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等速度必定為直線運動嗎?
(A)是
(B) 否
(C) 不一定
(D)無法判斷
(A)是
(B) 否
(C) 不一定
(D)無法判斷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呈上題,球此時的速度為何?(A) 4m/s(B)40m/s (C)14m/s (D)24m/s。
- 【題組】小華在實驗室中,欲使用上圖裝置製造氧氣,則須在甲和乙器材中各加入的藥品是﹕________ (請依順序及選項填寫;全對才給分)(A)稀鹽酸 (B)雙氧水 (C)二氧化錳 (D)大理石 (
- 做滑車實驗如圖所示,滑車及每個砝碼的質量皆為10公斤,OA=300公分,BC=100公分(不計摩擦力,且g=10m/s2),試回答下列問題: 砝碼掉落到地面需要多少時間?(A)1秒 (B) 2秒
- 【題組】請問圖甲~己中,幾個屬於等速度運動?(A)1 (B)2 (C)3 (D)4。
- 【題組】關於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步驟乙得到的濾液食鹽水是透明無色的純物質 (B)加熱時,陶瓷纖維網的功用是使加熱能夠均勻(C)分離食鹽和水是利用兩者的沸點高低的不同 (D)步驟
- 如圖所示,有A、B兩物體放置於一光滑平面上,A物體的質量為2kg,B物體的質量為3kg。以水平力10N向左推之,請問物體A對B所作用的力為何? (A)2N (B)4N (C)6N (D)8N
- 【題組】下列有關上面四個圖繩波的敘述,哪一項正確?(A)甲乙的頻率比=4﹕3 (B)甲丙週期比=1﹕2 (C)乙丙波速比=1﹕2 (D)丙丁振幅比=1﹕2
- 二、挑戰選擇題下圖是某物體的X-t圖,由圖判斷,此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快慢改變幾次? (A) 0次(B)1次(C)2次(D)3次
- 阿達沒算好燃料的存量,氣體的推力沒辦法讓火箭脫離火星,請問下面哪個做法有可能讓他脫離成功?(A)火箭升空時,不斷往上跳(B)在太空艙外不斷推火箭(C)火箭升空時,用鐵棍向下頂地面,利用反作用力帶
- 【題組】在 40℃時,100 克水中加入 90 克的此物質充分攪拌後形成的溶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40℃時,溶液中含有溶質 90 克 (B)欲使此物質完全溶解需將水溶液加熱到 60℃
內容推薦
- 以下關於亞洲位置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東瀕大西洋 (B)南臨印度洋 (C)北至烏拉山 (D)西接太平洋。
- 有首歌描述臺灣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情景:「空襲警報……阮阿爸上班的糖廠去乎掃甲一坑一嘎,做田的隴嘛走去躲樹仔腳……聽說是美軍要來炸臺灣的日本兵仔,聽說咱攏總唱著日本的軍歌……。」依內容來看,這首歌所描
- 臺灣北部區域的範圍,不包括下列哪個縣市?(A)新北市 (B)基隆市(C)宜蘭縣 (D)苗栗縣
- 歷史上曾有位皇帝勃然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處死宰相,此案牽連甚廣,且事後宣布「以後嗣君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處以重刑。」下列關於此為皇帝的敘述何者正確?(A)為使邊
- W. Worden 之四個悲傷調適任務,哪一個任務修改多次?(A) 第一個任務; (B) 第二個任務; (C) 第三個任務; (D) 第四個任務。
- 時下對 Kubler-Ross 的悲傷理論最主要的批評聲音,下列何者不是?(A) 在瀕死病人身上的五階段不一定出現在喪親反應中; (B) 五階段出現的順序不一定一樣; (C) 五階段是線性的思維
- 已知正 n 邊形的內角和為 1080°,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此正 n 邊形為正八邊形 (B)此正 n 邊形共有 20 條對角線(C)此正 n 邊形從一個頂點可分割成 6 個三角形 (D)此正
