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考古學者在印尼發現某些沿海居民家中,至今仍使用中國明代瓷製器皿。這些瓷器最可能的來源為何?
(A) 明朝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
(B) 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C) 清初中國沿海居民移到該地,隨身攜帶器皿之遺留
(D) 中共文革結束之後,商人將大批古物運到當地販售
(A) 明朝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
(B) 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C) 清初中國沿海居民移到該地,隨身攜帶器皿之遺留
(D) 中共文革結束之後,商人將大批古物運到當地販售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73984
統計:A(38),B(46),C(30),D(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中國_唐
內容推薦
-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間患難相助,經濟上相互依賴;族長代表本族,可率領族眾參加戰爭;若族人違反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與軍事共同體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何時?
- 一位臺灣歷史人物歷經兩個不同時期,他雖未曾擔任過官職,掌握過實權,卻是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動見觀瞻的社會領袖,他用溫和的方式來抵抗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的統治。他是:(A)辜顯榮 (B)林獻堂 (C)蔣
- 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 (A) 米糖價格變動反映了台灣人消費習慣的改變(B) 米糖價格變動趨勢說明台灣經濟的殖民地化(C) 台灣稻米
- 表二為台灣某時期人口數超過1萬人的都巿。根據表中的資料推測,我們可以得知這項調查應於何時完成? (A) 1805年 (B) 1850年 (C) 1905年
- 某國政府重視貴重金屬,除立法禁止輸出金、銀外,還規定外國商人前來貿易時,須以金、銀支付貨款。為振興經濟,又取消國內貿易障礙,以建立單一市場,並補貼本國商品獎勵出口, 同時還限制殖民地僅能與母國貿易。某
- 慎終追遠是漢人社會的核心價值,台灣人也供奉祖先牌位,按時祭祀。但在某個時期,為了避免違反統治者的命令,必須設法將祖宗牌位藏起來。這種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何時:(A) 1835年(B) 1886年(C) 1
- 公民作業要寫出「家庭屬於哪一類的社會團體?」以下是阿國的分類,請問:其中只有哪一項是正確的? (A)依成員關係-初級團體(B)依成員參與意志-志願團體(C)依成員關係的正式化-正式團體(D)依成員
- 史家評論道:這個朝代的帝王年壽都不長,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外戚主政的現象。這個朝代是指:(A) 東漢(B) 唐代(C) 北宋(D) 清代
- 電子零件中的「IC」是指(A)電阻 (B)電容 (C)積體電路 (D)電晶體。
- 利用外加的電場來產生光的調變現象,稱為液晶的(A)電磁效應 (B)光解效應 (C)游離效應 (D)光電效應。
內容推薦
- 一位西方人記錄他在中國旅行的見聞,指出:「這個城中,男女比例為1:2,很多人新近才從外地遷來,與我先前看到的中國城市不同。此地的婦女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搖過市,一點也不害怕外國人。」這應當是何時
- 一本數學課本上的習題是:「公社領導計畫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原來的150%,問:每一年應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幾?」這應當是何時何地使用的課本?(A) 1910年的基輔(B) 1940年的
- 一個工業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戰火破壞,戰後經濟困苦。藉著韓戰爆發的時機,迅速復興其工業,到1970年代成為經濟大國。1990年後,該國經濟發展則陷入停滯, 但其科技研發仍居領先。這個國家是:(
- 《嘉義縣採訪冊》記載了嘉義縣各地的開發過程、人口和田畝數、廟宇和風景名勝等資料,這是我們認識清代統治時期較精確的數字資料。這本書中出現的數據與下列何者有關:(A) 施琅計畫攻打明鄭政權,調查南台灣的地
- 《元史. 泰不華傳》記載:「泰不華字兼善, 伯牙台氏, 父塔不台, 歷仕台州錄事判官,遂居於台。家貧好讀書,年十七,江浙鄉試第一,明年至治元年,進士及第。至正元年,泰不華除( 担任)紹興路總管,行鄉飲
