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1942年日本政府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就其實施的內涵而言,表示日本對臺灣的統治政策有了何種的改變?
(A)受到 1920年代以來臺灣知識分子的社會運動影響,日本政府不得不承認臺灣人民與日本人享有相同的權利
(B)同化政策的實施,使得臺灣幾無抗日運動的發生,日本政府遂進一步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以鞏固在臺的統治
(C)受到國際間和平氣氛與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日本政府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以便在外交上討好美國
(D)受到戰爭的影響,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可以增加日本政府對殖民國的控制運用
(A)受到 1920年代以來臺灣知識分子的社會運動影響,日本政府不得不承認臺灣人民與日本人享有相同的權利
(B)同化政策的實施,使得臺灣幾無抗日運動的發生,日本政府遂進一步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以鞏固在臺的統治
(C)受到國際間和平氣氛與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日本政府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以便在外交上討好美國
(D)受到戰爭的影響,提出「內外地行政一體化」可以增加日本政府對殖民國的控制運用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臺北市政府為營造民眾對臺北古城的重視與發現,凝聚文化的熱情,曾於 2004年舉行紀念臺北「建城 120週年」活動。臺北城是清光緒年間建造,形成艋舺、大稻埕、城內三足鼎立的城市格局,奠定今日臺北發
- 關於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正確的論述是?(甲)文學家,常徵引古希臘、羅馬論述,來反思、探索人的問題,強調每個人都可創造自己命運。(乙)教會因代替政府日漸富裕,風雅的支持文藝復興,提供資
- 電影《劫後英雄傳》是以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為背景的故事,為了支持這次十字軍東征,西歐發起了全面捐款運動,羅馬教宗下令教士必須捐付特別稅,而英國獅心王理查倡導「薩拉丁(伊斯蘭領袖)什一稅」,向人民課
- 「臺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請問:蔡培火在詩中訴求的主要目的為何? (A)推動勞工運動 (B)要求甘蔗採購權 (C)成立臺灣議會 (D)建立臺灣共和國。
- 【題組】圖中何時段的氣溫變化,可說明氣候乾燥時陸地吸熱、增溫較快?高一地理 3/4(A)一月份 0~6 時 (B)三月份 7~12 時 (C)七月份 9~15 時 (D)十月份 12~18 時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林哲一家人成為「國語家庭」。請問:下列有關「國語家庭」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這是日本皇民化政策的實施 (B)這是為了得到多一點的物資配給,所以主動申請的 (C)全家需
- 在圖書館有幾本書封面脫落,當中有本書的章節包括:「個人的發展」、「古典的復興」、「世界和人的發現」、「社會和節慶」等。這本書的書名ㄧ最可能是那一個選項? (A)《路易十四》 (B)《義大利文藝
- 關於阿拔斯王朝敘述,正確的是? (A)「百年翻譯運動」所翻著作包括希臘科學、拜占庭醫學與印度數學 (B)境內商業技術發達,有合組公司以分擔貿易風險,金銀幣普遍流通,並有憑證貿易可取代金銀交易 (
- 【題組】該區年中的最大日溫差不會超過多少℃?(A)4 (B)5 (C)6 (D)7
- 最近上市的電影「1895」,內容故事大綱應是描述: (A)故事的歷史背景是乙未抗日戰爭,主角為客家義勇吳湯興 (B)劇情是描述客家如何協助「台灣民主國」的唐景崧總統抗日英勇的故事 (C)這是一場
內容推薦
- 學者介紹某地豐富的文化資產時,將該地從古以來的宗教信仰比喻成一座房屋。他說:最下層居住的是法老,上一層是亞伯拉罕,再上面一層是基督,最上面一層則是阿拉。這是何地的情況? (A)開羅 (B)麥加
- 16世紀時印加帝國疆域遼闊,下列關於印加帝國的敘述哪項正確? (A)帝國首都在現今的墨西哥 (B)曾在瓜地馬拉一地留下階梯式金字塔的神廟建築 (C)帝國自古流傳一則預言:「白羽神的降臨,是為了
- 關於伊斯蘭教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麥地那的天房是伊斯蘭教聖地,回教徒朝覲時會在天房中繞聖石四周行走七圈以完成儀式,其他信徒則在米納附近朝象徵撒旦的柱子扔擲石塊。 (B)阿拉伯人藉著伊斯蘭教
- 關於中古西歐政治社會制度,正確的是? (A)中西歷史常交互影響,如東漢驅逐匈奴政策,就間接導致西羅馬滅亡 (B)中古歐洲農奴就像奴隸毫無人權 (C)國家主權淪於私人,領主與附庸關係奠基於血緣 (
