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諫太宗十思疏〉中言:「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意謂(A)搭乘舟船車馬,須戒慎小心(B)民心向背關係國家興亡,不可輕忽(C)生命寶貴,勿快速駕車奔馳(D)道心惟危,人心惟危。
- 稱白居易為「白二十二郎」,稱韓愈侄老成為「韓十二郎」,係依何種排行之稱呼(A)結拜兄弟(B)表兄弟(C)堂兄弟(D)親兄弟。
- 〈六國論〉中言:「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意謂(A)各國一味只求苟安,以地賂秦,終必自取滅亡(B)六國如薪,暴秦如火,六國土地雖大,難抗強秦(C)各國以土地割讓與秦,可以不必打仗,
- 在〈縱囚論〉中歐陽脩認為唐太宗縱囚乃因(A)欲擒故縱(B)聖王之教化(C)大赦天下(D)逆情干譽。
- 〈廉恥〉一文中,「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句中「無恥」的意義(A)三個互異(B)三個皆同(C)後兩個相同(D)前兩個相同。
- 下列「」中的字,何者音義完全正確(A)「僇」人:ㄇㄧㄡˋ,罪人(B)法「斁」而不知理:ㄗㄜˊ,敗壞(C)「釃」酒臨江:ㄙ,斟酒、酌酒(D)「斫」榛莽:ㄑㄧˊ,砍伐。
- 〈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中,「由斷橋至蘇隄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乃寫西湖(A)湖光瀲灩之美(B)春日花木盛開之美(C)遊人衣著光鮮之美(D)晨霧之美。
- 〈正氣歌並序〉中:「駢肩雜遝,腥臊汙垢」、「乍晴暴熱,風道四塞」、「雨潦四集,浮動床几」,以上三組文句依序指何氣(A)人氣、日氣、水氣(B)水氣、日氣、水氣(C)穢氣、日氣、土氣(D)人氣、穢氣
- 宋詩中朱熹之〈觀書有感〉:「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以「源頭活水」比喻(A)高遠理想(B)良師益友(C)聖賢義理(D)奮鬥意志。
- 李斯〈諫逐客書〉中:「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在比喻君王施政,應該(A)恩威並濟 (B)廣納賢士(C)自強不息(D)控制諸侯。
- 下列何者可以表現方山子澹泊自守的性格(A)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B)稍壯,折節讀書(C)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D)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 在「建安七子」中,擅長章表書記者,有(A)孔融、徐幹(B)應瑒、王粲(C)劉楨、孔融(D)陳琳、阮瑀。
- 關於唐詩與宋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唐詩有古體、近體之分,詞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別(B)唐詩與宋詞均可入樂(C)詞由詩演變而來,故又名詩餘(D)就格律而言,詞比詩更嚴格。
- 以下詞語的解釋,何者正確無誤(A)尾衙:指陽曆十二月十六日 (B)糴米:賣出米穀(C)租聲:即租稅(D)怏怏:不愉快。
- 關於屈原與〈離騷〉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屈原,名平,春秋楚人(B)屈原所作辭賦,為我國北方文學之代表(C)清金聖嘆評點〈離騷〉為天下六大才子書之一(D)離騷具溫柔敦厚的特質。
- 下列對於法家的敘述,何者有誤(A)韓非為其集大成者(B)在戰國時代,與儒家並稱為顯學(C)法家的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言法(D)屬於九流十家之一。
- 關於史記與漢書,下列何者有誤(A)史記為通史之祖,漢書則為斷代史之先(B)二書皆正史,皆為紀傳體(C)兩書皆分有〈本紀〉、〈表〉、〈書〉、〈世家〉、〈列傳〉(D)史記始自黃帝,終於漢武帝太初年間
- 以下關於四書的敘述,何者正確(A)朱子合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B)是十三經中之四本經書(C)大學八條目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D)中庸為曾子所作。
- 人有七竅可與外物溝通,下列何者不屬之(A)息(B)食(C)觸(D)聽。
- 〈傷仲永〉一文中,仲永由神童變成庸才的原因是(A)驕傲(B)不學(C)自棄 (D)貧窮。
- 〈台灣通史序〉以何字為主線貫串全文(A)功(B)忠(C)史(D)仁。
- 下列「」內的讀音,何者正確?甲、西力東「漸」:ㄐㄧㄢ 乙、心廣體「胖」:ㄆㄢˊ 丙、萬頭「攢」動:ㄗㄨㄢ丁、審己「度」勢:ㄉㄨㄛˋ 戊、斬「刈」殺伐:ㄍㄨㄚˋ(A) 甲乙丁 (B) 乙丙戊 (C
- 下列各組「」內的字,何者讀音相同?(A) 自余為「僇」人 / 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B) 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 / 貧賤則「懾」於飢寒(C)「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 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義相近?(A) 夜不閉戶/雞犬不寧 (B) 滄海橫流/四海昇平(C) 搜索枯腸/不假思索 (D) 味如嚼蠟/興味索然
- 樂府詩〈有所思〉:「妃呼唏!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句中「妃呼唏」表達何種情緒?(A) 歎息 (B) 懷疑 (C) 驚訝 (D) 喝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