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1.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潮流。當時政府為安撫臺灣人,在臺採取何種方針?
(A)內地延長主義
(B)南進政策
(C)種族隔離
(D)皇民化運動
(A)內地延長主義
(B)南進政策
(C)種族隔離
(D)皇民化運動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2007年,李登輝赴日本,參訪東京靖國神社,祭拜以臺籍日本兵身份,陣亡於南洋的兄長李登欽。請問:李登輝的哥哥,可能被徵召參加哪場戰爭?(A)甲午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中日戰爭 (D)
- 曾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州淡水郡,中學時期曾取日本姓名「岩里政男」,並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就讀。請問:何者是李登輝取名「岩里政男」的時代背景?(A)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 春上村樹在日治時期到臺灣旅遊,他選擇搭乘縱貫鐵路旅遊臺灣。若是他從基隆出發,則最遠可抵達何處?(A)臺北 (B)新竹 (C)臺中 (D)高雄。
- 「二林□農組合」是日治時期,臺灣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團體,目的在抗議當時政府的政策,如規定農民必須將產品賣給日本人成立的會社(公司),但收購價格卻由會社單方面決定,種種只讓日本會社受益的內容,卻犧牲
- 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進行一連串基礎建設,其主要目的為何?(A)獲取臺灣資源 (B)加強臺灣人對日本的認同感 (C)鼓勵日本人到臺灣來生活 (D)改善臺灣的衛生環境。
- 下表為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圖。由圖中可知1930年代以後,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大幅上升。請問:此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A)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B)總督府積極發展臺灣糖業 (C)西部縱貫鐵路
- 【題組】承50題,此法律通過後,臺灣總督總攬哪些權力?(甲)司法權 (乙)立法權 (丙)軍事權 (丁)行政權 (戊)宗教權。(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丁戊。
- 臺灣總督府管理臺灣後,由於抗日事件層出不窮,因此1896年,日本國會公布「應於臺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部分條文:「第一條,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請問:日本制定此
- 透過許多古蹟,可以得知臺灣曾發生過的歷史。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A)總統府 (B)蔣公陵寢 (C)安平古堡 (D)石門水庫。
- 早期,臺灣米普遍口感不佳、產量不高;日治時期,日本人磯永吉研發口感佳的蓬萊米,但當時負責栽種的臺灣人無法品嚐到,這是因為蓬萊米主要外銷到何處?(A)中國 (B)日本 (C)朝鮮 (D)越南。
內容推薦
- 關於「臺灣民主國」,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年號為永清,以宣示仍舊效忠清帝國 (B)建國主要目的是抗拒日本接收 (C)清帝國宣布割讓臺、澎、金、馬給日本後,隨即成立 (D)歷時5個多月,最終失敗
- 阿旺的爺爺在日治時代,曾擔任過「保正」一職。下列有關他爺爺敘述的內容,何者有誤?(A)總督方便管理地方,整編自鄭成功時期的地方組織 (B)保設保正,甲設甲長 (C)協助維持治安,宣達政策 (D)
- 假日時,小芳和爸爸到某一港口參觀,導覽牌上提到「17世紀時,西班牙以本港作為在臺灣的根據地之一,日治時期,總督府展開整建工程,清除港區內礁石,並興建造船廠、軍港區及漁港區等設備,使本港成為臺灣對
- 下列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甲午戰爭結束後 (B)強調日臺合一 (C)此時風行「民族自決」思潮 (D)臺灣人事實上未獲得與日本人一樣待遇
- 圖(一)為1896~1906 年,臺灣財政收支圖,從圖中看來,總督府在臺灣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請問:此情形的主要原因為何? (A)實施專賣制度 (B)實施內地延長主義 (C)推行南進政策 (D)
- 已故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先生,年輕時曾被迫把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以日本話做為旁白,木偶則拿著武士刀在臺上砍來砍去。請問:當時將布袋戲布偶穿上日本服的原因為何?(A)中日戰爭失敗 (B)民族
