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AIDS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progressive damage to the immune system makespeople more _____ to developing certain illnesses.
(A) adapted
(B) resistant
(C) contributory
(D) vulnerable
(A) adapted
(B) resistant
(C) contributory
(D) vulnerable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117
統計:A(11),B(10),C(8),D(13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Aids
內容推薦
- 十八世紀末漳州人林某欲前往臺灣謀生時,四處打聽臺灣情況,但說法不一,下列何種說法較符合當時實情?(A)荷蘭商人在鹿港設立許多商行,經營鹿皮生意,需要人工,就業容易(B)臺南安平一帶有許多西方傳教士及外
- The world’s forests are gradually shrinking, especially in poorer countries. Thisunfortunate situati
- 歐洲某一時期的學者認為:上帝創造宇宙,制定自然律,但並不干預世人事務。上帝不會因為諂媚與賄賂而改變自然的法則,所以祈禱、聖禮與儀式都無用。這是哪一時期的觀念?(A)羅馬帝國時期 (B)中古時期 (
- 1 .由秦始皇的出土文物兵馬俑當中,跪射俑所持擎機的組件彼此可以互換使用,可證明秦朝的產業發展可能已具備了哪些特徵?(A)多角化 (B)資本大眾化(C)商品客製化(D)生產標準化
- 某公司今年度稅前淨利400,000$,所得稅率30%,年初流通在外普通股共200,000股,10%累積特別股100,000股,兩種股票面額均是每股10$,股數在今年度均未變動,則乙公司普通股每股盈餘為
- 法、俄兩國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主張不同,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甚至入侵俄國。到了十九世紀末,兩國卻締結了同盟。他們合作的原因為何?(A)工業革命後,英國勢力擴張,法俄聯合抵制(B)德意志統一,破壞原有均勢
- 1840年代末期,荷蘭某學院圖書館發現了《福爾摩沙語彙》(Woordenlijst der Formosaansche taal)一書。這是十七世紀荷蘭來臺傳教士使用的語言用書,他們用這種語言來從事教
- 甲書說:「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羅馬教會本身的腐化。」乙書說:「宗教改革起於馬丁路德在1517年公開批評天主教會的腐化。」以下哪個敘述較為合理:(A)甲著眼於遠因,乙著眼於近因(B)甲著眼於導火線因素,乙著
- 三國時期,孫權要呂蒙多讀書,呂蒙讀了一段時間後,魯肅對呂蒙關於時局的分析,大為欽佩,並說呂蒙「非復吳下阿蒙」。根據以上所述,請問孫權要呂蒙讀什麼書?(A)《詩》、《書》、《易》、《禮》、《春秋》,這些
- 韓愈的〈師說〉一文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強調學習過程中老師扮演重要角色。但文中也反映了唐代以來,學子學習過程中不重師道的現象。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A)唐行科舉,以文取士
內容推薦
- 1950年,一位美國總統在國會報告最新的東亞情勢說:「共產主義者在韓國所作所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樣。我敢肯定,假如讓南韓淪陷,共產黨的領袖便會變本加厲,進而
- 有位外交官參加一次國際和會,原本期望大會能對戰費、領土等議題作出公正明智的處置,但會中的決議卻令他失望。他表示:許多代表運用詭辯來掩飾他們的報復行為;強索巨額賠款;又屈從於強權,不能公正處理領土問題。
- 圖(一)是臺灣某一事項統計的變遷示意圖,這個統計的內容應當是:(A)軍費,單位臺幣(B)外匯,單位美元(C)人口,單位為人(D)電話,單位為具
- 司馬談嘗論諸子百家,認為諸子百家學說雖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其所謂「一致」、「同歸」,所指為何?(A)治國安邦方案 (B)天人合一思想(C)追求國富兵強 (D)具大一統觀念
- 1934年《食貨半月刊》創刊,其〈編輯的話〉指出:「史學雖不是史料的單純排列,史學卻離不開史料。理論雖不是史料的單純排列可以產生,理論並不是原形一擺,就算成功了的。中國社會史的理論鬥爭,總算熱鬧過了。
- 兩漢期間山東的鄒、魯兩地流行一句俗諺:「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這裡的「經」指的是哪一類圖書文獻?(A)醫卜曆算 (B)讖緯圖籙 (C)諸子百家 (D)詩書易禮
- 近代以前,一國政府為打擊敵人,往往發給船主特許狀,鼓勵本國商船掠奪敵方船隻,攻擊敵方港口。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便曾經同意英格蘭海船掠奪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敵方報復,發生激戰。英格蘭船隻攻
