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 現今臺灣人民能夠合法進行遊行請願,是哪項政治措施的影響所致?
(A)解除戒嚴
(B)實行地方自治
(C)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D)增補選中央民意代表
(A)解除戒嚴
(B)實行地方自治
(C)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D)增補選中央民意代表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一)民國 69 年發生林家血案,黨外人士林義雄的母親與七歲雙胞胎女兒均遭歹徒持刀殺害,大女兒身中數刀重傷。當時社會與論普遍認為是國民黨特務所做,目的在打擊黨外人士信心與動搖辯護律師團打贏訴訟信念,該
- 民國 70 年代以後,臺灣各界要求平反二二八事件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臺灣政府與人民採取了哪些措施,希望能弭平此一事件留下的傷痕?(甲)展開賠償工作(乙)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丙)政府為當年處置失當公
- 自民國哪一年以後,臺灣省政府宣布地方自治,逐漸開放縣級以下的地方首長選舉?(A)民國 36 年 (B)民國 39 年(C)民國 46 年 (D)民國 49 年。
- 蔣渭水等人於西元 1927 年成立了哪個組織,宣導民權與地方自治等概念,並強化臺人對政治活動的關心?(A)臺灣議會 (B)臺灣民眾黨(C)臺灣文化協會 (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孟哲在《臺灣鐵道史》書中,找到一張臺灣早期火車票的圖片,票上印有「保密防諜,人人有則」的字樣。請問:這應是哪一時期的車票? (A)清領時期 (B)日治時期(C)戒嚴時期 (D)解嚴時期。
- 協志回想幼時的音樂課都會教唱「臺灣光復歌」,而上述「臺灣光復」是指臺灣脫離哪個殖民政權的統治?【題組】承上題,臺灣光復節是幾月幾日?(A) 10 月 10 日 (B) 10 月 1 日(C
- 協志回想幼時的音樂課都會教唱「臺灣光復歌」,而上述「臺灣光復」是指臺灣脫離哪個殖民政權的統治?(A) 美國 (B) 日本 (C) 荷蘭 (D) 西班牙
- 這所學校的創校紀念碑首二句為「吾臺人初無中學,有 則自本校始。」意謂此校是臺灣第一所專為培育臺籍學子所 設立的中學。請問:這所學校最可能位於附圖中的何處?【題組】承上題,這所學校是由哪位臺
- 這所學校的創校紀念碑首二句為「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意謂此校是臺灣第一所專為培育臺籍學子所設立的中學。請問:這所學校最可能位於附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李登輝總統被稱為「民主先生」,是因為在他任內完成了哪些民主改革?(甲)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乙)完成總統直選(丙)解除戒嚴令(丁)推動中央民意代表改選。正確的有哪些?(A)乙丙丁 (B)甲丙丁 (
內容推薦
- 【題組】當時,臺灣的教育情形如何?(A)升學管道暢通,有志升學的臺人都能順利深造(B)為日本政府同化臺灣人的工具(C)臺灣學齡兒童的就學率比日人高(D)全部的學生都有平等受教權
- 【題組】小說的結尾,大郎結識許多留學歸國的朋友。依照當時的時代背景與風氣,這些留學生最有可能到何國求學?(A)日本 (B)俄國 (C)美國 (D)法國
- (三)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場地方選舉,投票率高達九成,雖然限制選舉民眾資格,並採取半數官派半數民選方式進行,但仍然讓臺灣民眾對於自治、普選、參政權等觀念有初步認識。請問:【題組】這場選舉舉辦的時間是
- 【題組】催生臺灣第一場地方選舉的最大功臣應該是下列哪一個組織?(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臺灣文化協會(C)臺灣民眾黨 (D)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歐洲媒體報導,法國的奶油近期有缺貨現象,奶油匱乏的原因之一是需求增加,因為兩年前有一些科學研究顯示食用奶油有益,於是全球對奶油的需求都提高了,尤其是在亞洲。 因此,自2016年3月到今年9月,短短一年
- 日本占領臺灣後,日人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曾實施專賣制度,由政府獨占經營。請問:下列哪項物品,被日人列為專賣商品之一?(A)鴉片 (B)茶葉 (C)甘蔗 (D)稻米。
