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16世紀以前的陸權時代,臺灣缺乏創造文明的條件、與東亞核心文明的中國又有一海之隔,往來不易,又無商人的眷顧;與島外文明接觸機會甚少、文化發展遲緩,因此長期處在什麼時代的階段?
(A)歷史時代
(B)史前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城邦時代。
(A)歷史時代
(B)史前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城邦時代。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臺灣在二次戰後初期,哪一首臺語流行歌曲,描述戰後臺灣百廢待舉,曲調反映當時民眾渴望重建家園和新秩序的心聲? (A)望你早歸 (B)補破網 (C)燒肉粽 (D)長城謠。
- 哈雷彗星的誕生地最有可能是在:(A)柯伊伯帶 (B)仙女座大星系 (C)獵戶座大星雲 (D)歐特雲。
- 48 What does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use to help hunt fish on a large scale?(A) Satellites (
- 目前各縣市均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心,此項成果是源於下列哪一項重要建設? (A)十大建設 (B)十二項建設 (C)十四項建設 (D)六年國建。
- 1970年代臺灣新生代知識份子開始利用何份刊物凝聚政治革新的輿論力量? (A)自由中國 (B)大學雜誌 (C)美麗島雜誌 (D)文星雜誌。
- 不同年代所見的北極星不一樣,比如埃及古夫金字塔建造時的北極星位於天龍座α星(如圖六),那麼根據北極星漂動的方向可推測地球自轉軸指向的改變,右方列哪一個圖形可以用來表示此一原因?A圖 B圖。(A)
- 承上,在 A、B、C 三處的岩芯紀錄中,顯示 70 萬年到 250 萬年間,何者的的沉積速率最慢? (A)A (B)B (C)C。
- 47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Japanese, love sushi mad
- 取一培養皿,裝入適量的大腸菌培養基後做滅菌處理,然後再將大腸菌植入此培養基中,請問,大腸菌在此培養基中的族群數量變化曲線,最可能接近下列何者?
- 促使早期臺灣少數大地主轉向工商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是 (A)實施耕者有其田 (B)推行第一次進口替代政策 (C)鼓勵出口擴張 (D)推行大規模公共投資建設。
內容推薦
- 1947年3月20日,國民政府以「□□」為名開始清查戶口,搜捕罪犯,辦理連保切結自首自新等工作;造成許多臺灣菁英遇難大多在此時。請問□□應填入何者最恰當? (A)清鄉 (B)剿匪 (C)戡亂
- 1950年代初期,美國對臺灣提供經濟援助,請問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而有這樣的政策? (A)當時美國實行圍堵政策,不讓共產主義擴張,而對臺灣的援助也算是圍堵政策中的一環 (B)因為韓戰失敗的關係
- 有一機構曾編《民眾國語讀本》,鼓勵民眾快快學國語,快快成為中國人。請問這機構最可能是 (A)臺南知府衙門 (B)臺灣巡撫衙門 (C)臺灣總督府 (D)臺灣行政長官公署。
- 1987年臺灣地區解除戒嚴後,報禁、黨禁、言論、集會、結社等相繼回歸法律規範,社會運動更加蓬勃發展而進入多元競爭時期。此一階段的抗爭,已趨向組織化、暴力衝突減少、訴求議題更為多元。請問下列何者
- 請由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的臺灣板塊立體模型圖?(圖中箭頭表示板塊作用的方向)
- 臺灣的「黨外」勢力,透過什麼方式逐漸壯大? (A)隨著中央與地方公職的選舉 (B)隨著局勢發展自然而然 (C)透過外國勢力的支持 (D)與政府的衝撞及對政府的要求。
- 鹿港地區有一富有閩南式風格的寺廟建築,其格局恢弘大方、細部雕刻精緻巧妙,目前列為國家一級古蹟,素有「臺灣紫禁城」之稱。請問它是何者? (A)天后宮 (B)龍山寺 (C)青山寺 (D)朝天宮。
- 1960年代中期,由於戰爭的緣故,美軍駐在亞洲各國的人數達六、七十萬人。臺灣基於地緣關係,成為美軍的補給站。美國不僅借用臺灣的軍事基地,臺灣也提供美國在軍事上的後勤資源,同時亦是美軍的休假地點。休
- 下列有關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敘述何者正確?
