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參照下方示意圖,並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此情況發生於一次大戰後
(B)美國成為英、法、德的債權國
(C)德國因為經濟受創嚴重,首先出現股市崩盤的現象
(D)顯示各國經濟彼此依附,易形成連鎖反應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歷史學家湯恩比指出:「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並坦率討論著西方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與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請問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為何? (A)許多國家面臨經濟崩潰,失業人口不
- 幽默大師羅吉士曾說:「你必須先排隊,才能找到跳下去的窗子。」請問這句話最能夠形容美國那一時期的社會現象? (A)1919 年不願加入世界大戰的青年 (B)1920 年人們抗議國會批准《凡爾賽條約
- 一次大戰之後,美國民間產業發達,財富迅速累積,投資風氣盛行,股市漲幅高達 7 倍,但到了 1929 年卻出現股市崩盤情形,也正式戳破巨大的資產泡沫。請問使經濟陷入危機的主因為何? (A)兩黨
- 有位作家回憶:「參訪這座城市時,經濟情況相當惡劣,正在執行第二個五年經濟計畫。三十歲以上的人,還懷念帝國時代的安適生活、歐洲大陸的富強繁盛;三十歲以下的人,對往日的安定、富庶感受不深,也無法接觸
- 一部諷刺小說描寫一個農莊之中,牛、馬等動物因不堪人類虐待,憤而在豬的號召下,起義推翻了人類。但豬卻成了新的統治者,訓練走狗去監視其他動物,被統治者受到的痛苦,更甚於從前。這是諷刺下列那一場革命?
- 1921 年 3 月俄國爆發叛變,叛變者在聲明書中說到:「隨著□□的發生,勞動階級都希望獲得解放,但結果卻是更嚴重的奴役狀況。軍警的權力落入篡位者的手中,這些人並未還給人民自由,反而逐步讓他們陷
- 某殖民國家在殖民地推行「強迫種植制度」,農民被迫將良田種植咖啡、甘蔗、茶、菸草、胡椒等經濟作物,並規定:總耕地面積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種植經濟作物。殖民政府將收穫全部運往歐洲銷售,賺取巨大財富。直至
-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歷多次政治變革:1868 年,幕府將軍「大政奉還」;1869 年,地方「奉還版籍」;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政策;到了 1885 年,仿效歐洲內閣制,以「總理大臣」統率行
- 十六世紀以來,歐人勢力紛紛進入東南亞地區,其中何國因居於英、法兩國勢力範圍之間,所以得以成為緩衝區而維持獨立? (A)寮國 (B)柬埔寨 (C)緬甸 (D)暹羅
-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俄國學者批評政府的某項政策,認為它「改變數百年習慣的生活方式,摧毀自古以來人民與土地的連結關係。」因此他呼籲:讓我們根據傳統的原則,重新恢復國家與人民、人民與土地之關係。」
內容推薦
-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
- 以下是 1930 年代一位領袖的演講:「我國人民必須從既無希望又無秩序的國際主義中解放出來,接受一種有意識、有步驟的狂熱民族主義的教育……。其次,應該使我國人民擺脫荒謬的議會主義,教導他們與民主
- 右圖是有關希特勒與史達林關係的諷刺性漫畫。請問圖中新郎結婚的目的為何? (A)化解俄國對《德日反共公約》的疑慮 (B)方便德國與東南歐獨裁政權合作(C)壯大德國實力以嚇阻美國的干預 (D)免除德
- 此為 1920 年刊出的諷刺漫畫,標題為:「道德勸說」。描繪綁著可愛緞帶代表「□□」的小白兔,孤伶伶地對抗代表「國際衝突」的兇惡大蟒蛇。繪圖下的小字寫著小白兔說:「我沒有任何實質的制裁力量,因而
- ()福澤諭吉為日本明治時期的思想家,其最出名的論著脫亞論中寫道:「我國不可猶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步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對待鄰國之辦法,不必因其為鄰邦而稍
- ()在閱讀文字或是觀看圖像時,往往可以透過內容的敘述與繪畫方式了解歷史情境與作者觀點,附圖是某雜誌刊登的一張圖片,正義女神正將刀劍揮向印度人,請問有關此圖像的解釋,何者正確? (A)圖中央的正
- ()1889 年日本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日本近代的國家體制,並由總理大臣山縣有朋、文部大臣芳川顯正等共同製定帝國教育總方針,於 1890 年公布教育敕語,按照「以儒教為根本,西洋哲學為參