- 日本統治期間,統治者運用警察制度嚴密控制臺灣社會,當時原住民頭目因不滿日本官吏高壓統治,起而率眾抗爭,爆發了下列哪一事件?(A)劉永福抗日 (B)牡丹社事件 (C)噍吧哖事件 (D)霧社事件。
- 台灣民主國成立後,推舉當時臺灣省末代巡撫為總統,抗拒日本統治。請問:清領時期臺灣省的末代巡撫為何人?(A)劉銘傳 (B)沈葆楨 (C)唐景崧 (D)丘逢甲。
- 台灣民主國抗日失敗後,哪一位將領仍舊在臺南奮勇抗日,至少多支撐超過半年時間,最後才兵敗退回中國大陸?(A)劉永福 (B)羅福星 (C)余清芳 (D)丘逢甲。
- 根據哪項法源,日本政府賦予臺灣總督極大權力,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權於一身?(A)五四法 (B)六三法 (C)馬關條約 (D)保甲制度。
- 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實施保甲制度。以下對保甲制度描述,何者最為正確?(A)為日本人所創立的制度 (B)保甲成員負連坐責任(C)每10戶成立1保 (D)在地方上具有自治權。
- 1919年日本在臺灣推動「內地延長主義」,以下描述何者最為正確?(A)「內地」是指中國大陸 (B)在第二次大戰結束後推行(C)標榜無方針鎮壓臺灣抗日行動 (D)受到民族自決思潮影響。
- 1937年日本在臺灣推動皇民化運動的主因為何?(A)為了解決兵源問題 (B)為了標榜日臺合一(C)為了鎮壓抗日份子 (D)為了掠奪臺灣山林資源。
- 日本在臺灣展開各項基礎建設,其最主要目的為何?(A)落實警察制度 (B)強化殖民統治 (C)推動皇民化運動 (D)推行國語家庭。
- 日本在臺灣實施「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經濟政策,以下哪一項成就最具代表性?(A)臺灣成為南進政策基地 (B)臺灣成功培植在來米(C)臺灣完成日月潭發電所 (D)臺灣成為糖業王國。
- 嘉南大圳為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請問是哪一位水利工程師的代表作?(A)後藤新平 (B)兒玉源太郎 (C)八田與一 (D)莫那魯道。
- 為配合日本推動南進政策,臺灣的經濟發展有何調整?(A)完成基隆到高雄縱貫鐵路 (B)興建嘉南大圳(C)成立臺灣銀行發行貨幣 (D)發展國防軍需工業。
- 日治時期的抗日行動中,哪一場行動犧牲人數最多,且具有宗教色彩?(A)台灣民主國 (B)苗栗事件 (C)西來庵事件 (D)霧社事件。
- 日本在臺灣如何推動皇民化運動?(A)推動日語、參拜神社 (B)以文官擔任台灣總督 (C)統一度量衡 (D)整建基隆港、高雄港。
- 中國自從一胎化的政策實施後,出生率頻頻下降,已進入低出生階段,然而每年人口增加的數量依然龐大,這種現象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大? (A)經濟發展快速,外來移入人口多 (B)人口基數龐大,故出生人數眾
- 【題組】中國此時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為何? (A)鴉片戰爭、流寇叛亂 (B)英法聯軍、太平天國(C)中法戰爭、太平天國 (D)牡丹社事件、流寇叛亂。
- 18 .在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時,某國提出一項政策,暫時緩和瓜分危機。請問:這是哪個國家提出的哪項政策? (A)日本──明治維新 (B)俄國──聯合德法 (C)英國──協定關稅 (D)美國──
- 19 .歷圖(二)是19世紀英國輸入中國的某件商品的數量變化。根據你的判斷,這應該是何種商品? (A)茶葉 (B)樟腦 (C)番薯 (D)鴉片
- 20 .關於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對中西貿易所設的限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通商口岸僅限於廣州 (B)外商僅能於在租界區租屋居住 (C)只能透過各國領事進行貿易 (D)僅有鴉片能合法上市買賣
- 21 .清末朝廷對外屢戰屢敗,同時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請問:清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為何? (A)北京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璦琿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