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楊牧〈十一月的白芒花〉:「這麼多年了,我已經習慣於午夜就寢以前想她,坐在燈前,對著書籍或文稿,忽然就想到病了的母親。對著那些平時作息不可或無的書稿之類的東西,忽然看不見那些東西了,眼前只剩一
- ()「今乃棄□□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中的詞語除了「黔首」之外,尚可以哪一相似詞語替代? (A)蒸民 (B)黃髮 (C)騏驥 (D)首領
- ()閱讀下面一段話後,請依序選填最恰當的連接詞於( )中。「《經典常談》中各篇文章,( )篇幅短小,( )無不旁徵博引,爬羅剔抉。朱自清( )博採眾說,( )常註明出處,甚至將參考資料開列於各篇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使用借代修辭? (A)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B)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 (D)「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 ( )本文主旨可與下列何者相呼應? (A)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B)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
- (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意指:(A)一片盛開的紅牡丹中,只有五朵是白色的 (B)一株盛開的紅牡丹,相當於二十五匹素帛的價錢 (C)朵朵嬌媚的紅花,依偎在白色綿帛中,更顯嬌貴 (D)百朵紅
- 36【 】收信人的地址應寫在哪個區域?(A) (B) (C) (D)
- 25為題組,請閱讀下列詩文,並回答兩題 . 24( )「於是予有歎焉。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句中所謂「往往有得」是指什麼? (A)得見山川奇景 (B)
- 37【 】郵票應貼在哪個區域?(A) (B) (C) (D)
- (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形容花農的哪種情況? (A)拘泥死板 (B)巧奪天工 (C)徒勞無功 (D)極力呵護
- (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是什麼意思? (A)一株牡丹需要十戶人家的男人來照顧 (B)獻上一叢紅牡丹,可抵十戶人家的賦稅 (C)一叢顏色濃麗的花,價值竟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 (D)十戶
- ( )下列何者不是詩中田舍翁低頭長嘆之因? (A)上流社會揮金如土的奢華 (B)升斗小民賦稅沉重的無奈 (C)社會貧富不均的高度落差 (D)長安百姓附庸風雅的習性二、多重選擇題50%(每題5
- (二)按照下方的直式信封所提供的格式,回答38-40題的題目:38【 】寄信人的地址應寫在哪個區域?(A) (B) (C) (D)
- ()以下「 」中的詞語,何者有「天子、君王」之意? (A)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 (B)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C)「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D)是以「聖人」處無為之
- ()下列關於〈原君〉文句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中,第一句的「其」和第二句的「之」都是代名詞 (B)「攝緘縢,固扃鐍」比喻帝王對自己的政權防護嚴密 (C)「
- ()下列關於「大同之治」與「小康之治」的比較,何者正確? (A)就時間而言:前者是五帝時期;後者是三代時期 (B)就精神內涵而言:前者是天下為公,以仁為治;後者天下為家,以禮義為紀 (C)就政治
- ()下列關於〈金鎖記〉的寫作特色說明,何者正確? (A)作者以「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表現長安對命運的矜持與妥協 (B)藉由曹七巧與長安、長白間的矛盾,描寫親情的失落與人性的荒涼 (C)藉由童
- ( )關於《史記》,下列何者正確? (A)為司馬子長編撰 (B)凡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共五十二萬餘言 (C)為通史之祖,編年體之祖 (D)內容自黃帝至於太初,記載中國兩千五
- ( )國文老師要大家討論《老子》一書,哪些同學的發言正確? (A)花花:是道家的重要典籍,全書共八十一章 (B)泡泡:又名《道德經》,所言「道」為本體,萬物皆由「道」所生;以「德」為用,是萬物得
- ()請問下列思想家與他們可能說出的話,何者配對正確?(A)惠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B)韓非:「父母唯其疾之憂」 (C)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D)老子:「
- ( )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B)「閹」然媚於世者/逆「閹」防伺甚嚴 (C)雞鳴不「已」於風雨/鞠躬盡
- ()閱讀下列表格,選出正確的敘述: (A)甲宜填入理學 (B)乙宜填入朱熹 (C)丙宜填入浙東 (D)丁宜填入萬斯同 (E)兩人皆為清初思想家,終身未仕清朝
- ( )下列關於「工之僑為琴」、「趙人患鼠」兩文的比較,何者說明正確? (A)兩篇故事皆是根據真人實事描述而成 (B) 二文皆在文章中點出其寓意 (C) 二文所諷刺、勸戒的對象都具有針對性,主要對象
- ( )有關〈廉恥〉一文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兩句,點明「恥」與國運興衰的關係 (B)首二
- (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作者刻意用「季節」取代「歲月」,用「容顏」取代「女人」,主要是求取意象之間的聯繫,講究詞語的相互呼應。下列說明何者最恰當? (A)「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