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10.為題組,請閱讀下段文字後作答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9. 本篇傳達主旨,和下列何者最接近?
(A)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B)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D)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9. 本篇傳達主旨,和下列何者最接近?
(A)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B)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D)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有關元曲的發展和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元曲又稱詞餘,必須一韻到底,可以合樂,亦稱為樂府。(B)散曲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套曲是合同一宮調數曲為一套,類似組曲的概念。(C)張可久為散曲寫作數量最
- 下列關於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一文的說明,何者正確?(A)疏,是臣下對答詔書的詢問而陳述政見的文書。(B)「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意為國君保有重要的神器,是天下最
- 禮記提及: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這是說,最偉大的孝,是能使父母得到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聲;最下等的只能養活父母。依此標準,則下列何者是屬於「能養」的層次?(A)善養親之志者
- 下列成語及說解,錯誤的選項是:(A)文質彬彬:文雅樸實,很有禮貌(B)駭人聽聞:讓人意外,十分震驚(C)潛移默化:不再講話,不再露面(D)言歸于好:彼此諒解,重新和好
- 中國士人多受儒家思想影響,下列選項中的人物言行配合儒家經典文意,何者呼應有誤?(A)歐陽修雖被貶謫滁州,卻以順處逆,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的表現(註:素,平素)
- 關於芥川龍之介與<蜘蛛之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芥川為日本知名的作家,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主要改編自芥川的同名小說<羅生門>。因廣為流傳,「羅生門」一詞遂成為「說法各異、真相未明」的
- 下列選項中何者前後意義相同?(A)「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 /遊子不「顧」反。(B)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C)萬取千「焉」,千取百焉 / 寡人之於國也,
- 國際聯盟創設於一次大戰之後,其成立自有其崇高的宗旨,但在解決國際糾紛上卻效果有限,其原因是(A)它只是區域性的組織 (B)它並沒有武力來源 (C)它被極權主義操控 (D)它沒有具體的機構 (E)
- 多愁善感的小龍女,每次讀到〈行行重行行〉都為了其中婦人的思念之情而流淚,請問下列詩句中何者與本詩表達的內涵最接近?(A)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
- 1953~1959年間,政府採先發展農業,再「以農業培養工業」,並透過哪些方式將農業所得導引至勞力密集的輕工業部門? (A)進口外國農產品 (B)田賦徵實 (C)肥料換穀 (D)致力發展經濟作物
內容推薦
- 下列有關文句修辭的說明,正確的有:(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與「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中的「優劣」皆屬「偏義複詞」(B)「親賢臣,遠小人」中的「遠」與「老太太留下我,叫我也
- (一)賴和《南國哀歌》:「憑我們有這一身,我們有這雙腕,休怕他毒氣、機關鎗!休怕他飛機、爆裂彈!來!和他們一拚!……生的糧食儘管豐富,容得我們自由獵取?已闢農場已築家室,容得我們耕種居住?」【題組】3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完成的建設? (A)改良蓬萊米成功,稻米產量大增 (B)擴建高雄港及基隆港 (C)完成環島鐵路電氣化 (D)嘉南大圳與桃園大圳的修築。
- 【題組】這個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為何? (A)臺人不再從事武裝抗日 (B)日本總督重新思考原 住民政策 (C)日本總督宣布戒嚴 (D)政府通過匪徒刑罰令。
- 明治天皇、拉瑪五世是19世紀亞洲地區著名的領導者。請問此二人在位時期有哪些相似的表現及成就? (A)均曾廢除階級制度,促進社會的平等 (B)均曾頒布徵兵制度,促進國家的強盛 (C)均擴大中央政府
