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當馬關條約內容公布,台灣、澎湖被割讓給了日本,當時在台灣的人非常不願接受,因此想出的辦法是建立「台灣民主國」,請問,新建一個國家與不讓日本來台,這兩件事為何有關連
(A)建立台灣民主國,表示台灣人民抗議清朝的無能
(B)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台灣不屬於清朝,清朝就不能割讓
(C)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想與日本平起平坐
(D) 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台灣巡撫想造反的決心
(A)建立台灣民主國,表示台灣人民抗議清朝的無能
(B)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台灣不屬於清朝,清朝就不能割讓
(C)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想與日本平起平坐
(D) 建立台灣民主國,就表示台灣巡撫想造反的決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為了改善離島居民的生活品質,政府於民國 89年實施離島建設條例,給離島居民水電和學雜費及學生和重症患者往返本島交通費的補助或免徵。並於 97 年擴大兩岸之間的小三通,只要持有兩岸入出境有效證件,
- 人口金字塔圖由一國人口的年齡及性別所組成,反映出其人口結構及社會發展的特色。附圖為新興國的人口金字塔結構,由圖中資料可知,該國的扶養比大約為何? (A)17%(B) 5% (C)
- 附表為新興國中各班學生人數狀況,根據資料,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體育班的性別比都大於 100 (B)性別比小於 100 的有 6 個班(C)八年級的性別比都小於 100 (D)性別比大於
- 附圖為某國的人口成長預測圖。若不考慮社會增加率的影響,在圖中 A 點之後,該國人口將會出現何種變化? (A)扶養比上升 (B)人口呈現負成長 (C)人口性別比失衡 (D)人口轉為低金字塔圖結構
- 根據政府的統計資料,臺灣將在 2033 年超越日本,老化指數將居全球之首,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請問: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攀升,和下列何者關係最大? (A)總人口數大量增加 (B)壯年人口大量移
- 甲國全國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該年總出生率為6 ‰,死亡率為 2 ‰,社會增加率為-7‰,則該國人口總數應呈現下列何種變化?(A)不變 (B)減少 (C)增加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約每十名新生兒就有一名是新住民的子女。請問:這個新生兒應列入影響臺灣人口成長的哪一種因素? (A)自然增加 (B)社會增加 (C)國內移動 (D)國際移動。
- 根據政府資料整理,繪製出民國 105 年臺灣的相關區域資料如附圖所示。請問:由圖中資料判斷,可以得出下列何項人口資料? (A)人口密度 (B)人口素質高低 (C)人口結構組成高低 (D)人口性
- 附圖為臺灣各地主要語言的使用分布圖,若根據圖中資料判斷,丁圖例的語言種類應該為下列何者? (A)國語 (B)閩南語 (C)客家語(D)原住民族語。
- 南投縣目前人口已跌破五十萬,其中新住民人口卻占了一萬一千人,平均每百位居民便有 2位是新住民,南投縣政府表示,當地新住民是重要的人力資源,隨著新住民人口日益成長,成為南投縣發展的新動力。因此舉
內容推薦
- 「當時日本人推行所謂的『國語家庭』,就是如果家裡都用日語交談,改用日姓,穿日式服裝,過著日式的生活,他們就會發個如附圖的牌子掛在門上。」老師正在介紹日治時期的哪個政策? (A)南進政策 (B)
- 治臺初期,日本政府皆以軍事將領出任總督以便掌控軍隊,如著名的總督兒玉源太郎便親自領兵參與日俄戰爭。但從 1919 年起便改以文官擔任總督,這與當時世界上流行的哪個思潮有關? (A)威權統治 (B
- 臺灣總督在日治初期擁有多項特權,儼然臺灣的「土皇帝」。但從哪一時期開始,總督權力開始限縮,臺灣開始適用部分的日本國內法?(A)武官總督時期 (B)無方針時期 (C)內地延長時期 (D)皇民化時期
-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總督府得以瓦解所有有組織的反抗勢力,而且能確實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者有關?(A)警察與軍隊 (B)警察與保甲 (C)保甲與壯丁團 (D)軍隊與壯丁團
- (甲)立法(乙)司法(丙)軍事(丁)行政,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有土皇帝之稱,這是因為臺灣總督總攬哪些大權?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乙丙丁
