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
- 下列關於〈桃花源記〉和〈桃源篇〉的比較,何者錯誤?(A) 〈桃花源記〉和〈桃源篇〉皆謂桃花源為與世隔絕之境(B) 〈桃源篇〉認為居桃花源中者為神仙,〈桃花源記〉無此想法(C) 〈桃花源
- 〈桃源篇〉較〈桃花源記〉多出「一路鮮雲雜彩霞」、「漸入空濛迷鳥道」的描寫,添加這樣的描寫,最可能具有下列何種作用?(A) 烘托桃花源為渺遠絕美的仙家異境(B) 說明桃花源「土地平曠,屋
- 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所呈現的是下列何種胸懷?(A) 歷經磨難,超拔出淡然自適(B) 慷慨悲涼,躊躇滿志(C)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D) 愛過方知酒濃,醉過才知情重
- 下列何者用字完全正確?(A) 萬物經歷磨難碎礪,就能成就精粹(B) 濃霧攏罩田壟,呈現了一片朦瀧的浪漫(C) 這次的布施活動,由王先生發號師令(D) 皇帝崩殂,國家動亂,成為鄰近強國的俎上肉
-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將蓬戶饔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此段文句與下列何者的意旨最為接近?(A) 也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B)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
- 中國傳統說法,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人,下列敘述,何者與此四人無關?(A)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B)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C)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 《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來歷,與下列那一則神話有關?(A) 后羿射日(B) 女媧補天(C) 哪吒鬧海(D) 嫦娥奔月
- 下列文句「 」內的成語使用,何者最恰當?(A) 香醇的咖啡搭配各式可口的蛋糕,果然「秀色可餐」(B) 他們兩人情投意合,決定「共襄盛舉」,籌畫一場世紀婚禮(C) 李同學很有表演天份,模仿政治明星更是「
- 盛唐邊塞詩人代表為(A) 王維、孟浩然(B) 高適、岑參(C) 杜甫、李白(D) 元稹、白居易
- 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一文中的句子,下列所述何者在摹寫聽覺?(A) 村墟夜舂(B) 清月映郭(C) 清鯈出水(D) 靈溼青皋
- 下列詞組,何者為反義成語?(A) 駢肩雜遝/形影相弔(B) 逆情干譽/矯俗干名(C) 篳路藍縷/批荊斬棘(D) 郭公夏五/斷簡殘編
-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明(A) 鄭莊公感激秦國扶助他重振了國威(B) 晉文公感激秦穆公曾經支援他回國接替君王之位,復興了國家(C) 晉文公感激他的夫人出力幫助他
- 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何謂「向聲背實」?(A) 崇尚虛名,背棄實學(B) 嚮往名利,不願吃苦(C) 自以為是,不聽實話(D) 吵鬧終日,毫無成就
- 《莊子・莊周貸粟》「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句中的「東海之波臣」意謂:(A) 東海的水族(B) 東方島嶼的住民(C) 東海的夷狄異邦(D) 在東海溺水的人
- 李密〈陳情表〉「外無朝功彊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其意為(A) 親朋遠離,無人關懷(B) 家道衰落,親友失散(C) 人丁單薄,孤獨無依(D) 家貧如洗,無力僱人
- 〈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其中「雙鯉魚」的意思是(A) 兩雙鯉魚(B) 兩封書信(C) 兩隻鞋子(D) 一封書信
- 蘇軾〈留候論〉「天下有大勇者,OO臨之而不驚,無故OO而不怒。」句中容缺處應為 -(A) 卒然;加之(B) 突然;攻之(C) 安然;折之(D) 猛然;伐之 。
-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風氣甚盛,學術派別極多,有所謂「九流十家」,其中「九流」不包括哪一家?(A) 小說家(B) 名家(C) 法家(D) 墨家
- 下列史書與作者的關係,何者為非?(A) 《史記》作者司馬遷(B) 《三國志》作者羅貫中(C) 《漢書》作者班固(D) 《後漢書》作者范曄
- 賈誼在〈過秦論〉一文中提及戰國時代尊重賢士的四君子,下列哪一位不是四君子之一(A) 平原君(B) 孟嘗君(C) 嘉陵君(D) 春申君
- 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義最為相近?(A) 馮虛御風/沐雨櫛風(B) 愀然變色/倨傲無禮(C) 形單影隻/孤苦伶仃(D) 披肝瀝膽/深思熟慮
- 「老驥伏櫪」之意義是(A) 年老而志氣已衰者(B) 年老而不獲重用者(C) 年老而有壯志者(D) 年老而飽經患難者
-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我國小說四大奇書是《西遊記》、《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B) 完成律詩格律者為元好問、沈約(C) 屈原為我國辭賦家之祖(D) 蘇東坡〈赤壁賦〉應為散賦或文賦
- 關於《古詩十九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非一人之作(B) 形式為五言詩(C) 內容多描寫山水田園(D) 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