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6.日治初期,日本曾有以一億日幣將臺灣賣給法國的計畫,直到某位民政長官就任後,以比目魚和鯛魚做比喻,主張治理殖民地要遵循「生物學原理」,先瞭解臺灣人習性,再訂出一套管理辦法。此民政長官以此展開對臺灣的調查與建設。請問:此民政長官應是何人?
(A)八田與一
(B)後藤新平
(C)唐景崧
(D)余清芳。
(A)八田與一
(B)後藤新平
(C)唐景崧
(D)余清芳。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臺南地區目前仍留有一座日人八田與一的銅像,當年建立這座銅像,主要目的是為感念他修建哪個水利工程? (A)曹公圳 (B)石門水庫 (C)嘉南大圳 (D)八堡圳。
- 有臺灣「現代文學之父」之稱的賴和,其著作《一桿稱仔》描述某一角色在日治時期的權威管理:「……什麼通行取締、道路規則、飲食物規則、行旅法規、度量衡規紀,舉凡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通通在他干涉和取締範
- 小凡擔上網查甲午戰爭爆發的始末,得知因為某國發生動亂,中、日協助平定後,日本又趁機出兵侵佔,導致中、日開戰。請問:某國是指哪個國家?(A)臺灣 (B)越南 (C)朝鮮 (D)菲律賓。
- 下列那一個地點離臺北榮民總醫院最近(A)捷運唭哩岸站(B)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C)捷運石牌站。
- 【題組】列強劃定勢力範圍,哪一國因腳步太慢,未來得及分一杯羹,於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A)美國 (B)日本 (C) 俄國 (D)義大利。
- 【題組】請問山東港口〝威海衛〞充斥西方洋樓及教堂,如今已成熱門觀光景點,請問哪國曾經強行租借此港灣? (A)俄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 【題組】請問甲區為哪國勢力範圍? (A)英國 (B)法國 (C)俄國(D)日本。
- 【題組】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大人劉銘傳,將臺灣建設為當時全中國最現代化的一省,此舉可視為下列何事之一環?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清末新政 (D)立憲運動。
- 【題組】承上題,此舉對臺灣的經濟產生的衝擊為何 ? (A)洋行取代公行 (B)公行取代郊行 (C)洋行取代郊行 (D)公行取代商幫、會館。
- 【題組】清末列強劃定勢力範圍之際,聲稱「長江流域」為其勢力範圍的是哪一國? (A)俄國 (B)英國 (C)法國 (D)日本。
內容推薦
- 透過許多古蹟,可以得知臺灣曾發生過的歷史。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A)總統府 (B)蔣公陵寢 (C)安平古堡 (D)石門水庫。
- 臺灣總督府管理臺灣後,由於抗日事件層出不窮,因此1896年,日本國會公布「應於臺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部分條文:「第一條,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請問:日本制定此
- 【題組】承50題,此法律通過後,臺灣總督總攬哪些權力?(甲)司法權 (乙)立法權 (丙)軍事權 (丁)行政權 (戊)宗教權。(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丁戊。
- 下表為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圖。由圖中可知1930年代以後,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大幅上升。請問:此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A)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B)總督府積極發展臺灣糖業 (C)西部縱貫鐵路
- 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進行一連串基礎建設,其主要目的為何?(A)獲取臺灣資源 (B)加強臺灣人對日本的認同感 (C)鼓勵日本人到臺灣來生活 (D)改善臺灣的衛生環境。
- 「二林□農組合」是日治時期,臺灣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團體,目的在抗議當時政府的政策,如規定農民必須將產品賣給日本人成立的會社(公司),但收購價格卻由會社單方面決定,種種只讓日本會社受益的內容,卻犧牲
- 春上村樹在日治時期到臺灣旅遊,他選擇搭乘縱貫鐵路旅遊臺灣。若是他從基隆出發,則最遠可抵達何處?(A)臺北 (B)新竹 (C)臺中 (D)高雄。
