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現代人非常相信食療的作用,其實早至新石器時代以來,飲食與方藥即密切相關。請問唐代與元代各有那位醫者對食療有所貢獻?他們又有什麼著作傳世? (各2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35616
統計:A(2),B(2),C(1),D(61),E(0)
內容推薦
- 有關方苞與韓愈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方苞「學行繼韓、歐之後,文章介程、朱之間」 (B)方苞樹立桐城派古文之宗風;韓愈出入儒、釋、道,倡導古文運動 (C)方苞非闡道翼教、有益人心之文,不
- 〈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稱「先帝」凡十三次,其用意為何? (A)表明未忘先帝之恩德,願效忠於後主 (B)以先帝之威德,鼓舞後主奮發淬礪 (C)既以明對先帝之感念,且引用遺訓以增後主警惕 (D)以
- 在歷史的長河裡,物換星移,我們看盡了多少人事興衰,再烜赫的事功,最後也會在時間的衝激、洗練之下,褪色、淡化。古人對此頗多感觸,下述哪些文句是抒發這樣的情懷? (甲)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 一個「訊息」是由一串 6 個數字排列組成,且每位數字都只能是 0 或 1,例如 100100 與 001011 就是兩個不同的訊息。兩個訊息的「距離」定義為此兩組數字串相對應位置中,數字不同的位置
- 西元前 200 年前後,羅馬共和精神逐漸式微,原因有哪些?(甲)由於領土的擴張,逐漸形成職業軍人,政府不必再依靠平民效忠;(乙)派駐各行省的總督和行政官僚,貪汙腐化,兼併土地;(丙)從軍農民,荒
- 【題組】____________ 帕提亞-薩珊帝國統治範圍。
- 甲:「追求快樂的慾望是導致善良的力量,每個人應該依自己的興趣和情緒來選擇生活。」乙:「人要節制慾望,追求理性;人不應該追求肉體和感官的快樂,而應不生慾念的追求心靈的愉悅。」甲、乙二種哲學看法,分
- 在亞歷山大發動東征的時代,在西方義大利半島上的羅馬人有何作為? (A)時當王政時代,政權受制於伊特拉士坎人 (B)時當共和前期,羅馬人正和迦太基從事殊死戰 (C)時當共和前期,逐步占領拉丁平原,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和「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同屬抽換詞面的「錯綜」 (B)「馬作的盧飛快」和「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都是譬喻修辭 (C)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現存最早的詞總集是後蜀趙崇祚編的《花間集》,其中收錄了溫庭筠、李後主等名家之作 (B)<念奴嬌>是蘇東坡詞作的題目;「雨霖鈴」則是柳永名作 (C)詞中之聖:李煜;詞中之
內容推薦
- 宋代農工商業發達,都市興起,為滿足城市居民文藝的需求,庶民文化蓬勃興盛,對於元、明、清的庶民文化發展,實有奠基之功。試問:【題組】(1)元、明、清的戲劇和小說,其題材大多源自宋代哪種通俗文學? (
- 關於《世說新語》一書的敘述,何者錯誤? (A)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客共同編撰而成 (B)全書分三十六門,起自〈德行〉,終於〈仇隙〉 (C)書中所記多為東漢至魏晉間名士的言行談辯、軼聞趣事 (D)
- 〈鴻門宴〉作者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中國名著。關於中國名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第一部詩歌總集為《昭明文選》 (B)山水文學的第一本書為《水經注》 (C)史評的第一部作品為《史通》 (D
- 中國學者多半「儒表道裡」—在積極入世的儒家觀點裡,不時地會摻入道家思想。以下文具皆出自中興儒學的曾國藩,可看出此一現象的選項是:(A)無定向則不能靜,不靜則不安其根 (B)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
- 有關孟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意謂對亂政暴民的貶斥,因而無論治亂皆不欲出仕(B)「孔子去齊,接淅而行。」意謂孔子離開
- 下列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 (B)內容大都描寫男、女相思與離別或感慨生命的短促與無常 (C)風格樸實自然,含蓄雋永,是五言詩的最高典範 (D)每首詩依據
- 中文四字成語中,常見自成對偶的詞語組合。如「反掌折枝」,「反掌」即對「折枝」,以下四字成語中自成對偶的選項是: (甲)志慮忠純 (乙)作姦犯科 (丙)陟罰臧否 (丁)裨補闕漏 (戊)揚眉瞬目 (A
- 下列有關「米糖相剋」現象的說明,何者正確? (A)是因為臺灣引進了日本種的蓬萊米才產生與蔗糖的競種現象 (B)指蓬萊米的收購價格提高,將使蔗糖的收購價格也提高,因此消費者有可能買不到米跟糖 (C
