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中國在自強運動期間,列強仍不斷侵略,導致中國藩屬一一喪失,下列有關侵略國與喪失藩屬的配對,何者正確?
(A)俄國:琉球
(B)日本:臺灣
(C)英國:朝鮮
(D)法國:越南。
(A)俄國:琉球
(B)日本:臺灣
(C)英國:朝鮮
(D)法國:越南。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自強運動是因為受到哪些事件的刺激而產生? (甲)鴉片戰爭 (乙)英法聯軍 (丙)中法戰爭 (丁)太平天國之亂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甲乙丁。
- 改革運動在性質上可分為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個層面。請問:自強運動與戊戌變法分別屬於哪一層面的改革? (A)前者為制度層面;後者為思想文化層面 (B)前者為器物層面;後者為思想文化層面 (C)
- 我們目前所說的香港其實分為三部分:香港島、九龍半島與新界。請問: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分別在何時割讓給英國? (A)前者:鴉片戰爭後;後者:甲午戰爭後 (B)前者:英法聯軍後;後者:中法戰爭後 (C
- 致勲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外國商人寫的日記,上面提到「這座城市與其他中國的城市相比,有許多奇特之處,我常在街上看到婦女騎著馬,一點都不怕洋人,她們的腳也不像其他中國女人的腳一樣小,她們稱呼這座城市為
- 仙梅要繳交一份關於清代對外戰爭的期末報告,她蒐集的資料內容有:(一)戰爭發生在十九世紀(二)清廷首都北京被外國軍隊攻陷,圓明園慘遭焚毀(三)外國勢力由沿海地區深入中國內地。由以上資料,我們可以
- 東北平原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為中國最大的平原。請問並不包括下列哪一平原?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華北平原 (D)遼河平原。
- 溜索為中國傳統的交通工具,其設計主要為適應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因此即使該地區已經建起數座的現代橋梁,溜索依然深受當地人的喜愛。請問:這種交通工具主要分布於下列哪一地形區? (A)橫斷山脈 (B
- 長江自上游攜帶泥沙至中、下游,最後沉積在出海口附近。而三峽大壩完成後,在下圖哪一都市附近,最有可能因為泥沙供應減少而發生海岸後退的現象? (A)甲 (B)乙 (C)丙 (D)丁。
-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泥沙嚴重淤積,將導致下游出現河床高出兩側地面的「懸河」景觀,最有可能出現在下圖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中國東北早期有「北大荒」之稱,而如今卻有「北大倉」之美名,其原因為何? (A)土壤肥沃 (B)降水量增加 (C)排水設施改良 (D)東北人口大量移入。
內容推薦
- 博文是一位英國水手,西元 1850 年在廣州失手打死了一名中國漁民,按照當時的規定,他不需要被押送至中國衙門接受審判。請問:這是根據哪一項特權? (A)片面最惠國待遇 (B)領事裁判權 (C)
- 清末為了推動自強運動,咸豐 10 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機構,簡稱總理衙門。請問:此一機構的功能類似現在哪一個政府的單位? (A)外交部 (B)國防部 (C)內政部 (D)國家安全局。
- 各國忙於在中國畫分勢力範圍或租借港灣時,因無利可圖而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反而使中國的主權尚能保持完整的是哪個國家?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 古人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在咸豐年間,中國北方的俄國,利用清廷忙於對外戰爭,趁機要脅,得到了大片的土地。中國之所以喪失了大片的土地,是因為與俄國簽訂哪些條約? (A)璦琿條約;北京條約 (B
- 「廣州自古就是中國南方非常重要的城市,甚至關係著清代的歷史發展。」下列歷史事件何者與廣州無關? (A)清高宗時,將通商口岸限於廣州一口 (B)太平天國亂事期間,洪秀全攻入廣州,改名天京 (C)
