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資料甲:北宋末年,福建的泉州已有「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盡力耕」的景象。資料乙:明初以來,農民在洞庭湖流域內各處湖泊的湖邊修築長堤,排出湖水,在堤內開墾;這一類耕地,稱為院或圍,又稱為湖田。資料丙:明中葉時,中國大量栽種玉米,番薯、花生等多種新作物。根據以上三則資料。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湖田的開闢象徵農業灌溉技術的創新 
(B)玉米等新作物取代了原有糧食作物,提供較多糧食以養活較多人口 
(C)宋代充分利用水澤地、丘陵地,以增加糧食生產 
(D)明代湖田加入生產糧物的行列之後,造就了「蘇常熟,天下足」的美稱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2),B(1),C(3),D(2),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