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從動員抗戰到勝利復員,從大陸到臺灣,從工業建設到財經建樹,從尖端科技到人文精神,一生致力於推動國家的現代化,倡導社會進行心靈改革及「第六倫」的觀念,這位被稱為「臺灣科技之父」的是何人?
(A)李國鼎
(B)尹仲容
(C)王永慶
(D)張忠謀。
(A)李國鼎
(B)尹仲容
(C)王永慶
(D)張忠謀。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
統計:A(2),B(0),C(0),D(2),E(0)
內容推薦
- 1988年有一份報紙以孫中山先生人物作封面,給他戴上一副打「×」字的口罩,其意在發起「還我母語運動」。請問這可能是哪一族群的母語運動訴求? (A)外省人 (B)閩南人 (C)原住民 (D)客家
- 一本書提到如下的內容:「蔣經國組閣後,任命謝東閔為臺灣省主席。謝東閔上臺後,即提出『客廳即工廠,屋頂即農場』的口號,家庭手工業一時蔚為風氣,也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裡,讓臺灣經濟繼續發展。」文中所
- 這是一段形容某本刊物的文字:「在民國四十年代,它重申五四運動的精神,論述自由、法治與理性的意義,形成臺灣自由主義的批判思想。在資訊封閉的環境與政治強權的干擾下,這些勢單力孤的知識分子仍然勇於獨立
- 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人民穿著的衣料大多從其他地區或國家輸入,本地絕少生產。但自某個時期開始,大部分人民的衣料已由本地工廠生產。請問「某個時期」可能是指何時? (A)十九世紀前半 (B)十九世紀後
- 1950~60年代,臺灣處於由農業轉向輕工業時代,許多農村青少年紛紛到都市尋找就業機會。請問下列哪一首歌最能描述他們的心情? (A)〈安平追想曲〉 (B)〈一隻鳥仔笑吱吱〉 (C)〈向前走,什
- 臺灣的中小企業開始有國際觀,並以先進的方法管理公司,在這之後臺灣保持了連續20年的高度經濟成長。以上敘述應指哪一時期? (A)四年經建計畫時期 (B)進口替代時期 (C)出口擴張時期 (D)石
- (甲)米粒狀組織,(乙)光球層,(丙)太陽風,(丁)色球層,(戊)日冕,通常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的是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丁 (D) 丁戊
- 瑤瑤在翻閱某一本書時,曾看到這段話:「國家多難,文化界開始自省,重尋民族自尊。西方的理論和技法不在橫的移植。融合傳統與現代,成為開拓者最重要的實驗。雲門舞集、漢聲雜誌、蘭陵劇坊、民歌,為臺北繪上
- 台灣有一個年代被描述為「一切都開始飄揚起來的時刻!」「活在歷史開門時代乃是一種幸運,可見證開門之前的黑暗與恐懼,可看到門被撞開時的風捲雲湧!」根據你的瞭解,這是指哪一年代?(A)1940~195
- 有一段史料:「審判官們,今天你們在法庭上審判8名被告,別忘了,全國同胞在外面審判你們。而明天歷史會審判你我大家。」請問這段史料應是哪一事件的辯護律師們對軍法大審表達的沉重抗議? (A)二二八事
內容推薦
- 解嚴初期的臺灣,反對運動者聯合各股力量,向執政當局要求分享政治權力時,最常用的手段是: (A)參加CALL-IN節目,宣揚理念,爭取民眾認同 (B)參加選舉,進入國會,從事體制內改革 (C)在報章
- 臺灣在某時期,街路地名,學校名稱,幾乎都採用富涵中國文化精神或政治理想的稱號,如忠孝、仁愛、建國、復興……等。請問這應是哪個時期? (A)明鄭時代 (B)清領時代 (C)日治時代 (D)國民黨
- 何謂李登輝提出的「戒急用忍」政策? (A)對中國的經濟貿易不宜躁進,宜小心謹慎 (B)謹慎面對中國的武力犯臺政策,不宜刻意激怒 (C)中共軍事武力強大,裝備齊全,臺灣應避免與其增加武裝衝突 (
- 這次街頭抗議事件在最後交付軍法審判定讞時,總統蔣經國在聽取多方意見後,決定以「不流血」為原則,下達「以法制暴,以理解惑,以德化怨」的行事準則。此舉也使蔣經國在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的和平改革過程中,
- 承上題,該物質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胺基酸 (B)蛋白質 (C)尿素 (D)色素 。
- 藍欽(K. L. Rankin),美國外交人員,民國三十九年八月出任駐華大使,八年後離開,是至目前為止,美國駐華最久的大使級官員。他在臺北期間,適逢臺灣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他本人外交生涯中最重
