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蘇軾〈超然臺記〉)上述文字所表達的境界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B)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C)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D)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A)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B)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C)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D)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68421
統計:A(14),B(2),C(73),D(3),E(0)
內容推薦
- 下列「」內的詞語,皆是書信用語,用法合宜的選項是:(A)較正式的信函中,對人稱自己的長輩,可用「家」(如家父);稱他人長輩可用「令」(如令堂);稱自己的晚輩,宜用「舍」(如舍侄)(B)稱對方女兒
- 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句中「分類」意指: (A)分門別類研究 (B)族群的劃分準則 (C)討論分類的方法 (D)分類械鬥
- 下列那一句沒有錯別字? (A)他總愛匿是生非,難怪話題不斷 (B)做事要深謀遠慮,不要臨喝掘井 (C)遙望茫茫大海,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D)紅十字會發起捐款,歡迎大家共相盛舉
- 下列詞語解釋錯誤的是: (A)摽梅迨吉:形容女子已到了結婚年齡 (B)黛綠年華:指正值年輕貌美的年齡 (C)慘綠少年:指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年紀(D)春秋鼎盛:指人正值壯盛之年紀
-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意在強調白居易和元稹二人: (A)形影不離,天涯海角永相陪伴(B)命運相似,同遭貶謫蠻荒之地 (C)感情深厚,雖身處兩地卻常見面 (D)心靈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句中「朱門」指富貴之家,在修辭上屬借代用法。 下列各組文句「」中的詞語,都使用借代的是: (A)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B)潯陽地僻無音
- 鮮不拂然而怒,句中「拂然」意指: (A)生氣貌 (B)感嘆貌 (C)輕浮貌 (D)拂塵貌
-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庸》)是指: (A)君子之道費而隱 (B)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C)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D)君
- 下列「」中的字,何者不作動詞使用? (A)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B)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 (C)「舉」熙熙然迴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 (D)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
- 下列那一選項的「之」字作動詞用?(A)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B)悵恨久之,曰:「茍富貴,勿相忘」(C)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D)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內容推薦
- 無分土意指: (A)沒有分得土地 (B)沒有對土地的企圖 (C)不分鄉土來源 (D)不分土地肥沃貧瘠
-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句中「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意思與下列何句相同?(A)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B)學如不及,猶恐失之(C)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D)
- 林文月〈作品〉:「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每一日每一時刻,都是作品的部分過程;□□,在歷史的脈動中,每一個時代的每一種表現,又□□不是那大作品的部分過程呢?」依文意推敲,□□中最適合
- 古者,事業不二,利祿不兼,然後諸業不相遠,而貧富不相懸也。夫 乘爵祿以謙讓者,名不可勝舉也;因權勢以求利者,入不可勝數也。食湖 池,管山海,芻蕘者不能與之爭澤,商賈不能與之爭利。子貢以布衣致之, 而孔
- 蘇軾〈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其採取相對觀點的思維方式,深 受古代哲人的影響,此一影響最可能來自: (A)《論語》:「中人以上
- 爾其自噬爾肉!句中「噬」字義為: (A)啣 (B)吻 (C)吒 (D)囓
-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意謂:(A)以管窺天(B)井底之蛙(C)夏蟲語冰(D)見多識廣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以下選項與這段話意思最相近的是: (A)人人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B)人人親其親、長其長的思想 (C)人人都有君子和而不同的理想(D)
- 5 文中「思其仁義以充其位,不為權利以充其私也」,與下列選項何者接近? (A)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B)盡忠職守,不謀私利 (C)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D)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 夫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乃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土、無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況當共處一隅。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
- 由上文所述可知本篇應寫作於: (A)荷蘭 (B)滿清 (C)日治 (D)民國時期
- 〈鴻門之宴〉中,樊噲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意謂:(A)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B)處事當以大局著眼,無須拘泥小節(C)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
- 下列何者為「書信」的別稱? (A)尺牘(B)繩墨(C)汗青(D)金石
- 文中「芻蕘者」,是指: (A)生產者 (B)消費者 (C)管理者 (D)仲介者
- 同此官骸句中「官骸」意指: (A)官架子 (B)五官形軀 (C)官運 (D)官樣文章
- 下列各文句的解釋,正確無誤的是: (A)「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意謂一物必可剋一物 (B)「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謂祭祀品必須豐盛 (C)「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意謂大孝者必能養親 (D)「他
- 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四子書》(簡稱《四書》)的人是: (A)鄭玄(B)孔穎達(C)朱熹(D)顧炎武
- 你我相遇於風中/彼此用手掌/小心翼翼地將這段相逢/呵護成唯一 的序/早在遙遠的三千年前/便寫入〈蒹葭〉的傳說裡/如今/風翻開的 每一頁/都不可圈點/是孤本,且永遠絕版(許悔之〈絕版〉)5
- 本文論說之根據在: (A)四海之內皆兄弟 (B)人禽之辨當講明 (C)共處一室當無愧屋漏 (D)責善朋友之道也
- 下列各組「」中字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道在「爾」,而求之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淮夷來同,莫不「率」從 (C)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男女衣著
- 5 所謂「呵護成唯一的序」,指的是什麼? (A)愛情的開始 (B)愛情的結束 (C)兩人的嗜好 (D)兩人的定情物
- 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句中「揆」字意為: (A)睽違 (B)審度 (C)驗證 (D)觀看
- 下列各組「」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釃」酒臨江/瀟「灑」 (B)戊「戌」變法/「戍」守 (C)前「仆」後繼/「扑」打 (D)「僭」越本分/「潛」
- 塗人意指: (A)糊塗之人 (B)姓塗人家 (C)道路之人 (D)親近之人
- 古人常用昆蟲的特質作譬喻,例如「螽斯衍慶」一詞,即以螽斯產卵多的特質祝福他人子孫昌盛。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蜩螗,是蟬的別稱,鳴聲嘹亮,因此「國事蜩螗」,就是以蟬鳴聲比喻國事紛擾不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