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 偽造文書罪的「偽造」行為係指:
(A)有權製作者製作內容不實之文書
(B)有權製作者竄改文書內容
(C)無權製作者竄改文書內容
(D)無權製作者以他人的名義作成文書
(A)有權製作者製作內容不實之文書
(B)有權製作者竄改文書內容
(C)無權製作者竄改文書內容
(D)無權製作者以他人的名義作成文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9432
統計:A(540),B(153),C(1180),D(4573),E(0)
內容推薦
- 15 辛棄疾〈最高樓〉云:「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其所表現的生命態度及人生體悟,最接近下列何者?(A)無善無惡 (B)天道無親 (C)恬淡無爭 (D
- 21 吉他一刷,她的聲音霎時灌滿整個樓層,清朗開闊像夏日晴空,起伏如風中搖擺的稻田,明亮遼遠一如太平洋無垠的綿延的海岸線。她的聲音改變了這拘謹有節的小空間,固態的結構溶解了,無形的秩序崩解了,一切都化
- 30 甲有 A 地,其上種有梨樹,甲僱用員工乙幫忙採摘梨子,問:摘下來的梨子為何人所有?(A)甲單獨所有 (B)乙單獨所有 (C)甲、乙共有 (D)甲、乙依比例共有
- 6 以下幾則關於人物逝世的新聞報導,標__處使用詞語完全正確的選項是:(A)影星羅賓.威廉斯於 2014 年棄世,得年63 歲(B)南非著名人權運動者曼德拉於 2013 年逝世,享壽96 歲(C)罹患
- 36 甲向乙借款 100 萬元,約定 1 年後返還,不料甲於期限屆至後仍未返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乙得主張甲無權占有 100 萬元 (B)乙得主張甲於借期屆至後仍未返還,為不當得利(C)乙得主
- 12 《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上文主旨,下列何者正確?(A)人心不足,蛇吞象 (B)奮力鑽研,兼容並蓄 (C)各盡其力,雖勞無愧 (D)欲正其心者,先誠其
- 5 美圓的時尚名牌店,即將開張,筱婷打算送花籃祝賀;下列那一選項,是最恰當的賀詞?(A)珠聯璧合 (B)駿業宏興 (C)蓬蓽生輝 (D)甲第星羅
- 11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這句話在說明學習應該:(A)深入了解,精益求精 (B)善於思考,舉一反三 (C)勇敢發問,不棄不餒 (D)循序漸進,由易而難
- 4 下列祝賀類題辭與其使用對象的搭配,何者錯誤?(A)祝壽:天賜遐齡 (B)出嫁:宜室宜家 (C)結婚:鴻案相莊 (D)生女:喜叶弄璋
- 3 語言的使用和價值觀與意識型態有著密切的聯繫,它常常以一種稀鬆平常的面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作,然而,我們卻常常忽略這些語言所含括的歧視與暴力。下列選項中,何者沒有這種問題?(A)他老婆是外籍新娘
內容推薦
- 39 下列有關刑法上「幫助犯」之敘述,何者錯誤?(A)幫助犯在性質上是屬於「共犯」(B)幫助行為僅限於「物質上之有形幫助」,不包括「精神上之無形幫助」(C)即使被幫助者不知幫助行為之存在,但幫助者仍成
- 16 《莊子.齊物論》:「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
- 7 文學作品對人生短暫的感慨所在多有,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這樣的主題?(A)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李陵〈與蘇武詩三首〉)(B)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辛延年〈羽林郎〉)(C)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
- 44 甲無照駕駛汽車,被警查獲,甲即提出新臺幣 2 千元,請免開罰。試問甲之行為應以何罪論處?(A)刑法第 122 條第 3 項違背職務行求賄賂罪(B)刑法第 122 條第 3 項違背職務交付賄賂罪(
- 32 甲(住所在桃園)、乙(住所在新竹縣)、丙(住所在苗栗縣)三人,在臺中市對丁(住所在苗栗縣)共同實施侵權行為,丁以甲、乙、丙三人為共同被告,起訴請求損害賠償。對此訴訟,何法院有管轄權?(A)僅臺中
- 40 下列關於刑法第 24 條「緊急避難」之敘述,何者正確?(A)行為人必須是為了避免社會或國家之緊急危難,始得成立緊急避難(B)行為人因避免自己財產緊急危難之行為,不得主張緊急避難(C)行為人之避難
