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設計題目:遊客服務中心附設停車場設計二、設計概述:中部某一具傳統文化地方色彩鮮明之市鎮,由於遊客絡繹不絕,且政府亦已開放陸客自由行,地方政府為創造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價值,並期待能與地方文化及觀光旅遊結合,因此必須改善地方環境品質,加強遊客服務,藉以吸引更多觀光遊客,一方面達到文化推廣與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期能創造觀光經濟效益。然而由於近年來氣候變遷異常現象頻仍,政府在永續發展與節能減碳的政策訴求下,建築界在環境規劃設計上必須有所因應。在國際上,去年的世界博覽會以「和諧城市(Harmony-City)」為主軸之環境訴求,最為明確而廣泛;而在臺灣,則以1999 年正式推出的綠建築指標為代表,至今已有十餘年,成效有目共睹。今地方政府欲新建一地方性遊客服務中心附設收費停車場,設計主軸以文化、生態、教育為主要訴求,今擬邀請具傳統文化素養且有前瞻思維的建築專業人員進行設計。三、基地概述:⑴基地條件(詳附圖 1 示意圖):本基地位於市鎮範圍內,基地平坦;東西兩向臨住宅區、南向臨商業區,商業區南側為一傳統古街行人徒步區;北向臨已開發之生態公園。⑵基地範圍(參考附圖 2 所示):長 128 公尺,寬 68 公尺,面積 8704 平方公尺(含截角);基地含建築用地:長 38 公尺,寬 68 公尺,建蔽率 50%,容積率150%;停車場用地:長 90 公尺,寬 68 公尺。四、設計要求:⑴文化面:設計須考慮傳統媽祖宗教文化意涵。⑵生態面:以臺灣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內容為主,將適合應用於本基地之綠建築手法融入於建築物之室內、外設計,並請於設計說明中以簡圖文字說明之。⑶教育面:設計須富有教育意義,請分別在文化層面及生態綠建築層面表達之。⑷其他:需考慮弱勢及優質的人行空間環境。五、空間需求:⑴大廳:含門廳、資訊站、文宣品置放區、休息等候區、簡易飲料販賣機 2 部。⑵簡報室兼會議室:供 20 人使用。⑶文化走廊:文化類展示牆面及廊道(室內室外均可)面積視需要自訂。⑷視聽教室:供 30 人使用。⑸室內開放式小劇場:約 20 人使用,供地方文史或生態相關議題解說、表演、講故事…等之用。(6)辦公室:供文化局人員使用,含主管共 5 人。(7)咖啡廳暨紀念品販賣室:咖啡廳供 12 人同時使用,不提供餐點。(8)管理員室。(9)廁所:職員廁所、哺乳室、公共廁所(須由戶外可直接進入)、戶外洗手台。(10)仿古三輪車服務:本案設有收費之仿古車夫服務,繞行附近數個傳統廟宇及景點間,提供 2 人座三輪車 5 部。(11)自行車休息站:可同時停放單車 20 輛。(12)室外停車場:汽車 120 部;機車 30 輛。(13)室外生態性庭園景觀。(14)其他需要之附屬設施。六、圖說要求:
⑴配置圖:含戶外景觀設計,比例 1/400。(30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