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西元前2250年至前1750年之間,在印度河流域出現了達羅毗荼人所建的城邦文明,其中摩亨卓‧達羅城廣達8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分為上下兩城。上城是政治宗教中心,下城是繁榮的市街房舍,歷史學家將此一文明叫作什麼?
(A)哈拉帕文明
(B)吠陀文明
(C)阿利安文明
(D)婆羅門文明。
(A)哈拉帕文明
(B)吠陀文明
(C)阿利安文明
(D)婆羅門文明。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中古時代發生一重大事件,加深同屬基督教世界的東、西歐之對立。君士坦丁堡的民眾認為:「伊斯蘭君主比羅馬教宗仁慈,我們寧願讓土耳其人佔領,也不願被西方蠻族統治。」今日的歷史學者說:「此事的結果是為
- 妙法蓮華經( 406 ) 、幾何原本上卷(1607)-下卷(1857)、泰西人身說概(1643)、新訂種痘奇法詳悉(1805~…1817) 【( )內數字是出現或出版時間】──這4本書有何共通點?
- 西漢的主要外患來自匈奴,漢朝與匈奴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 (A)漢朝是中原帝國,匈奴是草原帝國,漢匈關係可視為一種中原農業社會與草原游牧民族間的關係 (B)漢匈之間曾有多次和親,藉以維持和平 (
- 2003年8月17日新聞報導:「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歷經兩千多年不衰,仍發揮灌溉成都平原的作用,素有『千年活文物』之稱,也是聯合國列入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然而如今因岷江上游要加蓋大壩,
- ◎春秋戰國出現九流十家的主張,各家主張各有特色,請回答下列主張各屬於何人:【題組】(1)何人主張「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3分)
- 另一位政治人物主張:「爭取自由的最有效方法不是暴力。只要我們停止合作,拒絕納稅,受到挑釁時也不使用暴力,一定能夠結束這種不人道的統治。」這是哪個國家爭取獨立時的作法?(A)印度人民抵抗英國統治
- ( )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是:「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對於他的老師柏拉圖,他有什麼新的看法? (A)他著《理想國》反對雅典式的民主政治 (B)他鄙視民主政治,認為它是由一群無知的外行人在作重要
- 下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兩大對立的集團,試問:【題組】(1)甲、乙、丙各指哪一國?(3 分)【 】【 】【 】
- 三、多重選擇題 (7題 每題4分 共28分)下列有關臺灣島土著民族之描述,何者正確? (A)一般分為高山族及平埔族 (B)清代文獻中所常提及之「熟番」是指說漢語之高山族 (C)道卡斯族、賽夏族皆
- 【題組】(2)主張「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的是誰?(3分)
內容推薦
- 【題組】(3)「禮者,法之大分也,類之綱紀也。」「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這個說法是何人提出?(3分)
- 關於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敍述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政治黑暗、腐敗 (B)辛亥革命失敗表明必須進行思想革命,發動人民群眾壯大革命力量才能挽救
- ( )在看完布萊德彼特主演的《特洛伊城戰爭》後,想更進一步知道「木馬屠城記」的歷史,閱讀哪一本書是最適當的? (A)《荷馬史詩》 (B)希羅多德的《波希戰爭史》 (C)凱撒的《高盧戰記》 (D)
- 詳細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清領時代臺灣是新開發地區,欠缺類似中國內地強大的士紳階級,因此社會內部沒有有效的控制機制,也欠缺制衡貪官汙吏的名望家族,造成吏治敗壞的現象。」;資料二:「荷蘭
- ( )特洛伊戰爭後,邁錫尼元氣大傷。不久之後,來自西北山區南侵的哪一支民族,結束了邁錫尼文明? (A)阿利安人 (B)多利安人 (C)波斯人 (D)羅馬人。
- ( ) 以下有關吠陀文明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吠陀文明即阿利安人文明 (B)留下的經典圖書不多,但卻有一本很重要的《吠陀經》 (C)阿利安人最早進入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 (D)發展出一套
- 下列有關鄭氏王國的敘述,正確的包括 (A)曾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合作,一度還在臺灣設置商館,但成果不理想 (B)鄭經參與「三藩之亂」,耗盡臺灣的資源 (C)清朝曾使用過海禁、遷界、和談等手段,但都沒