- 文學家批評當時的考試制度使士人講究雕琢、堆砌的文詞,滋長浮華的士風,他們主張文學應著重表達作者從經典中獲得的理念,反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文學風格。這種文學觀念最早可能始於何時:(A) 兩漢(B) 唐代(
- 某地有一座「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碑文以英文、中文、馬來文及塔米爾文印度語系書寫。該紀念碑應立於何處?(A) 新加坡(B) 馬尼拉(C) 雅加達(D) 墨爾本
- 孔子作《春秋》, 不欲載之空言, 主張見諸行事, 通過具體史事呈現微言大義, 有褒有貶, 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司馬遷繼承春秋學傳統, 作《史記》, 是為中國史學的起源。從《春秋》、《史記》以來, 中國
- 某一時期,台灣的法律規定:「凡是向官府登記在案,並繳納稅金者,即可合法吸食鴉片。」但是具有「某種身分者」不准吸食,如供應這種人吸食工具者,皆處以死刑。這裡所謂「某種身分者」是指:(A) 原住民(B)
- 在一場內戰中,全國分為兩個陣營,戰後,戰勝陣營主張:各邦人民不僅是邦的公民,也是聯邦公民;邦政府未經法律程序,不得剝奪該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但「法律程序」須由聯邦政府制訂。這場內戰是:(A)英國
- 一篇題為〈消失的城巿〉的文章裡,考察古代中國曾經存在、但至清代已經消失的城巿。此文所謂「消失的城巿」主要分布在哪個地區?(A) 陝西省(B) 浙江省(C) 湖北省(D) 廣東省
- 食物反映一地的地理條件與文化,在近代交通發達以前,通常不易改變;但有些地區的飲食方式卻在西元8世紀到16世紀間,有重大的變化,如開羅、君士坦丁堡都屬此類。這些地方飲食文化的改變主要原因為何?(A) 宗
- 一位在台任職的官員向長官報告,指出:為獲得「蕃地」的經濟利益,我們必須使用武力,沒收「蕃人」的槍枝,讓他們放棄狩獵生活,並強制將他們移居接近平地的河川地,從事農耕,以便加強控制。這種觀點的歷史背景是:
- 一個宗教團體出版信仰手冊,要求信徒崇拜聖人遺骨、向遺骨祈禱、到羅馬朝聖、肯定羅馬教宗的赦罪權、主張教義須遵循羅馬教廷的解釋。這個團體最可能是:(A)喀爾文教派 (B)英國國教派 (C)長老會 (D)耶
- 一位十九世紀初期的政治人物表示:人民以為談一談社會契約,革命就完成了! 事實上,對於所有國家而言,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改變,而是保持體制的穩定,以及不中斷地執行既有法律, 因此應該讓現存的政府繼續執政。此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太平洋建立了以(甲)薩摩亞群島、(乙)阿留申群島、(丙)夏威夷群島、(丁)馬里亞那群島等為據點的「四角防線」。其中哪些群島上的原住民,與台灣原住民一樣,皆屬於南島語系?(A)
- 交通規則與號誌可以反應一個地區現代化的過程,馬來西亞、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的駕駛規則都是「駕駛座在右,靠左駕駛」,這種規則的形成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大?(A) 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尊奉左尊右卑的原則(B)
- 下列「」中的讀音,何者兩兩相同?(A)轉「捩」點/風聲鶴「唳」 (B)「辨」別是非/玫瑰花「瓣」(C)服務鄉「梓」/「莘莘」學子 (D)銷眊鈍「眊」/廣「袤」千里 。
- 某朝代建國之初,有人建議記取前朝未能善用大亂後「勞民易為治」的有利條件,反而過度役使民力,終於導致民眾叛亂而亡國。本朝制度承襲前朝,若不能記取歷史教訓,更新制度,可能會步上前朝亡國的後塵。「某朝代」是
- 某一時期中,學者強調分析與研究,在探討不同因素對制度發展的影響時,還努力找出這些影響背後的規律和因果關係。這最可能是哪個時期學者思考問題的傾向?(A)中古時期 (B)文藝復興時期 (C)宗教改革時期
- 中國古代的某一宗教,其經典不少是學習、摹仿,甚至借用其他宗教經典的內容而成。《玉清經本地品》就是一例,如:品中述及元始天尊的十戒,第一戒,不得違戾父母師長, 反逆不孝; 第二戒, 戒殺生。這個例子的情
- 一條商船從歐洲某港口揚帆,6個月後抵達珠江口,停留近半年時間,又花了6個月才返抵母港,裝回8萬公斤的茶葉,另有錫、絲、瓷器等物品,均以高價售出。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A) 教宗發動十字軍時
- 幾位歷史學者評論:1939年起,德國採取一連串的對外侵略行動,波蘭、捷克、挪威相繼為德國控制,1940年以後,只有一個歐洲國家能與德國抗衡。他們指的是哪一個國家:(A) 英國(B) 法國(C) 西班牙
- 一位反抗軍領袖在起事之初,本以宗教為號召,稍後為了要爭取民心,改採取民族大義為主要訴求。最後,他推翻異族,建立政權。這位政治領袖是:(A) 劉邦(B) 朱元璋(C) 洪秀全(D) 孫中山
- 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發展,多以孝廉為階梯。學者指出,此時孝廉以家貲豐厚,累世仕宦,研讀經書,曉習律令,且經過地方吏職歷練的,占大多數; 來自貧寒之家, 但才德兼備的, 則很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