C)三月學運
(D)二二八事件。
(A)國共內戰
(B)戒嚴統治
(C)三月學運
(D)二二八事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民國 36 年,國民政府明令動員戡亂,適用於全國。當時宣布動員戡亂的原因為何? (A)國共內戰情勢緊張(B)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 (C)為了凝聚國人向心力 (D) 1937 年中日戰爭。
- 下列關於解嚴以前臺灣政治發展的敘述,何者錯誤? (A)實施黨禁、報禁 (B)總統只能連任一次 (C)壓制反對意見,造成「白色恐怖」(D)民國 67 年起,蔣經國擔任總統。
- 政府遷臺後,領導國民黨的蔣中正為鞏固政權,藉由戒嚴統治,壓制反對意見,此一情況稱為下列何者?(A)國共內戰 (B)白色恐怖 (C)民主改革 (D)和平統戰。
- 戒嚴令曾經限制了臺灣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請問:戒嚴令是在何時開始實施? (A)民國 34年 (B)民國 36 年 (C)民國 38 年(D)民國 39 年。
- 發生於民國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現代史上重大的事件,也是全體臺灣人應該深切了解的一段歷史。請問: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影響,何者正確? (A)緝煙事件只是導火線,政治腐化是事件的主因 (
- 1945 年,為了接收臺灣,中華民國政府派至臺灣的第一任行政長官是下列何人? (A)蔣經國 (B)陳儀(C)陳誠 (D)蔣中正。
- 陳爺爺曾經歷過發生於臺灣光復初期的二二八事件,後來又歷經白色恐怖時期,使他對臺灣政治更加失望,因此他常告誡後輩不要介入「政治」以免惹禍上身。請問: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對臺灣社會造成何種影響?(A)
- 日記簿之類頁欄,其功用下列何者錯誤(A)每一交易事項內容(B)避免重複過帳(C)可瞭解其會計軌跡,便於日後查閱(D)避免遺漏過帳。
- 民國 78 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和民國 8 年的「五四運動」,其共同之處為何?(A)均為反抗列強侵略而起 (B)均為學生發起的運動 (C)均曾受到政府的血腥鎮壓 (D)均刺激中國的改革運動。
- 小喜正在閱讀一本描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的歷史,她正好讀到某一時期出現的標語:「吃飯不花錢,努力搞生產」、「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母豬像大象」等,請問:小喜正在閱讀的是中共歷史中的哪一
內容推薦
- 政府遷臺以後,民主政治的實施,首先表現在哪一方面? (A)取消戒嚴令 (B)實施縣市地方自治 (C)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 (D)解除報禁與黨禁。
- 近年來,臺灣人民請願遊行的情況屢見不鮮。臺灣人民真正擁有集會、請願的權利,其關鍵應是下列何事?(A)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遷臺(B)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C)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 民國 77 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推行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下列何者不是李登輝的施政成績? (A)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 (B)臺北市市長民選(C)總統民選 (D)開放黨禁、報禁
- 民國 69 年 3 月,在一個政治案件的審判法庭上,有如下的對答:法官:「當初你們五人(按:黃信介、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許信良)一起討論要辦雜誌嗎?」施:「辦雜誌是其中一項。」法官:「目的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 (A)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 (B)蔣渭水,《臺灣民報》
- 【題組】The four pictures below show how fast tigers, cats andMice can shake. From the reading, whic
- 附圖為民國 73 年~78 年臺灣報紙家數統計。請問:造成臺灣報紙家數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國民黨改採革新保臺政策 (B)結束戒嚴(C)終止動員戡亂 (D)民進黨成為執政黨。
- 民國 79 年 3 月臺灣大專生發起一次運動,並且決議本次運動的代表物為野百合,取其為臺灣固有種,又有堅毅不拔的草根性。請問:這個運動的訴求應為下列何者? (A)為二二八事件平反 (B)要求解
- 正宇家裡很貧窮,幸好有「阿逗仔」對臺的援助,才得以溫飽。他常常穿著上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袋內褲,打著赤膊跑去迎接「阿逗仔」的軍隊,快樂地撿著他們給的罐頭食品。請問:此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絕邦交之後,美國通過哪一文件以保持和臺灣之間的經貿及文化關係? (A)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B)解嚴令 (C)臺灣關係法 (D)六三法。
- 中華民國遷至臺灣之後,由於國家分裂的特殊局勢,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因此外交政策幾經調整。民國 77年李登輝就任總統之後,當時他所採取的外交政策為下列何者? (A)武力對抗 (B)三不政策 (C
- 韓戰爆發後,美國與臺灣簽訂下列哪一條約,以加強中美間的合作關係?(A)《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B)《中美日安保條約》 (C)《臺灣關係法》 (D)《對華白皮書》。
- 國民政府遷臺後,臺灣在外交上的處境日益艱難。下列何事的發生,使臺灣的國際地位更加孤立? (A)退出聯合國 (B)宣布解嚴 (C)八二三炮戰 (D)國共內戰。
- 自從我國退出聯合國後,在中共的強力封鎖下,國際外交處境日益艱難。近年來,我國改採務實作法,以下列哪一項優勢做為突破中共外交封鎖的利器,以確保我國的國際地位?(A)悠久歷史 (B)多元文化 (C
- 國民政府遷臺後致力於外交工作的推展,但卻一直有重重的阻力,使臺灣陷入外交困境。美國於何時與我國斷交,並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A)民國 60 年 (B)民國 62 年(C)民國 68 年
- 臺灣解嚴後,積極展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交流事務,為了處理兩岸問題,臺灣成立了什麼官方機構,處理相關事宜? (A)海協會 (B)海基會 (C)陸委會 (D)國臺辦。
- 中華民國政權在中國大陸的戰事失利之後,遷移至臺灣,因意識型態的對立及軍事的緊張衝突,政府斷然決定終止兩岸之間的往來,許多家庭因而支離破碎,分隔海峽兩岸。面臨這樣的歷史悲劇,臺灣至民國幾年才開放
- 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終止交流 40 年之後,政府終於開放臺灣人民至中國大陸探親,這是哪一位總統任內的措施? (A)嚴家淦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之後,其對臺灣的外交政策,下列何者錯誤?(A)三不政策 (B)提出三通四流(C)不放棄以武力解放臺灣 (D)一國兩制。
- 下列何者是臺灣設置用來負責處理中國事務的民間機構? (A)大陸委員會 (B)海峽交流基金會 (C)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D)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 蔣經國時期,臺灣面對中共的和平統戰,採取「三不政策」加以回應。請問:「三不政策」的內容為何?(A)不接觸、不通商、不妥協 (B)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C)不統一、不交流、不通話 (D)不通
- 在和平統戰的策略下,中共對臺灣提出「三通」的口號。下列哪些是「三通」的內容?(甲)通航(乙)通郵(丙)通話(丁)通商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 中共在「和平統戰」的策略下,採取了對臺的兩面手法。下列有關中共策略應用的敘述,何者錯誤? (A)宣布放棄以武力統一臺灣 (B)強調中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C)提出「一國兩制」模式 (D
- 下列哪些措施,使得臺灣在民國 50年代能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取得吸引外資的有利地位? (A)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 (B)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 (C)實施耕者有其田(D)加工出口區的設置。
- 臺灣經濟發展的階段或策略為:(甲)出口導向(乙)進口替代(丙)經濟自由化。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應為何?(A)乙甲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