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非選擇題 (18 題 每題 1.5 分 共 27 分) 全對才給分喔! (一)雲林縣古坑鄉的華山村,位於大尖山和二尖山間,宛如「畚箕」的地形,因此古名「大湖底」,華山溪貫穿村中。民國 88 年甲事件後,大尖山、二尖山地層鬆動,一遇豪雨就發生土石流,其中以民國 90 年 8 月「桃芝颱風」造成的土石流,災情最為慘重。為了減緩土石流災情,政府積極整治華山溪,崩塌地源頭以打樁、編柵、構築箱籠、鋪植草蓆、草灌木覆蓋等方式處理,以固定土石。並教導民眾砍除淺根性的乙作物,改種當地特色且深根性的丙作物、造林外,還陸續完成透水性且能攔截大塊石礫的丁工程。由於華山是中部地區著名的渡假遊憩景點,每日遊人如織,因此特別成立國內第一座「土石流教學園區」,讓遊客對土石流及其防治有進一步的了解,並提供其他容易發生土石流地區做為整治的樣本。由於該村的積極努力,民國 96 年榮獲第一屆十大經典農漁村「金采印象獎」。請問文中的甲、乙、丙、丁分別為何?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