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某一時期,歐洲各地開始出現一種團體,成員須學習古典希臘哲學、基督教神學與人文學知識。後來,法學與醫學逐漸成為重要學習科目。這些成員學成後多擔任教師或進入政府與教會服務。這團體是:
(A)行會
(B)大學
(C)修道院
(D)皇家學會
(A)行會
(B)大學
(C)修道院
(D)皇家學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4
統計:A(27),B(108),C(37),D(1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各級學校之發起、連結公民
內容推薦
- 清代中期,臺灣漢人為獲得某種經濟利益,必須深入山區,經常引發與原住民的衝突。此種經濟利益主要是指:(A)煤礦,漢人採煤經常破壞風水,侵擾原住民的祖靈(B)樟腦,漢人入山砍伐樟木,破壞原住民的居住環境(
- 某位詩人感嘆:「奴隸生涯抱恨多,橫暴蠻威奈若何」,希望同胞不要做「賤民」,想號召「六百萬民齊崛起,誓將熱血為義死」,以期「同心來復舊山河」。這位詩人感嘆的背景為何?(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漢人對荷蘭苛
- 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中提及:「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台灣、澎湖兩處。台灣設總兵一員……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
- 表(一)是臺灣1960至1970年間,各項產業占國內生產淨值的比重表,表中的數字變化,說明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項事實?(A)朝野運用外資發展加工出口業已明顯見效(B)十大建設已成功扮演了工業發展的火車
- 右圖是1970年至1990年間,西德國內生產總額與主要能源消耗的關係圖,以1970年為基期(設定為100)。圖中有關上述期間西德經濟成長與能源消耗的關係,如何解讀較為合理?(A)能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緩
- 近代以前,一國政府為打擊敵人,往往發給船主特許狀,鼓勵本國商船掠奪敵方船隻,攻擊敵方港口。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便曾經同意英格蘭海船掠奪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敵方報復,發生激戰。英格蘭船隻攻
- 兩漢期間山東的鄒、魯兩地流行一句俗諺:「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這裡的「經」指的是哪一類圖書文獻?(A)醫卜曆算 (B)讖緯圖籙 (C)諸子百家 (D)詩書易禮
- 1934年《食貨半月刊》創刊,其〈編輯的話〉指出:「史學雖不是史料的單純排列,史學卻離不開史料。理論雖不是史料的單純排列可以產生,理論並不是原形一擺,就算成功了的。中國社會史的理論鬥爭,總算熱鬧過了。
- 司馬談嘗論諸子百家,認為諸子百家學說雖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其所謂「一致」、「同歸」,所指為何?(A)治國安邦方案 (B)天人合一思想(C)追求國富兵強 (D)具大一統觀念
- 圖(一)是臺灣某一事項統計的變遷示意圖,這個統計的內容應當是:(A)軍費,單位臺幣(B)外匯,單位美元(C)人口,單位為人(D)電話,單位為具
內容推薦
- 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是最早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地方,當地的印地安人也首先成為被奴役殘殺的對象,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有些拉丁美洲國家已能擺脫西班牙統治而獲得獨立,其主要原因為何?(A)中南美洲的國家推
- 民國16年(1927),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並主持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胡漢民曾說:「倘若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沒有在南京行使職權,從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產黨的支配,可以說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連珠
- 有一則臺灣總督府政策推行的綱要:「我們所推動的『新體制』,它的性質是官制的行政輔助機關,『與政府表裡一體』、『謀求上意下達、下意上通』,協助政府達成政策、進行國民統合。」請問綱要中「新體制」所設立的組
- 歷史教科書中描述某場戰爭:此為歐洲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主要戰場在日耳曼地區,因而使該地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而戰後所簽訂的和約,不但影響到國際關係的發展,也確立國家獨立主權的原則。這場戰爭是:(A)
- 在一場災難過後,幾位學者對歐洲前途發出這樣的感歎。學者甲說:「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歐洲之沒落。」學者乙說:「歐洲已進入了艱困的時代。」學者丙說:「我們歐洲的命運只能這樣。」這些學者應是為何而擔憂?(A