-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臺灣農業生產環境曾有描述:「現在臺灣的生產,以米居首位,但其廣闊的水田,雖具氣候、風土之天惠,奈因水利未修,可收穫之處,與其廣的面積不能相配,產量甚少,且品質低劣。……若能
- 臺灣西部河川多東西流向,造成早期南北陸路交通不便。請問:一直要到什麼時候,臺灣南北陸路才開始通行無礙?(A)荷蘭時期的海外貿易 (B)清領後期的開港通商 (C)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 (D)日治時期
-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依統治策略的不同,可分成哪三個時期?(A)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B)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
- 日本治臺為因應不同階段,派不同出身的總督來臺。請問:下列順序何者正確?(A)文官→武官→文官 (B)武官→武官→文官 (C)文官→武官→武官 (D)武官→文官→武官。
- 日治時期,總督府曾成立「臺灣舊慣調查會」,對臺灣的風俗習慣進行了一連串的調查,此時期總督府尚尊重台灣人的風俗習慣等。請問:此組織最有可能成立於哪個時期?(A)殖民地特殊統治 (B)皇民化運動 (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增加財稅收入,實施專賣制度。請問:下列哪一項商品,曾於清領後期,出口產量居世界第一;日治時期,被列為專賣商品?(A)甘蔗 (B)樟腦 (C)鴉片 (D)稻米。
- 臺灣導演魏德聖曾拍攝一部電影,關於1930年代,原住民人反抗政府的故事。請問:關於此電影的內容,何者錯誤?(A)統治者為取得鴉片、稻米,而嚴格管理 (B)統治者會邀請頭目前往日本,見識政府的興盛
- 【題組】承76題,此一事件的爆發時,正值日本治臺政策中的哪個時期?(A)殖民地特殊統治 (B)皇民化運動 (C)內地延長主義 (D)武裝抗日時期。
- 【題組】承上題,此故事發生的地點,於圖(二)中何處? (A)A(B)B(C)C(D)D。
- 圖(三)是小明在書上看到一幅關於1895年「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的想像圖。請同學依照的歷史知識,判斷關於此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這位「劉大將軍」是最後一任臺灣巡撫 (B)18
- I _______on the door many times, but no one answered it. (A) knocked (B) passed (C) burned (D) l
- 暑假時,阿利和家人到某地觀光,參觀了當地著名的鋼刀廠,看到老闆示範切割廢棄炮彈的彈殼、鍛造鋼刀等過程,還一邊解說當地有很多廢棄炮彈可做鋼刀,是因為臺海發生一場戰役,在短短的44天內,當地就遭受4
- 某時期,閩南語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在臺視中午時段播出,收視率高達97%,但後因劇中角色藏鏡人與怪老子被政府認為有影射政治人物的嫌疑,於是被以「影響農工作息」為理由停止播放。請同學依照
- 臺南的高鐵站走道上,有西拉雅族語寫著「Tatalag Tu Tainan」,電視上播著客語認證的廣告,學校裡推動母語日,樓梯上貼著臺語教具。請問:這些對母語重視的現象,從何時開始? (A)解除戒
- 《反共抗俄》的歌詞:「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收復大陸解救同胞。中華民國復興、中華復興、民國萬歲,中華民國萬歲。」這是一首早期臺灣非常流行的愛國歌曲。根據歌詞的意義研判,這首歌應該盛行於何時?
- 近年來,我國社會愈來愈開放,尊重不同文化,該現象也反映在藝術創作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反映上述的現象? (A)滅火器樂團為太陽花學運,創作歌曲《島嶼天光》 (B)導演拍攝國際移工的影片《再見可愛
- 政府某決議案內容如下:「反共策略與光復國土目標不變,確保國家安全,防止中共統戰立場不變,但基於傳統倫理與人道立場的考慮,允許國民赴中國探親。除現役軍人與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中國有血親、姻親三親等
- 臺灣的火車種類有「自強號」、「莒光號」、「復興號」…等。臺灣火車的命名方式與某時期的「愛國教育」息息相關。請問:這種愛國教育,最有可能和哪一種思想相互結合?(A)武力解放臺灣 (B)三不政策 (
- 自1949年,政府遷臺後,我國對外關係依國內外局勢的轉變,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甲)彈性外交 (乙)務實外交 (丙)鞏固外交。請將這三個階段依照出現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 (B)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