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Michelle Walden, ______ of the best basketball players in our school history, wascalled “Flying Walden” because she could jump very high.
(A) any
(B) each
(C) one
(D) who
(A) any
(B) each
(C) one
(D) who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19 世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之所以有「黑暗大陸」之稱,是因為?(A)舊帝國主義時代歐洲人科技尚不足深入非洲內陸(B)當地常年滿布烏雲,不見天日(C)當地滿布熱帶雨林,不見天日(D)當地的黑人比
- 於 19 世紀末新帝國主義者在亞洲與非洲積極擴張殖民地,請問下列哪些亞洲或非洲的國家於 19 世紀始終保持獨立?(A)巴西(B)賴比瑞亞(C)印度(D)越南
- 下列何者不屬於「新帝國主義」概念下的事件?(A)荷蘭人建造熱蘭遮城(B)英國殖民緬甸(C)清英鴉片戰爭(D)清日甲午戰爭
- 19 世紀獨立運動在拉丁美洲與巴爾幹半島上流行。請問巴爾幹半島上,最早從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下獨立的國家是?(A)希臘(B)塞爾維亞(C)羅馬尼亞(D)馬其頓
- 請問下列何種主張與民族主義背道而馳?(A)大斯拉夫主義(B)共產主義(C)恢復古羅馬的榮光(D)日耳曼統一運動
- 1823 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門羅宣言,請問門羅宣言的內容與影響,下列何者為非?(A)確保拉丁美洲的國家獨立成功(B)主張由美洲人治理美洲(C)符合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理念(D)讓美國更強勢地干
- 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下列描述何者正確?(A)協約國成員國有德國與奧國(B)俄國參加協約國陣營直到大戰結束(C)美國屬於同盟國(D)協約國成員主導巴黎和會
- 基於民族主義概念,請問下列哪一組國家最能夠符合「大日耳曼主義」?(A)德國與法國(B)德國與奧國(C)奧國與義大利(D)義大利與德國
- 近代歐洲婦女經歷下列哪一事件以後,開始逐步取得投票權?(A)啟蒙運動(B)第一次世界大戰(C)法國大革命(D)明治維新
- 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平常不易觀察,但又影響人的行為。請問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什麼狀況下比較可能觀察到人的潛意識?(A)催眠(B)清醒(C)孤單(D)熟睡
內容推薦
- 1917 年初,德國決定先行制伏英國,結束戰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提出建議,主張使用無限制潛水艇,打擊聯軍海上運輸,其結果為 (A)俄國退出戰場 (B)美國參戰 (C)英國投降 (D)義大利參戰
- 有位外交官參加一次國際和會,原本期望大會能對戰費、領土等議題作出公正明智的處置,但會中的決議卻令他失望。他表示:許多代表運用詭辯來掩飾他們的報復行為;強索巨額賠款;又屈從於強權,不能公正處理領土問
- 某一個時期的日本,只開放荷蘭和中國的商船前往日本貿易,並且也只有長崎一個通商口岸。請問這是那一個時期? (A)1335~1573 年 (B)1633~1854 年 (C)1860~1890 年 (
- 某地自 1840 年代起就發展工業、礦業,1850 年代修建鐵路,1860 年代已有鐵路 1,300 公里,到 1870 年代擴增為 7,700 公里,1890 年代增至 25,600 公里。18
- 閱讀以下兩段資料。【資料一】:「當時,最普遍的工作就是家庭幫傭,幾十萬名婦女從事這種工作;也有許多婦女在紡織工廠做工,最糟糕的是許多婦女必須從事苦力活,按件計酬,沒有保障。」 【資料二】:「我原本
- 某人評論:今日之俄如同七國時期之秦,而英則像是齊,土則是魏也。「秦人不得志於魏,則不能掎(牽制)六國,俄人不得志於土,不能掎歐洲。」「英人陽(表面)護土而陰蔽歐洲。俄之不得志於歐洲,英為之也。」這
- 1918 年德、俄正式簽訂《布列斯特條約》,俄國割讓土地給德國,並賠款六十億馬克。俄國藉著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誕生的政權爭取喘息的機會。請問此和約由何人主導與德國簽訂? (A)托洛斯基 (B)