- 某地,地主將耕地劃分為三大區塊,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為了恢復地力,休耕的土地種植豆科植物等綠肥。農家使用地主提供的農具與牲口,共同耕作。村莊另有許多共同的設施,如馬廄、作坊、烤坊、牧場、林地及宗教
- 一位皇帝登基後,立志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先派軍征服北非,再回師進攻義大利,經過長久的戰爭,幾乎收復西南歐地區。但因軍費支出龐大,難以維持,所以這位皇帝去世後,新征服的土地又落入日耳曼人之手。這位皇
- 以下是有關中國大陸繪畫藝術發展的三段描述:(甲)這期間,除了政治宣傳繪畫,其他藝術探索均處於休克狀態,畫家林風眠遭受迫害,被打為「黑畫家」,許多作品被毀,中國藝術經歷了一場空前浩劫。(乙)此時,對西方
- 一位學者指出:這個佛教宗派的主張,與傳統儒學重人文的理念趨同,大幅削弱佛教的宗教性質。這個宗派的興起與流行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大發展。這個佛教宗派是指:(A)禪宗 (B)天臺宗 (C)白蓮教 (D
- 一本新出版的書介紹當時歐洲各國的政治與體制,書中指出:俄羅斯、法蘭西、普魯士等國盛行君主專制;荷蘭及西班牙已無法維持海上霸權;而英國因開風氣之先,實施君主立憲制度,君主與國會共治,國勢蒸蒸日上。這本書
- 資料一:「文獻記載中國官方與臺灣住民的接觸,可以追溯到三國或隋代,臺灣與大陸有 著極其密切的歷史關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是 祖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資料二:「在
- 阿拉伯語在伊斯蘭教傳布區具有文化的優勢,改宗伊斯蘭信仰的地區往往不是直接採用阿拉伯語,就是改以阿拉伯字母拼寫自己的語文。但到近代以後,部份伊斯蘭國家為追求西化改革,又改用拉丁字母來拼寫自己的語文。下列
- 甲午戰爭之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流行用語,在新式學堂及學會均以其作為辦學及創會的口號,然而新式學堂及學會的教學內容與發展目標,卻偏重於西學或新學。形成此一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為新式學堂及學會
- 一位住在上海的西方傳教士寫信給教廷,報告在華工作內容。他提到:最近中國與日本發生衝突,戰事發生之前,上海的外文報紙都認為中國一定能夠打敗日本,沒想到日軍卻打了勝仗。這場戰爭是:(A)甲午戰爭 (B)
- 資料甲:「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征,作〈大誥〉。遂 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資料乙:「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方形的斧)。周公東征,四國(管蔡商奄)是皇(同惶 ,
- 五代時期,位於南方的楚國,曾大量種植一種盛行於唐代的商品作物,成為該國主要的經濟來源。楚國國君曾向梁太祖請求,每年上貢25萬斤,換取該項作物的販賣權,意即允許楚國將該項作物運至黃河南北,交換北方的衣料
- 以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關英國婦女地位的兩份資料。資料甲:一份地方報紙:「女性還不明白一件事:她們已經不太可能再從事那些有薪資的 工廠工作。先前離開家庭雜事進入工廠的女性,如今被要求回到
- 一位史家評論:「查士丁尼可算是最後一個真正的羅馬帝王;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拜占庭皇帝。」從羅馬帝王與拜占庭皇帝的差異判斷,下列哪一事項可以呼應查士丁尼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拜占庭皇帝」?(A)說
- 圖(三)是中國大陸一幅描述人民經濟生活的漫畫,圖中的文字是「歡迎選購」,這是哪一個時代的經濟生活?(A) 1950年代中 (B) 1960年代末(C) 1970年代初 (D) 1980年代初
- 表1是「連續五年移入臺灣在戶口單位登記的人口數」,這最可能是哪個年代的統計?(A) 1660年代 (B) 1680年代(C) 1890年代 (D) 1940年代
- 相較於基督教與佛教,儒家在中國既無教堂也無廟宇,但兩千年來,其學說不僅居中國學術思想的正統地位,而且深入基層,成為維繫世道人心的社會規範,其主要原因為何?(A)儒家的經典,是歷代教育及選任人才的重要依
- 顧炎武《日知錄》指出:唐代州縣政府,修築的城郭必皆寬廣,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縣政府所修築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則相對簡陋,且有越來越簡陋的趨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A)
- 二十世紀「六○」年代是個激情和叛逆的年代,其時間大約是指1963至1973年之間。這與我們通常將1961年到1970這十年視為「六○年代」的作法不同,我們如何正確理解這種分期方法?(A)世界各國有關歷
- 日本在一份文告中宣示:為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寧,我們必須對該兩國宣戰。而一本歷史著作提到:日本為了快速跨出南進步伐,控制南太平洋,聲稱不惜與這兩國一戰。這兩份資料中所指的兩國是:(A)中、美 (B)
- 表(二)是1500~1800年間四個地區的一項統計,這個統計的項目最可能是:(A)紡織品生產總值(B)白銀的貯存總量(C)罌粟的產量統計(D)穀類作物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