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民國19年起,國民政府對何者發動五次大規模圍剿?
(A)日本
(B)中共
(C)北洋軍閥
(D)西南軍閥。
(A)日本
(B)中共
(C)北洋軍閥
(D)西南軍閥。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國民政府在「十年建設」期間從事許多國家建設,也收到許多成效。這段「十年建設」處於哪兩事件之間? (A)推翻溥儀復辟、五四運動 (B)北伐完成、對日八年抗戰爆發 (C)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D)護法
- 依據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將建國程序分為三個時期。請問其實施的先後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軍政→憲政→訓政 (B)訓政→軍政→憲政 (C)軍政→訓政→憲政 (D)憲政→訓政→軍政。
- 「濟南慘案」和「五四運動」兩件史事有何共同點? (A)都是學生的愛國運動 (B)都與日本有關 (C)都發生在北京 (D)都發生在同一年。
- 國民政府在北伐期間發生「寧漢分裂」,請問此處的寧漢分別是指哪兩個中國城市? (A)寧遠、武漢 (B)北京、廣州 (C)重慶、延安 (D)南京、武漢。
- 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於何事件? (A)七七盧溝橋事變 (B)聯俄容共 (C)西安事變 (D)濟南慘案。
- (甲)黃埔軍校校長(乙)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丙)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上述哪些是蔣中正擔任過的職務?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 孫中山病逝後,由誰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中國? (A)蔣中正 (B)陸榮廷 (C)陳獨秀 (D)張學良。
- 1 1 杯咖啡內加了 5 公克糖與 10 公克鮮奶油,可供給約多少的熱量?(A) 50 大卡 (B) 65 大卡 (C) 90 大卡 (D) 110 大卡
-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在教育方面推動說「國語」政策,「國語」指的是哪種語言? (A)北京話 (B)閩南語 (C)日本語 (D)客家話
- 台灣因地理位置優越、種族多元,又歷經不同政權的經營,因此擁有豐富文化。下列哪個階段的主流文化發展配對「錯誤」? (A)17世紀:歐洲文化 (B)18世紀:中國文化 (C)19世紀末:日本文化
內容推薦
- 日本於東北成立的「滿洲國」,以何人為(傀儡)皇帝? (A)張勳 (B)溥儀 (C)汪精衛 (D)袁世凱。
- 人稱「少帥」的張學良,他對中國近代歷史影響深遠。請問下列哪些史事的發展與張學良有關?(甲)北伐完成(乙)西安事變(丙)清黨(丁)濟南慘案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八年抗戰前期,日軍在攻陷中國首都後展開大屠殺。請問當時中國的首都位於何處? (A)上海 (B)北京 (C)廣州 (D)南京。
- 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失敗後,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直至何時才完全的簽訂平等新約? (A)民國成立之時 (B)北伐期間 (C)十年建設期間 (D)對日八年抗戰期間。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利用《雅爾達密約》對日宣戰,並取得中國東北特權的是哪一個國家? (A)德國 (B)英國 (C)義大利 (D)蘇聯。
- 引爆中國與日本八年全面抗戰的是哪一事件? (A)七七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珍珠港事變 (D)淞滬會戰。
- 「中國已遷都重慶,敵人在原首都另立政權。我與家人由戰亂頻繁的沿海地帶逃至西南大後方。」前述背景應是下列何者? (A)護法時期 (B)北伐時期 (C)抗戰時期 (D)剿共時期。
- 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當時中國的領導者蔣中正有出席參與的國際性會議為下列何者? (A)開羅會議 (B)巴黎和會 (C)辛丑和約 (D)雅爾達會議。
- 日本在侵略中國期間,採取「以華制華」策略。請問下列哪一組人物曾受日本扶植利用,做為日本的傀儡政權? (A)溥儀、張學良 (B)張作霖、張學良 (C)溥儀、汪精衛 (D)張學良、汪精衛。
- 下列事件依先後順序排列為何?(甲)七七盧溝橋事變(乙)九一八事變(丙)珍珠港事變(丁)美國於日本投下原子彈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甲丁乙丙 (D)乙甲丙丁。
- 中華民國憲法的發展史,是一直到何時才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實施憲改? (A)聯俄容共期間 (B)十年建設期間 (C)八年抗戰期間 (D)對日八年抗戰後的國共內戰期間。
-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迅速喪失民心,聲望受到嚴重打擊的因素,下列何者錯誤? (A)通貨膨脹嚴重 (B)政府官員的貪汙腐化 (C)過分依賴蘇聯作靠山 (D)民怨四起。
- 中共政權成立之初,外交路線採取哪一種路線? (A)一邊倒的倒向美國 (B)一邊倒的倒向蘇聯 (C)與美、蘇分別結盟 (D)不與美、蘇結盟,保持中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在何地? (A)延安 (B)南京 (C)北京 (D)重慶。
- 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隨後以武力進犯○○,國軍激戰後獲勝。民國47年,共軍炮火猛烈轟擊○○,國軍奮力抵抗,此後兩岸雖有零星的軍事衝突,但雙方已不再出現大規模的武力對抗。請問:上文中的○○
- ( )中共政權提出何種政策,讓人民集體生活、勞動、生產,採取軍事化管理? (A)一邊倒 (B)五四運動 (C)人民公社 (D)文化大革命。
- 在某一段時期,中國人民瘋狂投入一場運動,紛紛將家裡可以燒的門窗拆下來,將家裡的鍋碗瓢盆往屋外送,就是希望可以為國家的偉大願景貢獻自己微薄之力。請問上文所描述的是哪一事件? (A)六四天安門事件
- 中國文化大革命發生時,組成紅衛兵的主要分子為下列何種身分? (A)中國軍人 (B)工人 (C)農人 (D)青年學生。
- 今年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30周年,請問這事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其政府要求哪方面的改革? (A)經濟方面 (B)文化方面 (C)政治方面 (D)體育方面。
- 中國政權在何人上臺後,走向改革開放? (A)鄧小平 (B)毛澤東 (C)習近平 (D)蔣中正。
- 若以「八年抗戰」(西元1937~1945年)的歷史為背景。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說法為當時國民政府官員的立場? (A)阿基:「為了結束戰爭,我們不得不在當地投下原子彈。」 (B)大華:「我們利用對外戰
- 黃埔軍校的創建之地位於何處? (A)延安 (B)南京 (C)北京 (D)廣州。
- 【題組】西安事變。
- 【題組】韓戰。
- 【題組】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