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台灣原住民族群多元,有優美歌聲、精彩舞蹈,生活於自然中,狩獵是重要的活動,不僅是食物來源,也是勇士的象徵。請問打耳祭和猴祭各為哪一族的祭典?(A) 噶瑪蘭族和鄒族 (B) 排灣族和太魯閣族 (
- 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指出:「發生在1789到1848年間的這場雙元革命改變了世界,並且還在繼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請問雙元革命是?(A
- 海洋是歐洲貿易的命脈,商業復興之後,沿海城市發展迅速,素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國家為?(A) 義大利 (B) 西班牙 (C) 英國 (D) 荷蘭
- 下列有關唐、宋、元三朝財政、經濟的敘述,哪一項不合史實?(A) 唐朝的「兩稅法」,規定政府量入為出,依民戶的貧富等級課稅 (B) 晚唐政府的稅收,除田賦外,以關稅、茶稅和鹽榷為最大宗 (C)
- 日本佔領台灣50年,期間對台灣人採取放任、內地延長、皇民化政策,台灣人武力對抗、服從接受皆有之,另有一種「非武力抗爭」,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 1936為台灣總督府治台政
- 台灣的基督教與天主教發展,下列何者為是?(A) 最早傳入天主教的是西班牙人,最早傳入基督教的是荷蘭人 (B) 外人來台傳教是依據中英法北京條約 (C) 荷蘭人用羅馬拼音記錄原住民文字,作為傳教
- 「雷震案」和「美麗島事件」是戒嚴時期的反對活動,比較兩者異同,下列何者為非?(A) 皆與發行雜誌有關。前者與台籍菁英組成中國民主黨,後者相關人士則在當今政壇嶄露頭角 (B) 雷震、胡適主編自由
- 題組34-35:閱讀甲~丙有關中國各朝代的資料後,請回答問題。【資料甲】:「農夫把水稻換成白銀,以繳納田賦;綢緞商人向婦女收購綢絹;男丁們檢修圩田裡的堤岸,以防範雨季來臨。」【資料乙】:「觀天人相與之
- 【題組】 請問【資料甲】的時代比較接近外國歷史的那一個時期?(A) 希臘羅馬時期 (B) 中古歐洲時期 (C) 東羅馬帝國時期 (D) 地理大發現時期
- 36-41: 米、糖一直是台灣農業生產的兩大主要產品,但自某一時期開始,統治者開始限制甘蔗的種植面積,並刻意壓低米價,以保障移入台灣數量龐大的軍人、公務員方便取得米糧。根據以上所述,請問最有可能
- 李遠哲的回憶提及:「快樂童年終於被戰爭的陰影破壞。飛機轟炸新竹,一夜之間市民疏散到山間。爸爸把三個稚子與生活必需品放在腳踏車上,頂著夜色走到鄉下佃農家裡。……大家不敢點燈,一片漆黑,每條道路都
- 台灣的第一次民主選舉,有如下的限制:(1)議會員(民意代表)的總名額中只有一半開放選舉,另一半仍是官方派任。(2)除了規定選舉人必須年滿二十五歲和住滿六個月的規定以外,並限制只有男性和年繳稅金
- 黃仁宇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一書中敘述:「十二至十三世紀之交,中國面臨著一段艱苦的局面:一個龐大而沒有特長的官僚機構,無從掌握一個日趨繁榮而多變動的社會,在全面動員長期預算膨脹下,南宋已經險
- 在某地區的文學作品中,有謂:「猖獗的洪水啊,沒人能和它對抗,它使蒼天動搖,使大地顫抖。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只有人,他的壽命不會很長,無論他做什麼,只是一場虛無。」從這些詞句的
- 由於歷經不同政權的統治,臺灣各地地名的背後蘊藏了豐富的歷史意涵。關於各地地名的意義,請問下列何者解讀較為正確?(A) 打狗、艋舺均是日治時期的地名,國民政府改為高雄、萬華等漢文地名,以消除日本
- 題組42-43:資料一: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批評威爾遜是個「既聾且盲的唐吉訶德」,認為歐洲各國如果確實執行條約,都將深受其害,因為賠款已經超過德國所能負荷的數目。之後,他將這些論點完成《和平的經濟後果
- 【題組】 綜合上述兩段資料,這一場戰後和會的安排,日後引發什麼嚴重的國際問題?(A) 希特勒擴張軍備並向外侵略 (B) 世界面臨經濟大恐慌的威脅 (C) 列強依賴國際組織維持和平 (D) 因而促
- 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受的是希臘教育,自己是希臘貴族,但卻感到羅馬擴張的威力和光輝成就。他逐漸被羅馬文化所吸收和同化,參與羅馬軍隊,最後以希臘文寫成歷史,用以描述羅馬這一個城市,如何在短短五十多
- 「一位潞州商人前往洛陽經商,住在城中一處專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築物裡,接洽商務、匯兌、裝卸貨物,均極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這棟建築物裡唱戲酬神。」依照以上敘述判斷,這位潞州商人最可能身處於那個時
- 資料一:1618年發生新教徒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代表扔出窗外,爆發戰爭,日耳曼地區成為焦土;舊教的法蘭西加入諸侯,對抗日耳曼皇帝。資料二:1632年伽利略簽字放棄「地球繞著太陽動」的觀點。資料
- 西元十一世紀,羅馬教會和東方教會完全分離,又因某次戰役導致東西教會間的敵意持續至今。到西元2004年,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此事件正式道歉;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巴多羅買接受道歉。請問某次戰爭是
- 有一段歷史敘述:「經皇帝的批准,知識分子希望結合東正教、君主專制體制與俄羅斯民族特性等三大力量,一方面延續俄羅斯傳統,一方面可以阻擋西方進步思潮入侵的危機。」從上述知識分子的作為,請問當時俄國
- 在1937年國民政府正式宣佈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作為中華民國的國歌之前,國歌曾經數次更改。其中在某一時期歌詞的部分內容:「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
- 在「大國崛起」影片中有段敘述:「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的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對付各地游擊武力的策略?(A) 三段警備制(B) 治安警察法(C) 土匪招降策(D) 保甲壯丁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