- 所謂「積極回應」失落造成的喪慟是什麼意思?下列何者為非:(A) 對於喪慟的狀態不斷進行同化與調適;(B) 重新學習面對失落後的世界;(C) 積極地回復失落前的日常生活不讓喪慟影響自己;(D) 允
- 關於 Klass 等人提出的持續連結理論,下列何者為非?(A) 近似於亞洲文化中「祖先」的觀念;(B) 是延續佛洛伊德的理論發展的;(C) 是在 1990 年代末期發展出來的;(D) 是由喪子父
- 根據西方悲傷輔導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時序,下列何者是正確的?(A) 階段論→任務論→意義建構論;(B) 任務論→階段論→意義建構論; (C) 意義建構論→階段論→任務論;(D) 任務論→意義建構論→
- 關於死亡概念由兒童到青少年逐漸發展成熟。下列何者不是死亡概念的重要成分:(A) 重要性; (B) 普遍性; (C) 原因性; (D) 不可逆性。
- 什麼是替代性創傷或是二級創傷?(A) 對於我們比較疏遠的親友之死亡所產生的反應; (B) 在創傷事件六個月後所產生的創傷反應; (C) 助人者在協助案主創傷之工作中所經驗到的創傷; (D) 對於
- 鮑比(Bowlby)的理論在調適失落悲傷中,有其重要性。下列何者不是鮑比的主張:(A)喪慟者要重新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調節親密關係的距離;(B)失落發生後,除了危機協助外,要進一步對早期的失落與
- 據 Kubler-Ross(1969)的悲傷調適五階段,她認為「否認」是什麼?下列描述何者正確:(A)否認具有負向的功能,延緩喪親者接納失落事實; (B)保護喪親者,接受目前所能承受的; (C
- W. Worden 將複雜性悲傷區分為四種類型,下列何者為非?(A) 漫長持續的悲傷反應; (B)偽裝的悲傷反應; (C) 創傷的悲傷反應;(D)延緩出現的悲傷反應。
- 喪子的家庭可能有衝擊和變化,下列何者說明出現的可能性較低:(A)喪子後,夫妻關係會因失落而更親近緊密; (B) 喪子的夫妻在悲傷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 (C) 不論孩子幾歲時過世,對父母親來說都
- 下列描述何者較符合為「意義建構論」:(A)把悲傷者認定為被動的角色; (B)使悲傷隱私化,如同孤立的個別經驗;(C)強調有效返回「正常」的功能; (D) 強調不同個體面對失落的個別事實。
- 悲傷時,當事人的身體出現「胃部的空洞感受」,所指為何?(A) 由於悲傷過度失去胃口,造成胃部的空洞感; (B) 因為辦理喪事的忙碌,食不下嚥的緣故; (C)身體反映出喪失所愛的人產生的心靈空虛
- 當死亡發生後,個人的正常悲傷反應包含哪些?下列何者說明有誤:(A) 生理上有胸口悶痛、呼吸短促、低能量;(B) 情緒上會有鬆一口氣,但常不被喪親者接受有這樣的感覺;(C) 社交上會傾向以擴大交
- 誰是最早系統化檢視正常悲傷反應及提出急性悲傷症狀的人?(A) W. Worden; (B) E. Lindemann; (C) S. Freud; (D) Kubler-Ross。
- 「將個人調適失落的過程視為一種來回擺盪、動態的、非線性的歷程」是哪一個理論提出的?(A)雙軌歷程理論; (B) 意義建構論; (C) 哀悼任務論; (D) 悲傷五階段論。
- 容易引發困難哀悼的因子,下列說明何者為非:(A) 不安全的依附風格;(B) 生者與逝者之愛恨交織的關係;(C) 生死未卜的情境;(D) 有憂鬱症病史。
- 悲傷與憂鬱的異同,下列說明何者為非:(A) 兩者皆有失眠及食慾障礙; (B) 許多憂鬱狀態是由失落引發的; (C) 在悲傷的人感到自己貧乏又空虛;在憂鬱的人感到世界貧乏又空虛狀態; (D) 悲
- 會問關於死亡與身體之間的疑問,特別是相信自己有神奇的力量,會因為自己腦海中的壞念頭與不好的行為造成死亡的發生。此種失落反應是哪一個階段:(A) 3-6 歲兒童; (B)青少年; (C) 9-1
- 如下(圖一) ,△ABC 中, ,直線 DE 為 的垂直平分線,若 BCE 的周長為 18 , = 7 ,求 △ABC 的周長? (A)29(B) 25 (C) 22 (D)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