- 清末與列強簽訂許多條約,其中失去土地最多的條約是? (A)馬關條約 (B)璦琿條約 (C)南京條約 (D)天津條約。
- 臺灣加入WTO後因外國產品競爭,壓迫到部分人民生存空間。清末哪一戰爭後允許戰勝國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衝擊到中國的本土產業?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太平天國。
- 〈討粵匪檄〉是曾國藩向太平軍宣戰的出師文告,當中強調了湘軍的使命,並且以下列何者作為號召,來募集戰力? (A)維護傳統文化 (B)提倡宗教自由 (C)反對政教合一 (D)抵制土地公有。
- 在臺灣,騎乘機車規定要戴安全帽,這種要求駕駛和乘客的行為,是屬於法律的何種特色? (A)執行力 (B)強制力 (C)普遍性 (D)原則性。
- 現代社會強調法治的概念,下列關於「法治」的敘述,何者正確? (A)法律由少數有權勢的人做決定 (B)依據在上位者的喜好來決定罰則 (C)人民的生命財產毫無保障 (D)人民與政府都要守法。
- 阿君和友人參加「反黑心食品」的遊行活動,卻因推擠維持秩序的警察而遭到逮捕,遊行群眾紛紛質疑警察執法的合理性,認為有執法過當和侵害人權的爭議。遊行群眾的觀點,反映出現代社會的哪項法治觀點? (A
- 小明收到交通違規罰單,一看才知道是中秋節連假開車回南部過節時,在高速公路車速過快而被裁罰。請問:國家這種處罰開車超速的行為屬於何種法律功能的發揮? (A)保障人民權利 (B)維護社會秩序 (C
- 我國《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工作時數不得超過40小時。上述規定的主要功能是下列何者? (A)促進社會進步 (B)促進國家發展 (C)保障人民權利 (D)維護社會
- 現代民主國家多將人民的基本權利規範在憲法中,以避免政府侵犯人民的權益。這是因為憲法具有下列哪項特性? (A)普遍性 (B)最高性 (C)穩定性 (D)原則性。
- 法律和命令不可牴觸憲法,否則無效。這是基於下列哪項原因? (A)憲法由制憲國民大會制定 (B)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體現最高性 (C)法律和命令無法因應社會的快速變遷 (D)法律和命令賦予政府
- 新聞報導:「由於金墩米誤傳含農藥,業者異常自行下架引起消費者不安,農糧署著手修正《糧商管理規則》,建立異常下架回收通報機制,以落實資訊公開、透明。」上述農糧署修正的《糧商管理規則》屬於下列何者
- 阿發是住在六龜的一位原住民,在參加考試期間他可以加分。請問上述的做法體現《憲法》保障人民的何種基本權利? (A)環境權 (B)自由權 (C)平等權 (D)參政權。
- 小明參加朋友小欣的新書發表會,在發表會中小欣談到:「感謝法律保障我的此種權利,使得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請問:下列何者為小欣所提到的權利? (A)平等權 (B)自由權 (C)請願權 (D)參政權
- 「自由權」是最早發展出來的人權觀念。下列關於自由權的內涵,何者敘述正確? (A)人民可依自己喜好選擇居住處所,是人身自由 (B)人民用信件、電話等方式交流,他人不得加以拆閱、竊聽,屬意見自由
- 陳小姐喜歡常常更換居住環境,每隔一兩年就搬家到自己中意的居住處所。每當有人問她原因,她表示:「這是我的自由。」請問:陳小姐所說的自由,是指《憲法》保障人民的何種基本權利? (A)人身自由 (B
- 政府制定《社會救助法》,明定低收入戶得向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生活扶助。請問:此項規定旨在落實《憲法》保障人民的何種基本權利? (A)生存權 (B)工作權 (C)財產權 (D)
- 王小姐請求政府在住家附近興建公園,這是行使哪一面向的受益權? (A)經濟上的受益權 (B)行政上的受益權 (C)司法上的受益權 (D)教育上的受益權。
- 小光家中遭逢劇變,在社工人員的幫助下,向政府申請急難救助金,以維持基本生活需求。這是《憲法》保障人民的哪項基本權利? (A)參政權 (B)平等權 (C)自由權 (D)受益權。
- 新聞報導:「颱風天時常見民眾前往海邊觀浪,若經執法人員勸導後,民眾仍在海邊逗留或從事活動,主管機關可依法開罰。」上述政府限制人民活動的理由是? (A)妨礙他人自由 (B)避免緊急危難 (C)維
- 憲法的條文是所有法律中最簡潔的,這是憲法的哪個特性? (A)最高性 (B)固定性 (C)原則性 (D)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