- 下列對於日治時期警察制度的敘述,何者錯誤? (A)因為無所不管,所以被形容為「千手菩薩」 (B)是日本政府控制地方的制度之一(C)保正與甲長可以說是警察的最好幫手 (D)百姓因懼於警察權力甚大,
- 日治初期,有別於日本國內由帝國議會制定法律,在臺總督有權自行頒布法律,全面掌控行政、人事、法律與軍事各項權力。賦予總督能自行制定法律的依據為下列何者? (A)《馬關條約》 (B)《六三法》 (C
- 霧社事件引起日本國內及國際的關注,日本殖民政府重新調整對原住民的政策。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深山原住民被迫遷徙到低海拔地區 (B)改採更高壓的統治 (C)倖存族人被迫遷至清流部落 (D)鼓
- 南進計畫是日本殖民統治最重要的一環,1930年代以後,有一系列的政策皆是為了南進計畫鋪路,下列何者錯誤? (A)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B)皇民化 (C)五年理蕃計畫 (D)推動基礎工業建設
- 在日治時期,阿慶被派來臺灣進行興建港口的工程。下列哪個港口,可能是阿慶的工作地點? (A)臺中港 (B)蘇澳港 (C)高雄港(D)花蓮港
- 日治初期,總督府曾對臺灣舊有風土民情進行詳細調查,其最主要的目的為何? (A)為了撰寫學術論文 (B)對臺灣文化有興趣 (C)具積極研究精神 (D)便於統治臺灣
- 永昌是臺北地區的雜貨批發商人,常大宗採購總督府的專賣商品。下列哪組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規定的專賣物品? (A)鴉片、樟腦(B)鴉片、香蕉 (C)鳳梨、鴉片 (D)稻米、蔗糖
- 日治時期曾在日月潭進行大型建設,關於此一建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日冶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 (B)完工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 (C)最主要功用在於提供休閒觀光資源 (D)提供臺灣工業
- 臺南、嘉義、雲林等地的平原久為臺灣的穀倉。這種情形與日治時期興建何項水利工程設施有關? (A)曹公圳 (B)嘉南大圳 (C)八堡圳 (D)瑠公圳
- 社會規範對個人行為產生不同的約束效果,根據附圖情境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律的強制力效果小於倫理道德 (B)倫理道德無法啟迪內在良心,只能規範外在行為 (C)法律除了約束內在良心,亦
- 數字週刊正為下一期的週刊專欄進行討論,根據附圖對話,以下何項敘述最為正確? (A)次文化展現該族群獨特文化 (B)次文化與主流文化多所衝突 (C)次文化屬於次等的劣質文化 (D)次文化較難被社
- 「4」這個數字在東方社會中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在飯店有些房間號碼順序是「202」、「203」、「205」,就獨缺了「204」。但泰國人正好相反,他們覺得「4」這個數字非常好,會為他們帶來好運。
- 同學們正在分享對「文化位階」概念的理解,以下哪一位的說明完全正確? (A) 棠雲:通常發生在文化比較低等的國家 (B)嘉瑞:有助於傳統弱勢文化的積極重建 (C)子新:只能藉由商品或媒體等方式進行
-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一套行為準則,使人的行為有遵循的方向,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而這套行為準則稱為下列何者? (A)社會規範 (B)自然法則 (C)因果循環 (D)宗
- 以下是班上同學對老師講述「文化的意義」時所做的摘要。請問:其中何人的摘要敘述錯誤? (A)艾雅 (B)晉安 (C)進達 (D)燕婷。
- 關於社會規範,下列何人的看法錯誤? (A)丸尾:「社會規範如同競賽中的比賽規則,每個人都應遵守,否則會造成混亂。」 (B)永澤:「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從事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 (C)美環:「社會成
- 「一名公車司機撿到 20 萬元,因擔心失主有急用,馬上送至警察局,該名失主為了感謝司機,包了一個紅包要送他,但司機婉拒並稱這是應該的,經媒體報導後,輿論稱讚司機拾金不昧且有善心。」上述中,這名司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亞洲國家原本就有戴口罩的習慣,但是在歐美國家的風俗習慣中,卻認為是有生病才需要戴口罩,因此在疫情尚未擴散前,有許多在國外的留學生表示:走在路上戴口罩,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
- 附表是茵茵的報告,她的報告主題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我國的主流文化 (B)青少年次文化 (C)臺灣社會的休閒文化 (D)原住民次文化。
- 同學們聚在一起分享最近的生活狀況,下列哪一個同學的行為,顯示出對傳統在地文化的認同感?(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