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7. 何者製造膽汁?
(A) 膽管
(B) 膽囊
(C) 肝臟
(D)胰臟
(A) 膽管
(B) 膽囊
(C) 肝臟
(D)胰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1肌肉利用何原理使骨骼運動?(A) 連桿 (B) 拖拉 (C) 槓桿(D) 波以爾
- 1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旁,分泌調節何者吸收的副甲狀腺素?(A) 鈣 (B) 鈉 (C) 碘 (D)鐵
- 1位於頸部,分泌促進代謝激素?(A) 甲狀腺(B) 副甲狀腺 (C) 喉結 (D) 環狀軟骨
- 1在腦基底部,製造生長激素、抗利尿激素?(A) 松果腺 (B) 腦室 (C)腦下垂體(D)下視丘
- 1人體約幾%由水組成?(A) 50 (B) 60 (C) 70 (D) 80
- 1當血球老化受損時,會被何者過濾並清除?(A) 肝臟 (B) 腎臟 (C) 脾臟 (D) 紅骨髓
- 1人體造血的工作在出生後由取代?(A) 肝臟和脾臟(B) 腎臟和肝臟 (C) 紅骨髓 (D) 脾臟和腎臟
- 1人體造血的工作在出生前由何負責?(A) 肝臟和脾臟 (B) 腎臟和肝臟 (C) 紅骨髓 (D)脾臟和腎臟
- 為了讓學童準時完成學校的家庭作業,父母就告知學童如果準時完成作業就可以不用打掃廁所,若學童將打掃廁所視為不愉快的事,就會趕快把家庭作業完成。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請問在上述情況下,「打掃廁所」
- 試管嬰兒是將來自於父母的精子與卵在試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再將胚胎植入母體內繼續發育,則下列關於試管嬰兒的敘述何者錯誤? (A)試管嬰兒的產生經歷配子結合 (B)試管取代了輸卵管成為受精的場所 (C
內容推薦
- 1何者不是是淋巴組織 ?(A)扁桃腺(B) 松果腺 (C) 脾臟 (D)胸腺
- 1全身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時首先是進入?(A) 右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房 (D)左心室
- 1血液經由右心室打出是經過?(A) 肺靜脈(B) 肺動脈(C) 上腔靜脈 (D)主動脈
- 1頸神經有幾對?(A) 5 (B) 6 (C) 7 (D) 8 對
- 1尾神經有幾對?(A) 1 (B) 2 (C) 3 (D)4 對
- 1脊神經有幾對?【※頸8 胸12 腰5 薦5 尾1】 (A) 26 (B) 31 (C) 32 (D) 34 對
- 下列何者是構成關節的解剖構造?(A) 軟骨(B) 韌帶(C) 肌腱(D) 以上皆是
- 下列何者排列順序為空氣進入胸腔的正確途徑a. 肺泡 b.氣管 c.鼻腔 d. 喉頭 e. 小支氣管 ?(A)deabfcg (B)cdeba (C)cdbea(D)cdebc
- 1空氣進入肺臟後,氣體的交換位於何處?(A)支氣管(B)小支氣管 (C)肺泡(D)肋間膜
- 下列何者不是吸氣時的生理現象?(A) 胸腔壓力變小(B) 肋骨上舉(C) 橫隔膜上升(D) 胸腔縱徑擴張
- 1呼吸與循環的中樞為?(A) 橋腦(B)中腦(C)小腦(D)延腦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動脈為缺氧血,靜脈為含氧血 (B)動脈管壁較厚,靜脈管壁較薄 (C) 靜脈比動脈更有彈性 (D) 動脈血為暗紅色,靜脈血為鮮紅色 【※靜脈的容量(直徑)較動脈大】
- 1請選出正確的大循環途徑:a. 右心房 b. 大動脈 c. 小靜脈 d 左心室 e. 大靜脈 f.小動脈 g. 微血管?(A)deabfcg(B)dcbgfea(C)dbfgcea(D)dfga
- 下列何者不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A) 促進心臟搏動速率,提昇心肺功能(B) 增加心臟排出量(C) 減少心臟搏動速率,降低心肺功能(D) 豎毛收縮、出汗、週邊血管的收縮或擴張
- 下列何者為皮膚的功能?(A) 保護作用(B) 感覺作用(C) 調節體溫(D) 以上皆是
- 1影像呈現於眼睛的哪個解剖構造上?(A) 鞏膜(B) 脈絡膜(C) 視網膜(D) 蜘蛛膜
- 下列何者不為脊髓損傷之徵候?(A) 下肢麻痹(B) 陰莖勃起(C) 瞳孔不等大(D) 脊椎有壓痛感
- 1脊椎受傷之處置何者為非?(A) 給氧(B) 先脫困,再固定脊椎(C) 就原姿勢固定病人頭頸部(D) 告知有意識的患者,勿移動他的頭頸
- 1提供心臟本身營養的血管稱為?(A)動脈 (B)靜脈 (C)冠狀動脈 (D)微血管。
- 1病人腹部右下區有那些器官在裏面?(A) 闌尾、肝、大腸 (B)胃、脾、降結腸 (C)闌尾、肝、部份膽囊 (D)升結腸、闌尾、盲腸。
- 1腦神經有十二對其中幾對起源於腦幹?(A)9 (B)10 (C)11 (D)12 對
- 1人體最大的器官為何?(A)肝臟 (B)肺臟 (C)皮膚 (D)骨骼。
- 1韌帶連接:(A)骨至骨 (B)肌至骨 (C)肌至肌 (D)腱至骨
- 1肌腱連接:(A) 骨至骨 (B) 肌至骨 (C) 肌至肌 (D) 韌帶至骨
- 下列那一項功能不是肌肉骨骼系統的責任?(A) 調節體溫 (B) 保護重要器官 (C) 身體的活動 (D) 支持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