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1.一位士人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歷了以下哪一場事件?
(A)西晉五胡亂華
(B)中唐安史之亂
(C)北宋亡於女真
(D)清末八國聯軍。
(A)西晉五胡亂華
(B)中唐安史之亂
(C)北宋亡於女真
(D)清末八國聯軍。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3),C(5),D(1),E(0)
內容推薦
- 宋朝的文化在中國歷代文化中可稱之為第一,文人、庶民的活力均達鼎峰,以下各項始於宋朝者有:(甲)瓦子、茶館林立,飲茶普及民間 (乙)樂舞日益普及,不再為貴族官宦獨享,隊舞、儺舞、秧歌、花鼓均極流行
- 由於降胡日眾,與漢人雜居,有識之士引以為憂,而主張:「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或徙胡人「各附本種,返其舊土」;如此則胡人與漢人不雜,「並得其所」,胡人「遠絕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矣」。
- 梁啟超曾評論:「實政府與民間之合體也,而其所向之鵠各異。民間全出於公,愚而無謀,君子憐之;政府全出於私,悖天不道,普天嫉之。」此指? (A)太平天國 (B)庚子拳亂 (C)立憲運動 (D)洪憲帝
- 如欲了解宋朝的城市生活面貌,下列哪種史料是不需要的? (A)《清明上河圖》 (B)《東京夢華錄》(C)《五經正義》 (D)《夢梁錄》。
- 有一個民族向東滅了渤海國,向西統治了原屬於突厥、回鶻的游牧部落,但仍保有四時捺缽,春天捕鵝、釣魚,夏天放鷹,秋天射鹿,冬天獵虎,官分南面、北面,進士科只限於漢人。這民族是: (A)蒙古 (B)党
- 佛教史上記載某位高僧在翻譯佛經時「手執梵本,口宣秦言,兩譯異音,交辯文旨,……與諸宿舊五百餘人,詳其義旨,審其文中,然後書之。……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謬者,定之以字義。不可變者,即而書之。
- 後秦姚興邀請自龜兹來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使中國經論擺脫玄學影響,佛教走上獨立發展途徑之人,為下列何者? (A)朱士行 (B)義淨 (C)鳩摩羅什 (D)竺法蘭。
- 中國的地形依其高低起伏形成階梯狀分布,下圖為不同位置所繪製的地形剖面圖。請根據圖中資料加以判斷,這兩張剖面圖以下列何者最為相似? (A)經度位置 (B)年溫差變化 (C)年雨量變率 (D)地形變
- 十八世紀初中西「禮儀之爭」,所指的是 (A)康熙與教皇之爭,進而諭令禁教 (B)雍正之禁西教 (C)乾隆時,馬戛爾尼拒行跪拜之禮 (D)嘉慶時,阿美士德拒行跪拜之禮。
- 明末清初,有些士人嫌王學空虛,轉而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其中如果我們要瞭解明朝甘薯、玉米等作物傳入及栽種的情形,可以查閱何人的作品? (A)徐光啟 (B)顧炎武 (C)黃宗羲 (D)王夫之。
內容推薦
- 宋朝劉迎云:「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惟榷場。馬軍步軍自來往,南客北客相經商。」文中「榷場」的性質是? (A)軍隊駐紮地及補給站 (B)政府專賣事業的生產場所 (C)民間自由往來的邊界貿易站 (
- 梁啟超認為何人對外訂定喪權辱國的條約,因此批評他「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A)耆英 (B)李鴻章 (C)袁世凱 (D)曾紀澤。
- 中國史上「完整東北」變成「殘缺東北」,係指何國、何項史實之後的結局? (A)雅克薩戰爭後,俄國自〈尼布楚條約〉得到大部分的東北 (B)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遼東半島 (C)兩次英法聯軍之後,俄不費
- 陸游的〈代鄉鄰作插秧歌〉:「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鞅把,往來疾如鴻」是形容宋朝哪一種精耕細作技術的使用? (A)高轉筒車 (B)圩田 (C)圍田 (D)秧馬。
- 中國從自然經濟逐漸轉變為貨幣經濟的關鍵是指何事? (A)貞觀之治 (B)安史之亂 (C)黃巢之亂(D)靖康之禍。