- 曾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淡水郡,中學時期曾取日本姓名「岩里政男」,並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就讀。請問:何者是李登輝取名「岩里政男」的時代背景?(A)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 2007年,李登輝赴日本,參訪東京靖國神社,祭拜以臺籍日本兵身份,陣亡於南洋的兄長李登欽。請問:李登輝的哥哥,可能被徵召參加哪場戰爭?(A)甲午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中日戰爭 (D)
- 1915年,起事者密謀籌組大明慈悲國,和人在西來庵商討抗日事宜。起事者允諾參加的信徒:起義成功後,會將當時政府的土地沒收,分給參加的信徒們良田萬甲。起義行動被當時的政府得知,下令全國各地嚴密查緝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潮流。當時政府為安撫臺灣人,在臺採取何種方針?(A)內地延長主義 (B)南進政策 (C)種族隔離 (D)皇民化運動
- 臺灣人在日本統治期間,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爭取自身權利,其中哪個事件後,臺灣人改以政治社會運動爭取自身權利?(A)內地延長主義的實施 (B)西來庵事件後 (C)臺灣民主國失敗後 (D)霧社事件後。
- 關於「臺灣民主國」,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年號為永清,以宣示仍舊效忠清帝國 (B)建國主要目的是抗拒日本接收 (C)清帝國宣布割讓臺、澎、金、馬給日本後,隨即成立 (D)歷時5個多月,最終失敗
- 阿旺的爺爺在日治時代,曾擔任過「保正」一職。下列有關他爺爺敘述的內容,何者有誤?(A)總督方便管理地方,整編自鄭成功時期的地方組織 (B)保設保正,甲設甲長 (C)協助維持治安,宣達政策 (D)
- 假日時,小芳和爸爸到某一港口參觀,導覽牌上提到「17世紀時,西班牙以本港作為在臺灣的根據地之一,日治時期,總督府展開整建工程,清除港區內礁石,並興建造船廠、軍港區及漁港區等設備,使本港成為臺灣對
- 下列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甲午戰爭結束後 (B)強調日臺合一 (C)此時風行「民族自決」思潮 (D)臺灣人事實上未獲得與日本人一樣待遇
- 圖(一)為1896~1906 年,臺灣財政收支圖,從圖中看來,總督府在臺灣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請問:此情形的主要原因為何? (A)實施專賣制度 (B)實施內地延長主義 (C)推行南進政策 (D)
- 已故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先生,年輕時曾被迫把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以日本話做為旁白,木偶則拿著武士刀在臺上砍來砍去。請問:當時將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的原因為何?(A)中日戰爭失敗 (B)民族
-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臺灣農業生產環境曾有描述:「現在臺灣的生產,以米居首位,但其廣闊的水田,雖具氣候、風土之天惠,奈因水利未修,可收穫之處,與其廣的面積不能相配,產量甚少,且品質低劣。……若能
- 臺灣西部河川多東西流向,造成早期南北陸路交通不便。請問:一直要到什麼時候,臺灣南北陸路才開始通行無礙?(A)荷蘭時期的海外貿易 (B)清領後期的開港通商 (C)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 (D)日治時期
-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依統治策略的不同,可分成哪三個時期?(A)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B)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
- 日本治臺為因應不同階段,派不同出身的總督來臺。請問:下列順序何者正確?(A)文官→武官→文官 (B)武官→武官→文官 (C)文官→武官→武官 (D)武官→文官→武官。
- 日治時期,總督府曾成立「臺灣舊慣調查會」,對臺灣的風俗習慣進行了一連串的調查,此時期總督府尚尊重台灣人的風俗習慣等。請問:此組織最有可能成立於哪個時期?(A)殖民地特殊統治 (B)皇民化運動 (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增加財稅收入,實施專賣制度。請問:下列哪一項商品,曾於清領後期,出口產量居世界第一;日治時期,被列為專賣商品?(A)甘蔗 (B)樟腦 (C)鴉片 (D)稻米。
- 臺灣導演魏德聖曾拍攝一部電影,關於1930年代,原住民人反抗政府的故事。請問:關於此電影的內容,何者錯誤?(A)統治者為取得鴉片、稻米,而嚴格管理 (B)統治者會邀請頭目前往日本,見識政府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