- 何者為二二八事件傷害臺人最深,也是整個事件中最被詬病的部分?(A)查緝私煙不當,緝私擊斃一人 (B)民眾前往專賣局及公署抗議 (C)民間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政府當局交涉 (D)中央
- 在臺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於1965~1974這一段時期,年平均成長率皆高於10%,這段時期之所以會有如此卓然成績,乃因推動何項政策? (A)進口替代 (B)成立加工出口區 (C)推動十大建設
- 有一本書的記載如下:「國民政府實施□□,不僅為了經濟努力及社會正義,而且是為了國民黨本身政治力量的生存。一個符合國民黨政治要求的新鄉村領導階層出頭,取代了根深柢固的士紳,國民黨政府達到了預期的經
- 下列有關營養與健康的觀念,何者正確? (A)想成為大胃王打破世界紀錄,所以要努力增胖 (B)模特兒為了怕身材走樣,必須極度控制飲食瘦身 (C)為了節省時間,可以每天吃漢堡、薯條等速食 (D)「
- 《自由中國》半月刊在民國四十八年發行的期刊中有篇叫<欣幸中的疑慮>指出,蔣中正雖表明不修憲,卻未明白表示不連任,容易造成一般社會大眾的幻覺,唯有明白表示不連任,才能杜絕所謂的擁戴運動。請問後來歷史
- 某個時期,臺灣選擇發展技術密集和附加價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工業,以期帶動整體工業的升級,請問是哪一時期的經濟政策? (A)1960年代,發展出口擴張 (B)1970年代,十大建設工業 (C)19
- 民國38年以來,臺灣人民的基本人權因特別情形受到限制,此種限制到何時才告解除? (A)民國75年民主進步黨成立 (B)民國76年解除戒嚴 (C)民國80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D)民國80年修正
- 「○○使蔣中正連選連任,成為終身制總統,民間對此以『于右任』( 余又任 )、『趙麗蓮』( 照例連 )、『吳三連』( 吾三連 )來嘲諷此一現象。」請問:上述短文中的○○應是指下列何者? (A
- 下圖表示在 1 atm、20℃下某物質受到穩定的熱源均勻加熱,其溫度與時間關係圖,則可知此物汽化熱與熔化熱之比值為 (A) 2 (B) 3 (C) 6 (D) 7。
- 「在等待復等待中,國軍終於在十月十七日光臨了……整個都市沸騰般的熱鬧。……范將軍、謝將軍、嗩吶、南管、北管,十多年來隱藏起來的中國色彩的東西接二連三地出籠了。至於那五十年間的皇民運動,只僅一天就被
- 1970年代臺灣新興中產階級,大多從事專業管理工作,意即「專業及管理階層」。依此定義,下列何者不屬於中產階級? (A)公教人員 (B)企業幹部 (C)醫師 (D)工會領袖。
- 臺灣自何時起被納入儒家文化圈? (A)荷西時期 (B)鄭氏時代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 民國三十六年選出的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在政府遷臺後,一直沒有改選,而被異議人士形容成「萬年國會」中的老賊。請問: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何不辦理中央民代的改選? (A)他們是憲政法統的象徵
- 「他們大都屬於來臺第二代作家,幼、少年時,在大陸度過。儘管遷臺的第一代作者內心充滿思鄉情懷,為回憶所束縛而無法行動起來,只好生活在自我瞞騙中;而新一代的作者卻勇往直前,毫無畏忌地試圖正面探究歷史
- 在張伯伯的回憶錄中曾提起:「……在這數週內,死了多少臺灣人,沒有人知道。但一般估計是在一萬到二萬之間。……編輯、教員、律師、醫生等凡曾敢批評政府的人,都被殺死或遭逮捕。那些曾攜帶改革請願書……而天
- 1 有關使用連續性被動運動儀(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機器速度調越快,療效越好 (B)每天使用時間不可超過 12 小時 (C)其治療只對關節活動
- 圖七為2007年日全食時,所拍攝的影像,發生順序依次是,請問編號的太陽缺口應朝向哪一方位? (A)東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 1970年洪通五十歲時,忽然對繪畫產生興趣,狂熱地投入繪畫世界,家計則由妻子一手挑起,同時提供洪通每個月的繪畫材料費用;1972年5月,南鯤鯓廟舉辦一次攝影展,洪通帶著自己創作的作品到廟邊自行展
- 在某個時期的中國大陸,經常可以見到以「臺灣」命名的街道或對比的城市。例如,廈門有臺灣街,武漢有臺北路、高雄街,崑山有小臺北之稱。這些與臺灣相同的地名,與哪些人在大陸有關? (A)清廷解除渡臺禁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