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柏楊在《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中指出:「中國共有三次宦官時代,第一次出現在東漢王朝,第二次發生在9世紀○王朝,第三次發生在16世紀的明王朝。宦官以近侍之姿,竊取權柄,進攬朝政,造成王朝的傾覆。」請問○所指的應是下列哪一朝代?
(A) 西晉
(B) 東晉
(C) 隋朝
(D) 唐朝。
(A) 西晉
(B) 東晉
(C) 隋朝
(D) 唐朝。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如附圖,在△ABC 中,O、I 分別為△ABC 的外心、內心。若∠BOC=148°,則∠BIC=? (A) 168° (B) 141° (C) 127° (D) 102°
- 如附圖,長方形紙條中,已知 =3。將此紙條沿著對角線 對摺,如附圖(二)。設 P 為 與 交點,則 =?(A)1 (B) (C) (D)
- 如附圖,G 點為△ABC 的重心, ,延長 分別交 於 D、E 兩點。若△AED的面積為 3,則四邊形 ADGF 的面積=? (A) 2 (B) 3 (C)(D)
- 如附圖,有一直角△ABC。若∠BAC=90°,∠B=30°, =6 cm,M 是外心,則 為多少cm? (A)3 (B) 6 (C) 6 (D) 3
- 如附圖,△ABC 中, 為∠BAC 的角平分線,E 為 中點,則 =? (A) 0.5 (B) 1 (C) 5 (D) 2
- 若 I 為△ABC 之內心,且 =7,則△ABI 面積:△ACI 面積:△BCI 面積=?(A) 6:5:7 (B) 5:7:6(C) 6:7:5 (D) 5:6:7
- 如附圖的正方形內切一個圓及外接一個圓,則外接圓的面積和內切圓的面積比為何? (A) 2:1 (B) :1 (C) 4:1 (D) :2
- 如附圖,圓 O 為△ABC 的內切圓,與 ABC 切於 D、E、F 三點,且∠C=90°。若 =5, =3,則灰色面積=? (A) 4-π (B) 1 (C) (D) 1-
- 一個邊長為 10 cm 的正三角形,其外接圓半徑為 R,內切圓半徑為 r,則 R 與 r 的關係為何?(A) R= r(B) R= r(C) R=2r(D) R=3r
- △ABC 中, ,且∠A=120°, =8,則△ABC 的外心與頂點 A 的距離為多少?(A)(B)4 (C) 4 (D) 8
內容推薦
- 因式分解(2x+3)2-(2x+3)-12=?(A)2(x+3)(2x-1) (B)(x-3)(x+4)(C)(x+2)(x-6) (D)(x+1)(x-12)
- 下列哪一個多項式是 6x2-7x-3 與 4x2-12x+9 的公因式?(A)3x-2 (B)2x-3(C)(2x-3)2(D)3x+1
- 因式分解 6x2-21x-12=?(A)3(2x+1)(x-4) (B)3(2x-1)( x+4)(C)2(3x+2)(x-3) (D)2(3x-2)(x+3)
- 下列方程式中,何者的解是重根?(A)6x2-6x+1=0(B)2x2-2x+1=0(C)4x2-4x+1=0(D)9x2-9x+1=0
- 下列何者是一元二次方程式?(A)2x2+3x+2=2x2+x (B) 2x(x-3)=1(C) x+5y-3=0 (D)2x2+5
- 解方程式(x+1)(3x-8)=0,得 x=?(A) 或-1 (B) 或 -1(C) 或 1 (D) 或 1
- -6 是下列哪一個方程式的根?(A) 6x2=0 (B) x2-6x=0(C) x2+6=0 (D) x2+6x=0
- 解方程式(7x+12)(x-10)=(7x+12)(4x-1),得 x=?(A) (B) (C) (D)
- 若2是一元二次方程式(m-1)x2-3x=2的一根,則 m 之值為何?(A)1 (B)2 (C)3 (D)4
- 解方程式 3x2-7x+1=2x+13 ,得 x=?(A)-1 或 4 (B)2 或 3(C)0 或 1 (D)1 或 2
- 方程式(x+3)2=2,求 x 的解為多少?(A) (B) (C) (D)
- 下列何者是完全平方式?(A)x2+6x+9 (B)x2+12x+32(C)x2+8x+4 (D)x2+4x+8
- 設 m 是方程式 8+37x-5x2=0 的根,則 10m2-74m-6 的值為多少?(A)2 (B)15 (C)10 (D)17
- 設一個負數比其倒數的 8 倍少 2,則此數為何?(A) -4 (B) -8 (C) -10 (D) -16
- 試求一元二次方程式-x2+5x=14 之解為何?(A)-7, 2 (B)7, -2(C)無解 (D)
- 一長方形面積為 23 平方公分,若知其周長為20 公分,則其長可為多少公分?(A)5 (B)7 (C) (D)
- 若方程式 x2+2x+a=0 有一根為-1+ ,則 a=?(A) -1- (B) -12 (C)15 (D)4
- 如圖,若□代表同一個正數,且 a+b+c=96,求 b=? (A)12 (B)16 (C)24 (D)36
- 沙奈朵解一道數學題目,誤將 A-B 看成 A+B,結果求出的答案是-5x2+2x+11,已知 B 為2x2-4x+3,則 A-B 的正確答案為(A)-7x2+6x+8(B) 9x2+10 x+
- 如圖,正方形 ABCD,其邊長為 公分,在其四邊上分別取 公分,則 為多少公分? (A) (B)7 (C) (D)6 公分
- (-2x2-3)÷(x-3)其餘式為多少?(A)0 (B)-3 (C)12 (D)-21
- 蘋果園中種了 30 棵蘋果樹,每棵平均可生產60 個蘋果,若蘋果園中每加種 1 棵蘋果樹,則每棵平均產量將減少 3 個。當加種多少棵時,此蘋果園可收成 1512 個蘋果?(A)8 (B)10
- 若 x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則 x 可能為下列何者?甲: 7 乙: 17 丙: 13丁: 戊: (A) 僅甲、乙(B) 僅丙、戊(C) 僅丁、丙(D) 僅甲、乙、丙、丁
- 三國故事的經典橋段之一,即周瑜和諸葛亮使用「火燒連環船」之計打敗曹操,因而奠立三分天下的局勢。請問:這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A)安史之亂 (B)赤壁之戰 (C)永嘉之禍 (D)楚漢相爭。
- 清代台灣社會「有應公」廟四處林立,祭祀無主孤魂,民間因而有「祭厲」的風俗。下列俗諺何者並非反映此時人民械鬥頻繁的情形?(A)「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B)「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C)「仙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