- 右圖是1970年至1990年間,西德國內生產總額與主要能源消耗的關係圖,以1970年為基期(設定為100)。圖中有關上述期間西德經濟成長與能源消耗的關係,如何解讀較為合理?(A)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緩
- 表(一)是臺灣1960至1970年間,各項產業占國內生產淨值的比重表,表中的數字變化,說明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項事實?(A)朝野運用外資發展加工出口業已明顯見效(B)十大建設已成功扮演了工業發展的火車
- 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中提及:「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台灣、澎湖兩處。台灣設總兵一員……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
- 某位詩人感嘆:「奴隸生涯抱恨多,橫暴蠻威奈若何」,希望同胞不要做「賤民」,想號召「六百萬民齊崛起,誓將熱血為義死」,以期「同心來復舊山河」。這位詩人感嘆的背景為何?(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漢人對荷蘭苛
- 清代中期,臺灣漢人為獲得某種經濟利益,必須深入山區,經常引發與原住民的衝突。此種經濟利益主要是指:(A)煤礦,漢人採煤經常破壞風水,侵擾原住民的祖靈(B)樟腦,漢人入山砍伐樟木,破壞原住民的居住環境(
- 圖(二)是近代中國某一經濟作物的生產統計示意圖,該經濟作物是指下列哪一項?(A)菸草 (B)甘蔗 (C)罌粟 (D)棉花
- 某一時期,歐洲各地開始出現一種團體,成員須學習古典希臘哲學、基督教神學與人文學知識。後來,法學與醫學逐漸成為重要學習科目。這些成員學成後多擔任教師或進入政府與教會服務。這團體是:(A)行會 (B)大
- 藝術史課堂上,老師在解說一幅宗教壁畫:「在這幅聖像中,人們幾乎看不到寫實主義的婦女與嬰兒形象,也感受不到自然主義的人類感情;圖畫本身缺乏合理的佈局與比例,古典藝術的和諧與真實情感消失了。畫家用簡潔的線
- 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是最早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地方,當地的印地安人也首先成為被奴役殘殺的對象,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有些拉丁美洲國家已能擺脫西班牙統治而獲得獨立,其主要原因為何?(A)中南美洲的國家推
- 民國16年(1927),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並主持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胡漢民曾說:「倘若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沒有在南京行使職權,從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產黨的支配,可以說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連珠
- 有一則臺灣總督府政策推行的綱要:「我們所推動的『新體制』,它的性質是官制的行政輔助機關,『與政府表裡一體』、『謀求上意下達、下意上通』,協助政府達成政策、進行國民統合。」請問綱要中「新體制」所設立的組
- 歷史教科書中描述某場戰爭:此為歐洲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主要戰場在日耳曼地區,因而使該地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而戰後所簽訂的和約,不但影響到國際關係的發展,也確立國家獨立主權的原則。這場戰爭是:(A)
- 在一場災難過後,幾位學者對歐洲前途發出這樣的感歎。學者甲說:「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歐洲之沒落。」學者乙說:「歐洲已進入了艱困的時代。」學者丙說:「我們歐洲的命運只能這樣。」這些學者應是為何而擔憂?(A
- 某地,地主將耕地劃分為三大區塊,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為了恢復地力,休耕的土地種植豆科植物等綠肥。農家使用地主提供的農具與牲口,共同耕作。村莊另有許多共同的設施,如馬廄、作坊、烤坊、牧場、林地及宗教
- 一位皇帝登基後,立志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先派軍征服北非,再回師進攻義大利,經過長久的戰爭,幾乎收復西南歐地區。但因軍費支出龐大,難以維持,所以這位皇帝去世後,新征服的土地又落入日耳曼人之手。這位皇
- 以下是有關中國大陸繪畫藝術發展的三段描述:(甲)這期間,除了政治宣傳繪畫,其他藝術探索均處於休克狀態,畫家林風眠遭受迫害,被打為「黑畫家」,許多作品被毀,中國藝術經歷了一場空前浩劫。(乙)此時,對西方
- 一位學者指出:這個佛教宗派的主張,與傳統儒學重人文的理念趨同,大幅削弱佛教的宗教性質。這個宗派的興起與流行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大發展。這個佛教宗派是指:(A)禪宗 (B)天臺宗 (C)白蓮教 (D
- 一本新出版的書介紹當時歐洲各國的政治與體制,書中指出:俄羅斯、法蘭西、普魯士等國盛行君主專制;荷蘭及西班牙已無法維持海上霸權;而英國因開風氣之先,實施君主立憲制度,君主與國會共治,國勢蒸蒸日上。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