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日治時期,有些地方每週六會舉辦文化講座,期待藉由演講以改良社會風氣。請問:這應該是當時哪一個團體所舉辦的活動?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團結聯盟
(C)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D)臺灣民主同盟。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團結聯盟
(C)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D)臺灣民主同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人口數由近300萬增加到600多萬。下列何者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A)日本地狹人稠,眾多日人移民來臺謀生 (B)為提高蔗糖產量,日人招募華南居民來臺 (C)糧食充裕
- ()日治時期,獲得總督府允許,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名稱為何? (A)中國民主黨 (B)民主進步黨 (C)臺灣共產黨 (D)臺灣民眾黨。
- ()在戒嚴時期,臺灣有所謂的萬年國代,指的是下列何者? (A)立法委員、縣市議員 (B)國大代表、考試委員 (C)立法委員、國大代表 (D)考試委員、監察委員。
- ()在臺灣人以政治、社會運動爭取權力的年代,當時總督府的統治方針為何? (A)實施皇民化運動 (B)以文官來擔任總督 (C)處於無方針主義時期 (D)以武官來擔任總督。
- ()西元1920年起,臺灣啓蒙運動群英如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賴和等,從事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喚起了臺灣人的自覺。此思想啓蒙運動,在哪一個歷史事件之後展開? (A)甲午戰爭 (B)日俄戰爭
- ()總督府在哪一年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稱呼,一律統稱「國民學校」? (A)1895 (B)1911 (C)1941 (D)1965。
- ()民視電視臺曾推出《浪淘沙》一劇,頗受好評,劇中女主角雅信曾到日本就讀「女子醫學專科學校」回臺後即成為臺灣第一位女醫師。從雅信的求學歷程,推測當時臺灣教育的概況為何? (A)臺灣沒有醫學學校
- ()日治前期,總督府對臺的教育政策是採取下列哪一原則? (A)南進政策 (B)日臺完全平等 (C)文科與法律教育優先 (D)差別待遇,隔離政策。
- ()蔣渭水醫生為臺灣社會開了一份診斷書,認為臺灣人之病是營養不良,要投下何種藥方長期治療? (A)發展經濟 (B)開發交通 (C)文化運動 (D)休閒娛樂。
- ()臺灣人民於1920年後,曾發動15次的連署請願運動,希望要求設立什麼機構,爭取更多合法的權力? (A)參議院 (B)臺灣議會 (C)立法院 (D)自治政府。
內容推薦
- 【題組】()二二八事件爆發的背景,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政府實施統制經濟 (B)政府職務多由本省籍人士擔任 (C)貪污新聞不斷 (D)物價飛漲,社會不安。
- 【題組】()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導火線為何? (A)政府查緝私菸手段不當 (B)臺灣共產黨攻擊政府 (C)知識分子要求省長民選 (D)殘餘日軍煽動叛亂。
- 【題組】()二二八事件的爆發及擴大,與官吏的不少失當措施有關。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為何人? (A)蔣中正 (B)蔣經國 (C)陳儀 (D)陳誠。
- 【題組】()□□□指的是誰?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題組】()戒嚴廢除後,臺灣的憲政體制仍未進入常軌,直到哪位總統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進行修憲工作,才有改善?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題組】()下列哪項活動是戒嚴時期所允許的? (A)組織政黨 (B)自由辦報 (C)投票選舉縣長 (D)搭機直飛中國。