- 1980年代,臺灣某種職業的民眾發動大遊行,抗議政府未善盡照顧之責,最後釀成流血事件。請問該遊行應為哪一種職業的民眾所發起?(A)農業 (B)科技業 (C)軍公教人員 (D)服務業。
- 有一段史料:「審判官們,今天你們在法庭上審判8名被告,別忘了,全國同胞在外面審判你們。而明天歷史會審判你我大家。」請問這段史料應是哪一事件的辯護律師們對軍法大審表達的沉重抗議? (A)二二八事
- 台灣有一個年代被描述為「一切都開始飄揚起來的時刻!」「活在歷史開門時代乃是一種幸運,可見證開門之前的黑暗與恐懼,可看到門被撞開時的風捲雲湧!」根據你的瞭解,這是指哪一年代?(A)1940~195
- 瑤瑤在翻閱某一本書時,曾看到這段話:「國家多難,文化界開始自省,重尋民族自尊。西方的理論和技法不在橫的移植。融合傳統與現代,成為開拓者最重要的實驗。雲門舞集、漢聲雜誌、蘭陵劇坊、民歌,為臺北繪上
- (甲)米粒狀組織,(乙)光球層,(丙)太陽風,(丁)色球層,(戊)日冕,通常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的是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丁 (D) 丁戊
- 臺灣的中小企業開始有國際觀,並以先進的方法管理公司,在這之後臺灣保持了連續20年的高度經濟成長。以上敘述應指哪一時期? (A)四年經建計畫時期 (B)進口替代時期 (C)出口擴張時期 (D)石
- 1950~60年代,臺灣處於由農業轉向輕工業時代,許多農村青少年紛紛到都市尋找就業機會。請問下列哪一首歌最能描述他們的心情? (A)〈安平追想曲〉 (B)〈一隻鳥仔笑吱吱〉 (C)〈向前走,什
- 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人民穿著的衣料大多從其他地區或國家輸入,本地絕少生產。但自某個時期開始,大部分人民的衣料已由本地工廠生產。請問「某個時期」可能是指何時? (A)十九世紀前半 (B)十九世紀後
- 這是一段形容某本刊物的文字:「在民國四十年代,它重申五四運動的精神,論述自由、法治與理性的意義,形成臺灣自由主義的批判思想。在資訊封閉的環境與政治強權的干擾下,這些勢單力孤的知識分子仍然勇於獨立
- 一本書提到如下的內容:「蔣經國組閣後,任命謝東閔為臺灣省主席。謝東閔上臺後,即提出『客廳即工廠,屋頂即農場』的口號,家庭手工業一時蔚為風氣,也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裡,讓臺灣經濟繼續發展。」文中所
- 1988年有一份報紙以孫中山先生人物作封面,給他戴上一副打「×」字的口罩,其意在發起「還我母語運動」。請問這可能是哪一族群的母語運動訴求? (A)外省人 (B)閩南人 (C)原住民 (D)客家
- 某作家曾以自己的流浪經驗寫了《紐約客》,並給1960年代的臺灣小說下了「流浪與放逐」的定義,正好反映當時許多鄉愁文學家的流亡心態與自我放逐的悲情。請問這位作家是何人? (A)白先勇 (B)陳映
- 從動員抗戰到勝利復員,從大陸到臺灣,從工業建設到財經建樹,從尖端科技到人文精神,一生致力於推動國家的現代化,倡導社會進行心靈改革及「第六倫」的觀念,這位被稱為「臺灣科技之父」的是何人? (A)李
- 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時期,某作家說:「……北京未有三民主義文學,臺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臺灣的文藝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工農兵文藝還會在臺北得獎呢!」「說真話的時候已經來到,不見狼而叫
- 解嚴初期的臺灣,反對運動者聯合各股力量,向執政當局要求分享政治權力時,最常用的手段是: (A)參加CALL-IN節目,宣揚理念,爭取民眾認同 (B)參加選舉,進入國會,從事體制內改革 (C)在報章
- 臺灣在某時期,街路地名,學校名稱,幾乎都採用富涵中國文化精神或政治理想的稱號,如忠孝、仁愛、建國、復興……等。請問這應是哪個時期? (A)明鄭時代 (B)清領時代 (C)日治時代 (D)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