- 37 就權利之作用而言,下列何種權利不屬於支配權?(A)無體財產權 (B)債權 (C)身分權 (D)人格權
- 8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A)不學無術 (B)
- 閱讀下文,回答第 27 題至第 28 題「所有的群眾一哄而散了/回到床上/去擁護有體香的女人/而銅像猶在堅持他的主義/對著無人的廣場/振臂高呼/只有風/頑皮地踢著葉子嘻嘻哈哈/在擦拭那些足跡」
- 33 下列何種情形,可產生信賴利益之損害賠償責任?(A)契約成立後,標的物陷於給付不能(B)給付遲延(C)意思表示因錯誤而被撤銷,而撤銷之原因非受害人明知或可得而知(D)不完全給付
- 22 「原來店裡會發悅耳鳥音的那些鳥兒,是把剛破殼的鶵鳥捉了來訓練的。在他們剛開始吃人餵給他們的東西之時便同時每天『收聽』老黃鶯—他們的老師—每天所唱的歌。一個月後他們的『天才教育』就差不多成型了。如
- 38 甲在山上架網獵捕賽鴿,順利捕獲 A 所有的賽鴿 1 隻,並去電向 A 勒贖 5 萬元;得手後,甲並未歸還賽鴿。下列關於甲刑事責任的敘述,何者正確?(A)甲僅成立竊盜罪 (B)甲僅成立恐嚇取財罪(
- 9 「水田是鏡子/照映著藍天/照映著白雲/照映著青山/照映著綠樹農夫在插秧/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雲上/插在藍天上」下列那一選項與本詩特色不符?(A)針砭現實 (B)構思巧妙 (C)虛實對映
- 28 針對內容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以有體香的女人與銅像對比,充滿嘲諷意味(B)以廣場上風和葉的嬉鬧與振臂高呼的銅像對比,語帶調侃(C)以群眾的一哄而散以及風和葉的嬉鬧,彰顯銅像振臂
- 13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上述文句旨在說明:(A)富貴貧賤都已命中注定,不能強求 (B)不管貧賤或富貴,都要努力修養品德(C)為
- 41 人民對於地方法院的刑事判決如果不服,應在法定期間內向下列那一個機關提起上訴?(A)行政法院 (B)監察院 (C)司法院 (D)高等法院
- 17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
- 10 「唱山歌的/呼口號去了/上講堂的/靜坐去了/跑業務的/塞車去了/寫程式的/當機去了/這城市竟沒閒下來/喝一杯下午茶/找不到舌頭的/盡在/和風說話」關於本詩的主旨,最正確的是:(A)寫都會生活的活
- 閱讀下文,回答第 29 題至第 30 題五官莫明於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於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於目,而目轉求助於鏡,然世未嘗以鏡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鏡
- 34 下列何者無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能力?(A)植物人甲 (B)國中生乙(C)高雄市政府 (D)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
- 23 「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
- 18 「東貌亦古,然稍有詼氣。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繼室時,令至城市餅。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約以三日歸。日晡不至,家嚴同伯修門外望。至夕,見一荷擔從柳隄來者,東也。家嚴大喜,急引至舍,釋擔視之,僅得蜜一
- 29 甲無故遭不知何人所有的狗咬傷,其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被狗咬傷時起,逾幾年不行使而消滅?(A)2 年 (B)5 年 (C)8 年 (D)10 年
- 30 作者以鏡為喻,闡述的道理是:(A)自不量力者必將遭人訕笑 (B)應以謙卑的態度對待事物(C)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以自新 (D)與人相處貴在真誠的態度
- 14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段話與下列那一選項的精神最接近?(A)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B)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