-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蓋自紅夷至臺,就中土之遺民,今之耕田輸租,以受種十畝之田為一甲,分別上、中、下則徵粟,其陂塘修築之費,耕牛、農具、種籽,皆紅夷資給,故曰『王田』。亦猶中土之人,受田耕種而
- ( ) 希伯來人在西元前十七世紀時,因為逃避災荒而自兩河流域西北部向埃及移動。進入埃及後,遭到法老王的奴役。於是在某人帶領下,在前十三世紀時,返回上帝給他們的「應許之地」。這個人是 (A)亞伯拉
- 已知集合 。試問以下哪些選項為真?_________ (複選,全對才給分)(A) (B) (C) (D) (E)
- 荷據時代,荷人的對外貿易,主要地區為中國、日本、南洋等地,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斷,由臺灣本土所產輸出海外大宗的貨物,應有哪些? (A)生絲綢緞 (B)香料、胡椒等 (C)鹿皮、鹿脯 (D)砂糖 (
- 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歎謂:「不讀此書,不知天下之奇」;胡適也謂:「永不磨滅之奇書」;馮夢龍將之列為「宇內四大奇書」之一;此書描寫宋朝各地忠義軍前後保衛祖國抗金故事,真可謂「無義不歸綠林,無惡不歸
- 關於中南美洲的文化,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A)由北而南,BAC分別為:瑪雅、阿茲提克和印加;(B)「A」民族被視為「太陽的后裔」,以太陽神為尊;(C)「他們沒有文字,以精美的結繩記事」,指的是「
- ( ) 耆那教為淨化靈魂,提出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淫邪、不蓄私財等五戒。當中以不殺生最重要,其主要原因為何? (A)為了反對婆羅門祭司的奢侈享受,耆那教故作苦修以吸引信徒 (B)耆那教對婆
- ( ) 一位高中生在整理筆記時,看到某個上古文明的特色:「一、複雜的民族與多變的政治;二、城市化的文明;三、重視法律的傳統;四、悲觀的宗教與文學。」這個文明位於何處? (A)中國黃河流域 (B)
- 關於不等式的解,下列何者為真?(A)( x+3)(x+2)2(x-1) 2x - 1的解為 - 1 ≤ x 0的解為x
- 下列名言佳句與思想家,請選出錯誤的組合: (A)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 (B)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王守仁 (C)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陸九淵 (D)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 :陸九淵。
- ( )三位同學在討論古代族群宗教信仰時,甲說:「神支配一切,掌握人的命運,其意志不可動搖,而人唯有屈服神意,接受命運的安排。」乙說:「宇宙又一絕對的主宰是『梵天』,人必須苦修,斷絕欲念,才能達到
- ( ) 提起西牆(Western Wall)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但是如果說到「哭牆」大概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西牆是指兩千多年前猶太王希律大帝重修羅門王聖殿(第一聖殿)院落的西牆,聖殿是「約櫃」放
- ( ) 某個遺址的宮殿最引人注目之處,是其彩繪壁畫。畫中有姿態優美,線條流暢細緻的人物。除人物外,還有大量的花卉、動物,表現出當時的人們對大自然的愛好與親近的態度。這個遺址在何處? (A)克里特
- ( )某個古文明的人民相信天上星宿的運行常能影響人間的禍福,經過許多僧侶們長期觀察天象的結果,他們已經能預測日、月蝕,為五大行星命名,訂定黃道十二宮星座。請問:這是哪一地區人民的成就? (A)兩
- 「富貴不過三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上述社會現象及價值觀,盛行於何時?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 )下列哪一點是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多元化的原因? (A)因為當時國家分立,各國政治體制不同所致 (B)禮崩樂壞,王官之學無法再構成思想的共同準則 (C)戰爭頻仍,導致學術官方化 (D)各地的知
- ( ) 知名希臘歷史學家在其著作中有這樣的描述:「他的領土擴張到整個亞洲,除了阿拉伯之外。……為了統治遼闊的疆域,他設立了二十個行省,謂之薩特拉披(Satrapes)。在任命省長後,開始徵收當地
- ( ) 這個地區的男童在出生後七年,就要離開母親進入國家的教育機構,接受嚴格的體能教育,過著團體生活。他們的動態課程有角力、標槍與體操等;靜態方面,充其量只學軍歌與荷馬的史詩。此地是 (A)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