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不讀書,當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比讀書投入更多倍的心血與時間。你可以不讀書,但是不能不學習,不能不努力,而且還得更加倍的努力學習!「會念書不能保證一切!」這句話在理性與感性上都極具說服力!因為在邏輯上無可反駁---會念書本來就不能保證絕對的成功,然而不會念書最終能出頭的反證卻比比皆是;在情感上,這句話瞬間就能讓無望者不再自覺矮人一截:會念書有什麼好得意的,又不是一輩子都贏!「會不會念書」當然不是衡量未來成就的唯一指標,但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念書雖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念書的人若想要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嗎?我認識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因為兒子離婚,於是擔起隔代教養的重責大任。從小活潑愛玩的孫子到了國中時發現課業愈來愈繁重,成績每況愈下,於是直接跟阿嬤表明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阿嬤則問他不讀書要做什麼,他想都沒想就說,現在餐飲業很發達,吳寶春、阿基師都能賺大錢,他乾脆直接選高職的餐飲科就讀。幾年過去,某天我在路上巧遇這個長輩,因心疼她一路辛苦,於是問起孫子念餐飲科的狀況。她無奈地說,孫子上實習課之後,發現成天都是在廚房練切工、洗菜、吸油煙,而且大多數的時間都得站著,還要做一些基層的打掃、清洗工作,實在太辛苦,這才發覺自己根本沒興趣,所以孫子還沒畢業就已經打退堂鼓,打算離開本行。我則好奇當初為什麼會答應孫子念餐飲,到底知不知道他是否真有興趣?阿嬤回答:「我當初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興趣?只知道他不愛念書,想說他有個一技之長就好!」「但是那麼多科別,為什麼他就是要選餐飲科呢?」「他看到有朋友學汽車修理、有同學進工廠,都覺得太辛苦,所以覺得學餐飲比較輕鬆吧?!唉呀,他當時都不念書,我想他只要願意念,我都順著他啦!」四、五年前媒體大量報導吳寶春、阿基師在餐飲業界叱吒風雲的故事,於是吸引了大批學子蜂擁投入,特別是拒絕升學考試的孩子更以兩位大師為偶像。另一方面,為了因應此一需求,餐飲科系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設立,有些私校甚至將冷門科系改為餐旅管理科系。但是大量的學生在真正投入餐飲業後才體認到:窩在暗無天日的廚房裡可比念書更為辛苦,拿菜刀的更不比拿螺絲刀的輕鬆啊!雖然餐飲科系都號稱「學生畢業後不知道什麼叫失業」,但前提卻是,學生必須能夠忍得住好幾年「長工時、低薪資又大量消耗體力、勞力,以及得不斷重複」的基礎工作。多少學生熬得住?結局令人無言。根據統計,超過七成的餐飲科系學生最後都選擇轉行。不讀書,當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比讀書投入更多倍的心血與時間;需要更過人的毅力與堅持,那辛苦絕對不亞於念書,因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而許多決定能不能成功的因素,比如運氣、機遇、人際互動等,還不能由自己一手掌控。比較起來,用功讀書,恐怕是一件最簡單、最能自我掌控的工作了!果然,前述那位阿嬤告訴我,他的金孫很後悔當初太愛玩,不願意好好讀書,現在才發現,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十二小時,月休六天,每個月才不過兩萬出頭的薪水,讓他愈做愈慌,愈做愈沒力。這不是要不愛讀書的孩子全都硬著頭皮、違背本性,硬生生地改走學術路線,而是要認清: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出頭,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得更努力!「不會讀書、不喜歡讀書」或許真的是天注定,但絕對不是不努力的藉口。如果有機會遇上很成功、但卻不愛念書的前輩時,千萬不要只顧著問他打混摸魚、吃喝玩樂的過去,而是要追著問他打拚事業所吃過的苦頭、如何辛苦下功夫,那才是重點!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永遠可以只挑選自己喜愛的事情來做,任何領域想要出頭,絕對必須扎實而持久的下功夫。因之,關於「讀書」與「成功」的相關性,應該要有以下更完整的敘述:讀書不能保證成功,但不讀書也同樣不能保證成功!你可以不讀書,但是不能不學習,不能不努力,而且得更加倍的努力學習!一位高中的輔導主任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雖然不斷有人鼓吹「學歷不代表一切」,但每每跟業界實際接觸才發覺事實並非如此。把履歷攤開,在所有應徵者的工作經驗都不足、甚至是「零」的時候,業界毫不諱言,就是會先錄取「台清交成政台科北科」。為什麼?企業主表示,並非百分之百確定這些前段學生的工作能力一定比較強,但是在「無從比較」之時,至少大約可以確定這些前段生在求學階段面對份內工作時,應當是比較認真盡責的。因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殘酷現實就是:學業表現前段的孩子就是握有更多張「工作入場券」。這也是為什麼任憑教改再怎麼改,大家依然擠破頭都要擠到前端的原因,因為當拿不出任何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時,至少有一張學歷。難道擠不進頂大的孩子,未來就是一片黯淡嗎?這個社會很弔詭,幾度物換星移後可能會發現,有為數不少當年的頂大生,反而成為那些拿不到「漂亮門票」者的伙計,拿他們的薪水、看他們的臉色、聽任他們的差遣。關鍵何在?其實也在於「認真」的態度。拿到「不漂亮的小張門票」也算是一張門票,當一個人體悟到自己的不足、取得的資源很有限時,會有什麼反應?可能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也可能倍加珍惜,深怕失去。如果是後者,手持一般人眼中的「小張門票」者,勢必會竭盡所能,讓這張看似不起眼的票值回票價,因此更願意付出、更願意學習、更願意擴展人脈、更願意進一步思考如何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友傑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鄧貴友,曾遇過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年輕人,才剛從高職畢業,但是有很扎實的技術底子。他問對方要多少薪水,年輕人反問他想要用多少錢聘僱。當時鄧老闆開出對職場新鮮人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高薪五萬,不料,年輕人不但不領情,反而進一步要求「按件計酬」。最後,年輕人每個月竟領到十五萬元的薪水。這樣看來,鄧老闆是失算嗎?鄧老闆說,他完全不後悔,反而很開心,因為他只付了十五萬,卻得到一百五十萬的產值,何樂而不為?這位年輕人才畢業就能賺上好幾個 K,遠勝過研究生,更勝過大學生,這正是因為不選擇升學路線的他可不是把大把時間用花在上網、玩電動、吃喝玩樂,而是在求學階段,他就已經努力打造了一身真功夫,而畢了業,又比任何人肯做敢衝!哪些年輕人能有資格大喊「讀書不重要」呢?只有努力讓自己具備扎實技術、又勤奮肯做的那些人!【文章出處:彭菊仙〈別拿「成績不代表一切」當不念書的藉口〉】[!--empirenews.page--]
21.依文章內容所述,以下何者正確?
(A)念高職的學生以餐飲科為大宗,如果想要脫穎而出,就應該選讀其他的冷門科系。
(B)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不勞而獲,所以一定要努力讀書考高分。
(C)內文畫線處所舉的兩位高職生的狀況,按作者為文的用意,都是屬於正面的例子。
(D)無論學業表現在前段或後段的學生,在工作之後,皆有可能分布於員工或主管階級。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