- 下列音義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不「泄」邇:ㄒㄧㄝˋ,狎昵 (B)禹惡「旨」酒:ㄓˇ,甘美 (C)被髮「纓」冠:ㄧㄥ,帽帶 (D)焉能「浼」我哉:ㄨㄢˇ,挽留。
- 日據時期被譽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作家,在其著名小說<一桿『稱仔』>內容中描述:「身為佃農後代的秦得參,在製糖會社的剝奪下,租不到田地,不得不轉為菜農,只因警察的索賄不成,平時賴以維生的稱仔也
- 求函數的值域? (1) 及定義域 (2)
- 下列各組詞語,字義解釋完全正確的是:(A)君子「生」非異也:生長環境 /「冥冥」之志:專心致志 / 其「漸」之滫:浸泡(B)目眥盡裂:形容十分憤怒 / 按劍而「跽」:即長跪,表禮敬 /「閒」至軍
- 以下各組都有兩個「通同字」,哪一選項中有誤?(A)「為」除不潔者:「偽」。或勸以「少」休:「稍」(B)漏鼓移則「番」代:「翻」。乘此機會欲報「讎」耳:「仇」(C)吳姬壓酒勸客「嘗」:嚐。「當」察
- 下列有關方位詞的成語,解釋皆正確的選項是:(A)東烏西兔: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南轅北轍:喻行動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馳(B)左右逢源: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滑/南箕北斗:比喻時光流逝(C)南北睽違
- 「謀臺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德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請問:以上是哪一個組織成立的宗旨?(A)臺灣民眾黨 (B)臺灣地方自治聯
- 有段日據時期資料記載:「第三次請願運動之後,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為了加速臺灣議會的成立,1923 年組織了『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當時台灣總督運用警力假借「臺灣治安警察法」的條例,同時在台灣島內各
- 下列有關書信信封的寫作,正確的選項是:(A) (B) (C) (D)
- 下列選項「」中所運用的修辭,說明有誤的是:(A)「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皆為「誇飾」修辭(B)「身非形影,何得動而輒俱」/「覽鏡將欲何施?去穢將欲
- 下列有關孔子的弟子,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顏回於四科中屬德行。為孔子最為賞識之弟子,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獨薦顏回。回甚貧,然而不改其樂,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
- 下列各詩詞名句,何者時辰最接近 (A)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B)楊柳岸,曉風殘月 (C)羅衾不耐五更寒 (D)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E)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洒家」、「咱家」、「渾家」都是自稱 (B)「關關」、「夭夭」、「喈喈」、「依依」都是狀聲詞 (C)濯「纓」濯足、鏤簋朱「紘」、羽扇「綸」巾,都指帽帶 (D)「甘棠遺愛
- 下列何者非屬於閨怨詩? (A)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願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B)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
- 下列「微」字,共有幾種意義?(甲)「微」行,入古寺(乙)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丙)「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丁)世衰道「微」(戊)「微」斯人,吾誰與歸(己)「微」指左公處(庚)「微」感不適(辛)「
- 關於荀子〈勸學〉一文,下列說明正確的是:2(A)文章首句開門見山, 揭示全篇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全文可謂緊扣「學」字發揮(B)文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意近於孔子「學而不思則罔」
- 【題組】____________ 聖派翠克(聖巴德利爵)的故鄉,他在此傳教立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