- ()小梅閱讀報紙時看到一則報導:「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沖繩縣那霸市首里城,於 2019 年 10 月 31 日遭大火侵襲,據史書記載,首里城曾數度被焚毀和重建,此次為其第五次毀壞。首里城自十五世紀開
- ()在京都,許多販賣紀念品的商店裡,可以看見寫著「新選組」的燈籠。「新選組」是日本幕府末期一個親幕府的武士的組織,由於在德川幕府末年,政治意見紛歧,有些武士是支持德川幕府的「擁幕派」,有些則是致
- ()伊藤博文認為,日本想走上富強的道路,首先必須「啟發國民多數之智法良能,而進於文明開化之域」。被稱為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在國外考察時曾寫信至國內說:「確立牢不可破的國基者,唯在於人。而期望人
- () 一本歷史書描寫某次戰爭的情景,說:「從某些方面看,它實是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場戰爭。軍官依然配帶長劍,騎兵則縱馬馳騁,國王和貴族在軍事上仍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從技術觀之,它無疑是二十世紀的一場衝
- ()甲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而國勢危急,國家面臨崩潰,強力領導人帶領國民擊退外侮,於 1923 年重組政府,建立共和國。請問下列關於甲國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國被認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 ()某一個國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某一年裡,政府二度被推翻,不久新政府發布通告:「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國家政權轉入軍事革命委員會之手,立即締結民主和平、廢除地主私產,工人對所有生產實行管制……。」
- () 「當時一輛汽車只需要一百元美金就可以購得,許多城市的銀行拉下鐵門,對於外面群眾的呼喊充耳不聞,甚至出現了在中國城的餐廳後門等待著殘羹剩飯的白人,該餐廳老闆也提到,開店十多年來,從來不曾看過
- ()「這一個共和生存下來了,但在議會政治的外表下,真正的主宰是專制、自主的軍官團,大的企業組合,與專業的文官系統。」「這些集團對政治自由並無執著精神,如果議會政權在外交或經濟方面失敗,他們會將其
- () 1939 年 9 月一份國際條約提到:「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考慮到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同意從該區撤退應於 10 月 10 日完成……並且捷克斯洛
- () 附圖是一張日本在某個時期發行的明信片,顯示一群日本青少年踏在亞洲地圖上,圖上還標示從日本到亞洲許多國家主要城市的飛行時間。從內容看,這幅圖表現的主題最可能是 (A)日俄戰爭爆發前,鼓吹青
- ()1930 年代期間,日本國內開始有北進、南進的戰略分歧。從北進的「南滿生命線」,到南進的「大東亞共榮圈」,除了充分展現日本自日俄戰爭以來做為亞洲新興帝國主義國家勢力的拓展,也反映出日本在亞洲
- ()某戰爭爆發時該國國內充滿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此外更有德國、義大利的
- ()歷史學者霍布斯邦 1917 年生於埃及,後與雙親搬到了維也納。霍布斯邦十二歲時,父親心臟病發猝逝,兩年後,母親亦因肺病不治,雙親俱逝的霍布斯邦只好到柏林投奔姨媽,寄人籬下。此時的霍布斯邦非常
- ()英國詩人吉普林曾有一首詩:「挑起白種人的負擔 把你們最優秀的品種送出去 綑綁起你們的孩子將他們放逐出去 去替你們的奴隸服務 挑起白種人的負擔 讓他們背負著沉重馬韁 去伺候那些剛被抓到又急躁又
- ()一位日本思想家說:「西方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樣。眼下東京的麻疹最初是從西部的長崎地方向東傳播,並隨著春暖的氣候逐漸蔓延開來。……當前不但不應阻止文明,反而應盡力幫助文明的蔓延,讓國民盡快沐浴
- ()希特勒早年在其著作我的奮鬥中曾經寫道:「巨大的經濟發展導致社會階層的變化。小手工業者逐漸消亡,工人獨立生存的可能性日漸渺茫;……工人永遠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生計。他是貨真價實的一無所有。」根據
- 英國政治家約瑟夫‧張伯倫曾說:「如果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侷限在英國本島的話,那麼將有超過一半的英國人會餓死。……如果我們能證明占領殖民地能替他們帶來繁榮和幸福的話,那麼我們的統治就是合理的。」請根
- 1919 年一次大戰的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商討戰後安排問題,和會決議並影響了日後國際局勢的發展。請問下列那些為關於和會及其影響的正確敘述? (A)和會三巨頭各有其想法,但防止蘇俄擴張則為共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