- 中古大學基本上是一種學人「基爾特」,乃教師或學生為保護自身權益而組成的一種社團。請問組織目的是? (A)方便接受地方政府的資助與政策指導 (B)可抵制領主任意調漲地租 (C)以使課程內容符合人
- 日治時期,臺灣農工運動從陳情、請願轉成激進的大型示威主要是受下列哪一個組織的影響?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共產黨 (C)臺灣農民組合 (D)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 「為了發展農業創造太陽曆,他們把一年分成十八個月,每月二十天,外加五天為宗教祭日,一年共三百六十五天。……他們的月分名稱均按『播種』和『收割』等農時命名。……,使用『0』這個數學符號。」文中的
- 1920年以後,臺灣進入文化抗日階段,臺灣社會透過日語吸收新思想、新形勢的啟發,新知識分子進而推動政治、社會文化運動。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留日學生在東京推蔣渭水為「新民會」首任會長
- 拜占庭帝國的成就影響,那選項內容較正確? (A)西元9世紀歐洲第二波蠻族遷徙,此時斯拉夫人受拜占廷影響接受羅馬公教 (B)使拜占廷文化屬性與西羅馬不一樣的文化要素是希臘文化 (C)又稱民法大全的
- 西元十五世紀以後,北義大利衰弱,文藝復興北傳,有關北方文藝復興描述正確的是? (A)北區文藝復興思想核心是基督教商業主義,認為基督徒致力經商或放貸,可彰顯上帝的榮耀。 (B)北方文藝復興發生地
- 李君在日本留學期間,看到知識分子在君主立憲體制下以護憲運動為名,要求擴大民眾參與政治、婦女參政權、普通選舉,弱化元老、樞密院、貴族院、軍部的力量等。請問:他最有可能是在何時留學? (A)1889
- 航海時代來臨,新舊大陸互動往來,東西文化交流都日漸密切大,世界各地因此產生的變動是? (A)歐洲的梅毒,傳入中南美洲,造成印地安人大量死亡 (B)歐洲行會因此在16世紀出現,並規定公會與商會調
- 「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就這句話的產生背景及相關歷史發展何者正確? (A)新式製糖業是帶動臺灣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B)臺灣蔗農在政府指定原料區採收政策下,運銷甘蔗較有保障 (C)政府照顧臺人
- 此國家是西方文明、東方野蠻世界,與神權統治、世俗政權混體。實施統制經濟與專賣,雖用政策改善農民生活但地主仍坐擁多數土地,發行金幣重量從未達宣稱55克,卻於4~7世紀信用非凡,到11世紀未曾貶
- 西元12世紀歐洲商業復興,所促成的社會變動,以下選項敘述正確的是? (A)12至14世紀間,歐洲手工業日漸發達,以手工業為基的商人累積資本擴大貿易,促使新式金融業和銀行業應運而生。 (B)法蘭
- 王詩琅稱他是臺灣的魯迅、是培育了臺灣新文學的父親和母親、是關心大眾生活文學的文4學元老,他不僅開拓反殖民、反帝國主義、反傳統陋習的文學內容,更開創了臺灣話文的文學語言形式。請問:文中的他是指何人
- 關於16世紀葡萄牙的海上探險事業,正確的描述是? (A)某位探險家是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嚮往印度、中國。他深信當時盛行的地圓說。先後向各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
- 明倫高一某班參加環島旅行,下列哪位同學所發表各景點古蹟的由來是正確的? (A)小城:「億載金城是全臺保存頗良好的古城,為牡丹社事件後沈葆禎所興建。」 (B)麗麗:「蘇花公路、南迴公路的前身都與沈
- 伊斯蘭文藝成就為? (A)清真寺裝飾以幾何或穆罕默德肖像為主 (B)今日數字系統,是素有文化掮客之稱的阿拉伯人參考馬雅數理所發展 (C)西元8世紀,伊斯蘭商業中心大馬士革是世界最繁榮都市 (D)
- 中古神學在接觸希臘羅馬的古代思想後,產生了一些轉折,關於這改變正確的論述是? (A)阿奎那提出「信仰與理性並無衝突,哲學基於理性,信仰基於神的啟示,天啟與哲學之結論若有差異,應是導因於錯誤的推
- 1867年美籍商船在琅嶠觸礁,十多名船員被原住民殺害,該事件引起清朝與美國的糾紛,也是臺灣的重大涉外事件。請問:下列哪一個與該事件相關? (A)是為「羅妹號事件」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出面處理 (
- 有位學者說:「整個世界經濟秩序在當時(15至19世紀中期)名副其實是以中國為中心。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多邊的納貢貿易網。同時中國還從這個貿易網以外獲得大量的商品。」請
- 義大利倫巴底某公爵認為,有一件大事急遽改變古老農業生活常規。朝聖旅行幾千里,打仗更是大筆消費,攜帶物品交換已經不可能。公爵為了有現金可用,需向人借錢。所以倫巴底人有不少人從事放債,公爵必須拿封
- 身為一個法國人竟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中,除了華盛頓以外,最受敬愛的將軍。他有一句名言:「美國獨立後,追求自由的人,不再是世界上無家可歸的人。」請問:他是何人? (A)納爾遜 (B)拉法葉 (C)維琪
- 關於伊斯蘭帝國的奧瑪雅王朝,何者正確? (A)以土耳其人為核心 (B)因是什葉派所建立的帝國,所以政權以選舉的方式傳遞 (C)模仿北非埃及文化建立中央化的官僚統治,取代阿拉伯部族的自治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