- 列寧去世後,史達林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者,他殘酷地清除政敵,建立起個人的獨裁政權,但對蘇聯來說,他也有許多實質的貢獻,其中下列何者為是? (A)使 1930 年代的蘇聯人民生活不虞匱乏 (B)使蘇聯
- 十九世紀中期以前,歐洲人對非洲的了解仍非常有限,但有位英籍傳教士多次前進非洲,進行傳教與醫療的工作,並曾完成跨非洲大陸的壯舉。由於他的探險與報導,引發西方人極大興趣,但也自此改變了非洲原住民的命
- 德國神學家斐瑞克‧費白里(Friedrich Fabri)提到:「德國人的海上經驗豐富,精通工業商貿,比起其他國家,更能夠經營殖民地的農業,且較其他高度現代文明化的國家擁有更充足的人力資源。」請
- 有一段資料提到:「使用武力才能破壞那些早已摧殘非洲內陸數百年的野蠻習慣、奴隸制度及迷信風俗;……且就長程發展上看來,當地居民的文明和生活將大有改善。」請問這段資料表達何種思想? (A)民族主義
- 1903 年一位英國記者指出:非洲人完全無法招架白人超強的物質力量,這些力量展現於「三合一」的趨勢上。這位記者所說的「三合一」,除軍事主義外,還有那兩種主義? (A)帝國主義、資本主義 (B)自
- 以「誠實的經紀人」自居,召集其他十三個歐洲國家來開會,試圖解決剛果困局。會議結果使歐洲列強加速瓜分非洲。請問下列敘述與此項史實【不】相關? (A)會議召開的時間為 1878 年 (B)會議召集人
-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俄國學者批評政府的某項政策,認為它「改變數百年習慣的生活方式,摧毀自古以來人民與土地的連結關係。」因此他呼籲:讓我們根據傳統的原則,重新恢復國家與人民、人民與土地之關係。」
- 十六世紀以來,歐人勢力紛紛進入東南亞地區,其中何國因居於英、法兩國勢力範圍之間,所以得以成為緩衝區而維持獨立? (A)寮國 (B)柬埔寨 (C)緬甸 (D)暹羅
-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歷多次政治變革:1868 年,幕府將軍「大政奉還」;1869 年,地方「奉還版籍」;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政策;到了 1885 年,仿效歐洲內閣制,以「總理大臣」統率行
- 某殖民國家在殖民地推行「強迫種植制度」,農民被迫將良田種植咖啡、甘蔗、茶、菸草、胡椒等經濟作物,並規定:總耕地面積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種植經濟作物。殖民政府將收穫全部運往歐洲銷售,賺取巨大財富。直至
- 1921 年 3 月俄國爆發叛變,叛變者在聲明書中說到:「隨著□□的發生,勞動階級都希望獲得解放,但結果卻是更嚴重的奴役狀況。軍警的權力落入篡位者的手中,這些人並未還給人民自由,反而逐步讓他們陷
- 一部諷刺小說描寫一個農莊之中,牛、馬等動物因不堪人類虐待,憤而在豬的號召下,起義推翻了人類。但豬卻成了新的統治者,訓練走狗去監視其他動物,被統治者受到的痛苦,更甚於從前。這是諷刺下列那一場革命?
- 有位作家回憶:「參訪這座城市時,經濟情況相當惡劣,正在執行第二個五年經濟計畫。三十歲以上的人,還懷念帝國時代的安適生活、歐洲大陸的富強繁盛;三十歲以下的人,對往日的安定、富庶感受不深,也無法接觸
- 一次大戰之後,美國民間產業發達,財富迅速累積,投資風氣盛行,股市漲幅高達 7 倍,但到了 1929 年卻出現股市崩盤情形,也正式戳破巨大的資產泡沫。請問使經濟陷入危機的主因為何? (A)兩黨
- 幽默大師羅吉士曾說:「你必須先排隊,才能找到跳下去的窗子。」請問這句話最能夠形容美國那一時期的社會現象? (A)1919 年不願加入世界大戰的青年 (B)1920 年人們抗議國會批准《凡爾賽條約
- 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並坦率討論著西方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與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請問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為何? (A)許多國家面臨經濟崩潰,失業人口不
- 右表是四個國家某項數據資料,從 1931 年到 1937 年的變化。幾位同學討論該表的意義,以下何人的說法較為正確? (A)這是各國飛彈生產量的數字,俄國因準備對抗希特勒,所以數字較高 (B)
- ()請參照下方示意圖,並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此情況發生於一次大戰後 (B)美國成為英、法、德的債權國 (C)德國因為經濟受創嚴重,首先出現股市崩盤的現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