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下列「時」字,何者解釋為「時刻」的意思? (A)余「時」為桃花所戀 (B)止午、未、申三「時」 (C)不拘於「時」 (D)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 「今年春雪甚盛」,其中「盛」字的字義為何? (A) 華美 (B)盛裝 (C)茂盛 (D)多
- 下列「為」字的解釋,何者錯誤? (A)「為」春為月:是 (B)梅花「為」寒所勒:被 (C)歌吹「為」風:在 (D)安可「為」俗士道哉:向
- 下列「 」內的注音,何者字形前後不同? (A)裨「ㄅㄨˇ」闕漏/「ㄅㄨˇ」充資料 (B)夕「ㄔㄨㄥ」未下/農婦「ㄔㄨㄥ」米 (C)風姿「ㄔㄨㄛˋ」約/出手闊「ㄔㄨㄛˋ」 (D)羅「ㄨㄢˊ」之盛
- 下列關於〈項脊軒志〉中「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的說明,何者有誤? (A)暗示作者「疾沒世而名不稱」的心
- 8()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夏日黃昏時節,前往淡水漁人碼頭,欣賞夕春未下,真是令人快意 (B)秋高氣爽,最適合上山觀賞芒花勝開的景致 (C)寒冬上山泡溫泉是人生一大樂事,此時若山藍飄至
- 〈晚遊六橋待月記〉:「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A)梅花為寒氣所抑,所以和杏花桃花相繼開放 (B)梅花耐寒程度勝過杏桃 (C)梅花為寒氣所抑,所以杏桃先開,梅花再放
- 〈晚遊六橋待月記〉:「歌吹為風,粉汗為雨」這段話是形容什麼? (A)遊湖者眾多的熱鬧非凡 (B)西湖景色美麗非凡 (C)仕女遊湖的辛苦 (D)歌唱與吹奏的熱烈
- 〈晚遊六橋待月記〉:「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可知作者不願離開西湖的原因是什麼? (A)因為杏花不如桃花美 (B) 因為今年春天無梅花可欣賞 (C) 因為迷戀西湖桃花盛開之美 (D)
- 〈晚遊六橋待月記〉:「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是形容什麼? (A)達官貴人之多 (B)畫舫穿梭湖面 (C)仕女衣著華麗 (D)遊人如織
- 〈晚遊六橋待月記〉:「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這段話意思是指: (A)遊西湖之樂須自己去體會 (B)世俗之人無法體會西湖的月景之美 (C)流俗之人無法體會遊山玩水之樂 (D)
- 〈晚遊六橋待月記〉:「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意謂杭人大多在什麼時候遊湖? (A)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 (B)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五點 (C)上午八點至下午二點 (D)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
- 下列文句的敘述,何者正確? (A)「西湖最盛,為春,為月」,「盛」字指『最興盛的時期』 (B)「梅花為寒所勒」,「勒」字指『梅花因寒冷而遲開』 (C)「急往觀之」,「急」字寫『賞梅的匆忙』
- 〈晚遊六橋待月記〉:「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袁宏道對杭人遊湖的看法是: (A)杭人未得遊湖之妙
- 〈晚遊六橋待月記〉:「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關於此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作者當時在傅金吾園中觀梅 (B)昔日
- 關於袁宏道在〈晚遊六橋待月記〉描寫的西湖之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清晨的美,在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B)黃昏的美,在山嵐設色之妙 (C)梅花的美,在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D)月夜的
- 下列有關袁宏道的敘述,何者錯誤? (A)重視詩、詞在文學上的地位 (B)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模擬之風 (C)詩文主性靈,不拘格套 (D)文體時人名為「公安體」,造成晚明小品的興盛
- 「由於生活水準提高,國人利用假期出國旅遊,在臺灣已是□□□□的事,不足為奇。」下列選項何者不宜填入句中缺空處? (A)屢見不鮮 (B)司空見慣 (C)稀鬆平常 (D)附庸風雅
- 「春節期間許多人都要返鄉過節,高速公路上呈現□□□□的景象,嚴重的塞車,讓歸心似箭的遊子們□□□□。」缺空處依序宜填入哪兩個成語? (A)摩肩接踵/束手無策 (B)車水馬龍/心急如焚 (C)
- 「他被同學捉弄了一番」是被動句,句中的「被」是表被動的詞頭,下列文句何者不是被動句? (A)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B)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 (C)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
- 25()〈晚遊六橋待月記〉:「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句中沒有使用何種修辭? (A)譬喻 (B)排比 (C)誇飾 (D)借代
- 26( )「只見大公豬『抽搐』著慢慢停止,靜靜的躺在那裡。」『抽搐』正確的音義是(A)ㄔㄡ ㄔㄨˋ,肌肉牽動痙攣 (B) ㄔㄡ ㄒㄩˋ,肌肉牽動痙攣 (C) ㄔㄡ ㄔㄨˋ,全身發抖不停 (D) ㄔㄡ
- 2( )榕樹與莊子書中的『樗』一樣,樹幹不適合做建材,卻也因此得以保全天年,這也算是一種『無用之用』吧!(A)O(B)X
- ( )請選出下列選項中讀音完全相同者: (A)「錚」錚然/「掙」扎/頭角「崢」嶸 (B)教「坊」/畫「舫」/「彷」彿 (C)嗚「咽」/「姻」親/綠草如「茵」 (D)一曲紅「綃」/斗「筲」之人/「稍
- ( )〈濠梁之辯〉:「我知之濠上也。」句中的「之」作為代詞,指「魚之樂」。下列各組「 」中的「之」,用法與此相同的是: (A)我東海「之」波臣也/無恥「之」恥,無恥矣 (B)周問「之」曰:「鮒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