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仔細閱讀下文,並回答題目。(甲)讀中國的舊小說,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認識舊社會的民俗風土、市井江湖,為儒道釋俗化的三教文化作一注腳;另一則是在文言與白話之間搭一橋樑,俾在兩岸自由來往。當代學者慨歎學子中文程度日低,開出來的藥方常是「多讀古書」。其實目前學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強吞咽幾丸《孟子》或《史記》,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根底太弱,虛不受補。倒是舊小說融貫文白,不但語言生動,句法自然,而且平仄妥帖,辭彙豐富;用白話寫的,有口語的流暢,無西化之夾生,可謂舊社會白語文的「原湯正味」,而用文話寫的,如《三國演義》、《聊齋誌異》與唐人傳奇之類,亦屬淺近文言,便於白話過渡。加以故事引人入勝,這些小說最能使青年讀者潛化於無形,耽讀之餘,不知不覺就把中文摸熟弄通,雖不足從事甚麼聲韻訓詁,至少可以做到文從字順,達意通情。(乙)去年十二月,我在「第二屆中國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對各國的漢學家報告我中譯王爾德喜劇《溫夫人的扇子》的經驗,說王爾德的文字好炫才氣,每令譯者「望洋興歎」而難以下筆,但是有些地方碰巧,我的譯文也會勝過他的原文。眾多學者吃了一驚,一起抬頭等待下文。我說:「有些地方,例如對仗,英文根本比不上中文。在這種地方,原文不如譯文,不是王爾德不如我,而是他撈過了界,竟以英文的弱點來碰中文的強勢。」  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為幸。(節錄自余光中《日不落家‧自豪與自幸》)(回答490-491題)
490.閱讀上列兩段短文後,請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甲文大力推廣舊小說之妙,因其文字大抵融貫文白、語言生動,故事引人入勝,是進入中文浩瀚世界的絕妙途徑 
(B)甲文文中提及屬於「原湯正味」的作品:如《三國演義》、《聊齋誌異》與《史記》,雖讓青少年手不釋卷,卻易耽讀誤事 
(C)乙文作者認為他和王爾德兩人的翻譯作品,自己勝在:「如對仗等中文的特色強項」,王爾德因非中國人只能望其項背,難以超越 
(D)乙文文末說:「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為幸」,其實是作者想在外國人面前虛張聲勢,宣揚國威,幽自己一默的說法。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47059
統計:A(127),B(8),C(30),D(5),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