- 【題組】()國民黨執政的局面,直到2000年,誰當選總統後才被打破?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荷蘭殖民臺灣38年間積極掌控原住民,何者並非荷蘭治臺的措施?(A)以武力征服原住民 (B)賜予部落長老權杖,維持部落秩序 (C)推廣天主教及教育 (D)創造新港文書
- 臺灣在國際競逐時期進入世界的貿易體系,對於列強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西班牙人首先經過臺灣,稱臺灣為「福爾摩沙」 (乙) 貿易和傳教為歐洲人經營東亞地區的主要目的 (丙)葡萄牙人在東方占有澳門作
- 關於人在臺澎的活動,試問哪一個朝代曾於澎湖設官方機構,以標示主權? (A)宋 (B)元 (C)明 (D)清。
- 下列有哪些是荷蘭人在臺期間所修建的:(甲)熱蘭遮城 (乙)聖薩爾瓦多城 (丙)普羅民遮城 (丁)紅毛城(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丙丁
- 今日臺語稱水泥為「紅毛土」、稱火柴為「番仔火」、稱辣椒為「番仔薑」、稱地瓜為「番薯」、稱玉米為「番麥」、稱肥皂為「savon」等,這與下列何人統治臺灣有關?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
- 荷蘭人招募漢人開墾土地,並將貨物轉銷到中國大陸與日本,賺取利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當時轉銷的貨品? (A)鹿皮 (B)蕃茄 (C)稻米 (D)蔗糖。
- (甲)西班牙人─天主教 (乙)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丙)荷蘭人─基督教 (丁)葡萄牙人─豌豆。 請問:上述配對正確的有?(A) 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乙丙 (D)甲丙。
- 關於日本實施鎖國政策的影響,「最正確」的敘述為何?(A)日本人在臺灣的活動增加 (B)西班牙人到日本做生意的目的沒有達成(C)讓臺灣成會海商的根據地 (D)日本人開始稱呼臺灣為高砂國。
- 小芳想以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為主題寫一篇報告,請問她可以參考下列哪一本書?(A)聖多明哥城的興建 (B)熱蘭遮城日記 (C)高砂國戰記 (D)聖薩爾瓦多城的光榮。
-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臺灣因而有俗諺「三月瘋媽祖」之語,這也表示媽祖信仰在臺灣非常盛行。我們如要尋訪臺灣地區最早的媽祖廟,應到右圖【圖一】哪一地點去參訪呢? (A)甲 (B)乙 (C)
- 有臺灣第一座石碑之稱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現存放於澎湖馬公天后宮後殿,距今約有400年歷史。請問:碑文中的「韋麻郎」指的是哪一國的將領? (A)日本 (B)西班牙 (C)荷蘭 (D
- 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人陸續到亞洲來拓展貿易或傳教,臺灣也進入國際競爭時期。請問:國際競爭時期未曾在臺灣競逐的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A)日本 (B)西班牙 (C)荷蘭 (D)葡萄牙
- 鄭成功的事蹟至今仍被臺灣人傳頌不已,請問下列有關他的敘述何者為非?(A)鄭成功在父親鄭芝龍投降清朝後,與父親立於不同陣營,持續反清復明的事業,展現出對明朝的忠心耿耿(B)因持續反清、戰勝荷蘭,
- 鄭氏經營臺灣雖僅21年,卻有許多建設,甚至對臺灣產生深遠的影響,請問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大部分的文教、政治經濟建設多發生在鄭經時期 (B)鄭經是鄭氏在臺經營的第三代執政者(C)鄭經在謀士陳
- 「土地拓墾」是漢人移民來臺的重要貢獻,請觀察右圖【圖二】並選出正確的選項? (A)【圖二】為平埔族分布圖(B)此時期的拓墾是以臺灣府為中心,向南、向北、向東開發(C)高雄的前鎮,臺南的新營、左
- 狄亞哥時居住於今天嘉義、臺中一帶,在他的年代裡,臺灣出現一位漢人英雄,他不僅趕走荷蘭人,也規劃了臺灣行政區塊。試問,若當時他和路人起了爭執,他應該去找哪位長官協助處理?(A)天興州知州 (B)
- 鄭氏治臺之初,積極從事開墾的主因為何?(A)準備大量移民 (B)用農產品交換軍火 (C)以農產品做為輸出商品 (D)解決糧食匱乏問題
- 下述有關施琅的事蹟,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曾建議興建延平郡王祠 (B)曾與鄭經戰於澎湖(C)曾為鄭成功的部將,後來歸順清朝 (D)曾提出臺灣漢番問題獲得皇帝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