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2. 資料一:歷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 年)中國約有 6,500 萬人,到明末(1600 年)人口增加為 1 億 5千萬人。康熙年間(1700 年),人口為 1 億 5 千萬人。 資料二:1550 年時,中國大量栽種玉米、甘藷、馬鈴薯、花生等多種新作物。 針對兩段資料,許多同學有不同的意見,請問何人的說法較正確?
(A)玉米等新作物的產量大,取代原有糧食作物的種植空間,才能養活較多人口
(B)玉米等 新作物未取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長在較貧瘠的土地,增加糧食的供應
(C)從明初至明末未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人口的劇增可能與糧食供應增加有關
(D)明末至清初糧食生產條件改變不大,人口亦未見增加,應與其間的動亂有關
(E)因清初人口大量移往臺灣及東南亞,所以人口雖有成長,人口總數卻未增加。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