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38~39題:蒙摯嘆氣道:「那豈不是……都是譽王受益?你這算不算真的為他盡心盡力?」   梅長蘇冷笑一聲:「世上哪有只賺不賠的買賣?譽王的損失都在看不見,想不透的地方呢。」   蒙摯試圖自己想了想,可想了半天還是放棄,「你指的什麼地方啊?」 「皇帝陛下心裡。」 「嗯?」 「尊庶抑嫡,始作俑者就是陛下。他因為寵愛越妃,多年來在後宮沒有給予皇后足夠的尊重,這才使大家有了錯誤的思維定勢,覺得越妃因為有了個太子兒子,所以就跟皇后一樣尊貴了。譽王出面這一爭,揭的不僅是禮部的錯,其實也是陛下的短,不過譽王禮理二字都站得住腳,陛下面上也不會露出什麼,說不定還會誇譽王兩句呢。可是在內心深處,陛下一定不會高興。這份損失我先不說,瞧瞧譽王他自己看不看得出。」   蒙摯若有所思地道:「譽王身邊人才不少,說不定有人能察覺到呢。」   「察覺到了也沒什麼,譽王仍然會做這件事的。」   「為什麼?」   「因為利實在是大大超過了弊,」梅長蘇此時已寫完了信,正在輕輕吹著,「損失只是陛下的不悅,這個可以慢慢修復挽回。但只要這一場爭辯贏了,就會大大尊高了皇后,打壓下越妃,更重要的是,譽王可以借此向朝臣們強調一件大家漸漸忽視的事:那就是太子也是庶出的,他跟譽王是一樣的地位,他現在的身份更加尊貴,只是因為他受了東宮之封,而不是因為他的出身。如果以後皇帝陛下要撤了他的太子尊封,改封另一個人,大家就不用大驚小怪了,因為太子又不是嫡子,沒有那麼動不得惹不得……」   「這麼說來,受益的還是譽王……」   「只有譽王嗎?」梅長蘇轉過頭來,目光明亮,「靖王不也一樣嗎?既然大家都是庶子,以後就誰也別說誰的出身低。太子、譽王、靖王,大家都是同等的,就算有所差別,這種差別也無傷大雅,與嫡庶之間的那種差別完全不是同一個性質。」   「對啊!」蒙摯一擊掌,「我怎麼沒想到,譽王把太子一手拉下來,就等於是同樣地把靖王拉了上去,因為他強調的是,嫡庶之分才是難以踰越的,而對於庶子與庶子之間,出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一條雖然適用於他自己,但同樣適用於靖王啊!」──節選自海宴〈琅琊榜〉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文中譽王「仍然會做這件事」的原因?
(A)他想提升靖王的地位與影響力     
(B)能夠得到陛下誇獎與修復關係
(C)可以證明太子出身與自己平等  
(D)才能強調東宮太子的母親尊貴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