- 根據統計,有清一代,光是徽州一地便有進士二百九十六人,其中狀元十五人,五十二人擔任高官。試問以下敘述中,何者可能為上述狀況的重要背景? (A)商人地位提升且經濟力強,多培養子弟參與科舉 (B)北
- 中國史上人口首度突破一億是在宋代時,且當時的糧食足夠養活百姓,而不至於發生動亂或饑荒,使人口和糧食達到均衡。請問這是因為有哪項農業成就? (A)開始使用鐵製農具 (B)開始種植小麥(C)開墾江南
- 一部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外國)公使認為現任的山東巡撫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臺,老是同我們敝國人作對。自從現任接手之後,我們的鐵路已經放長了好幾百里,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我們的軍隊做操場
- 有一皇帝以用兵失利為由,出令斬一大臣。宰相曰:「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事,不意自陛下始。」上沉吟久之,曰:「可與刺面而配遠惡處。」門下侍郎曰:「如此,即不若殺之。」根據上文,這應是哪一朝代君臣的
- 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節團前來交涉通商事宜,其中提出的幾項要求中,包括了「允許英國商人比照俄國之例,在北京設一倉庫以收貯發賣貨物,並在北京設立常設使館」卻被乾隆皇帝以與天朝體制不合為由拒絕了。請問
- 有位學者對「中庸」稱讚備至,他說:「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請問這位學者應是何人?(A)唐朝李翱 (B)北宋程頤 (C)南宋朱
- 資料一:歷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 年)中國約有 6,500 萬人,到明末(1600 年)人口增加為 1 億 5千萬人。康熙年間(1700 年),人口為 1 億 5 千萬人。 資料二
- 天朝體制至何時完全崩解(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 「四時捺缽」是指哪一政權的政治、軍事中心,隨帝王每年四季巡幸不同地區而轉移? (A)金 (B)遼 (C)夏 (D)清。
- 南宋時期,許多江浙商人到福建泉州做生意。他們可能從事哪些貿易? (A)將江浙的食米運銷到泉州米行 (B)將江浙的棉布銷售給泉州布商 (C)將江浙的綢絹賣給泉州的海商 (D)將福建生產的瓷
- 一位南宋時代的商人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 (A)他從四川運棉布到嶺南去販賣 (B)由於實施海禁,他必須以走私的方式,才能運銷陶瓷出海到南洋各國 (C)他在城市的大街上開店,店的左邊是住家
- 唐朝最主要的貨幣「開元通寶錢」,鑄於(A)高祖(B)玄宗(C)武后(D)德宗
- 1當有一尺度標註數值為 30 時,可能使用下列何種標註法?(A)R30(B)C30(C)M30(D)N30。
- 四、媒體近用權之意義為何?試就廣播電視法對此方面如何規定,加以說明。(25 分)
- 1有關於斜度標註之符號,下列何者正確?(A)斜度符號以 表示(B)符號高度為尺度數字之半,粗細與數字相同(C)符號水平方向之長度約為高度的 3 倍(D)符號之尖端恆指向右方。
- 促使英法聯軍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A)公使無法進駐北京 (B)兩國文書往來未能平行 (C)中國尚未全面開放 (D)鴉片未能合法 (E)修約未遂。
- 二十世紀初,學者在敦煌附近的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用「新文字」書寫的佛經。後來有人找到一本名為《番漢合珠掌中書》的字典,才逐漸瞭解此種新文字的原則:使用漢字偏旁以代表各種意義。書寫時有篆、草、行、楷
- 下列幾何公差符號敘述何者正確?(A) 最大實體狀況(B) 包絡圓(C) 延伸公差區域(D) 理論上正確尺度度。
- 表面織構符號是表示物體的(A)尺度大小(B)形狀(C)表面狀況(D)裝配情形。
- 地中海型農業相當重視灌溉工作,其主要原因為何? (A)地廣人稀,勞力缺乏 (B)冬季低溫,霜害嚴重 (C)地形崎嶇,河流湍急 (D)雨季和生長季無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