- 有關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對臺灣的統治情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896 年日本公佈「六三法」作為臺灣法律依據,此法為日本國會制定,顯示台灣和日本本土屬於相同的法律體系 (B)教育上實施差別待
- 有關〈出師表〉中的文句與當時歷史人物事件配合解讀,何者正確?(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乃因赤壁戰後,蜀漢元氣大傷(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劉
- 陶淵明愛菊、憐菊、採菊、詠菊,足見詩人對植物之心與吟詠之作。請判斷以下各選項作品中所詠植物,何者和菊花出現於同一季節?(A)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那樣輕輕/就咬出一掌血來(B)不是人間種
- 【題組】「生的糧食儘管豐富,容得我們自由獵取?已闢農場已築家室,容得我們耕種居住?」 反應哪種現象? (A)日本警察欺壓原住民 (B)日本資本家深入山林掠奪資源(C)總督權 力過大 (D)臺灣
- 造成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原因有 (A)民主政治和國家統一的確立 (B)黑人大量投入工商業活動,提升產能 (C)本身具有豐富的資源 (D)歐洲移民潮帶來的人力資源 (E)擁有廣大
- ( )一次大戰後,在甘地的領導之下,將印度教的靈修精神與社會關懷結合,採取不合作運動,以對付那一個新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統治? (A) 美國 (B) 法國 (C) 俄國 (D) 英國
- ( )目前較多證據顯示,中生代晚期的大滅絕事件,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 (A)隕石撞擊 (B)火山爆發 (C)冰期來臨 (D)地磁突然反轉。
- ( )一位臺人回憶:「當時我在小學擔任教職,這一天中午休息時,一位身穿雪白軍服的海軍軍官走進來對我說:『當老師的教學生忠君愛國、為國犧牲的教條,你有沒有跟今天受體檢的人一樣,也有志願從軍的勇氣?
- 關於「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比較,何者正確? (A)締盟之初,前者較後者為團結 (B)兩大集團的締結,主要的目的為防止戰爭的發生 (C)持續的時間,前者久於後者 (D)兩大集團的衝突,最初來自
- 古文語法中,若主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並不施行動詞,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來施行的話,稱為「使動用法」。如<飲馬長城窟行>中的「飲」,是指「讓馬喝水」。根據說明選出何者屬於使動用法?(A)何用識
- 下列有臺灣有關的古典散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東番記〉紀錄平埔族的風土人情,文中「女聞,納宿。未明徑去,不見女父母」說明東番女子熱情豪爽,情愛表達方式直接,而基於男性自尊,所以男方不見女父
- 下列有關《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比較,正確的有:(A)《三國志》為「四史」之一;《三國演義》為「小說界四大奇書」之一。(B)《三國志》為「紀傳體」正史;《三國演義》為純白話「章回小說」。(C
- 古人有言:「少不讀□□,老不讀□□;男不讀□□,女不讀□□」,空格的文學作品依序應填入何者?(A)西遊/老殘/水滸/紅樓 (B)聊齋/老殘/儒林/西廂(C)儒林/聊齋/三國/西遊 (D)水滸/
- 秦嘉在赴京之前,寫了封〈與妻徐淑書〉給愛妻,問徐淑能否隨行,然倉促之間,語序有些錯亂,請你根據文意順序,選出最適當的選項:「不能養志,當給郡使;隨俗順時,僶俛當去。(甲)欲暫相見,有所屬託。(乙
- 下列關於台灣文學的敘述何者正確?(A)凡以關懷本土為出發點,描寫所在土地上人物,或環境變遷中各種現象者皆可為鄉土文學。(B)阿盛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善以自剖式的文體,營造抒情感傷的氛圍,筆調細
- ( )火星上沒有液態水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氣壓太低 (B)氣溫太高 (C)距離太陽太遠 (D)沒有生物存在。
- 【題組】在小學校與公學校接受教育的人各是誰? (A)小學校是日本人;公學校是臺灣人(B)小學校是外省人;公學校是本省人 (C)小學校是英國人;公學校是香港人 (D)小學校是滿人;公學校是漢人。
- ( )地球能孕育生命,主要是因為許多適合的環境條件同時存在。下列有關適合環境條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A)因為氧氣等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地表維持在適當的溫度,大部分的水得以液態存在 (B)
- ( )全球暖化造成地球上的冰川融化,請問地球的反照率因此會有什麼改變?(A)提高 (B)降低 (C)不會改變 (D)先提高再降低。
- 「愛是無窮無盡的想像,並且單單只是想像,就可以增長情感的線條。『蹺課吧!我帶你去看海!』那是初夏,陽光溫和,夏天之大,大得只能容納兩個人,並且允許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我告別史記,那時伯夷叔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