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臺灣人民於1920年後,曾發動15次的連署請願運動,希望要求設立什麼機構,爭取更多合法的權力?
(A)參議院
(B)臺灣議會
(C)立法院
(D)自治政府。
(A)參議院
(B)臺灣議會
(C)立法院
(D)自治政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臺灣總督府曾將每年的六月十日頒布為「時的紀念日」,其主要目的為何? (A)鼓勵大家多買手錶刺激經濟繁榮 (B)以維護乘客安全避免火車事故 (C)培養臺灣人有紀律的生活習慣 (D)力求臺灣人改變
- ()日治時期,臺灣中等以上的教育,呈現的是注重什麼樣的原則? (A)升學教育 (B)漢語教育 (C)實用教育 (D)自由教育。
- ()日治時期,由林獻堂等人籌辦,目的在提供臺人就讀的學校為何者? (A)艋舺公學校 (B)嘉義商業學校 (C)長榮中學校 (D)臺中中學校。
- ()哪個政黨是唯一在戒嚴時期成立而沒有遭政府當局查緝的? (A)中國民主黨 (B)民主進步黨 (C)親民黨 (D)臺灣團結聯盟。
-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國民政府於當年3月派軍隊來臺進行鎮壓活動,稱之為什麼? (A)清場 (B)清鄉 (C)清匪 (D)清敵。
-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首先設立哪一個機構,負責臺灣的接收與治理的工作? (A)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B)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C)臺灣省政府 (D)臺灣調查委員會。
- ()皇民化運動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動國語政策。請問:臺灣總督府所推行的「國語」是指何種語言? (A)臺語 (B)英語 (C)日語 (D)北京話。
- ()日本治臺初期,臺民不斷發起武裝抗爭活動,拒絕接受日本統治;到1920年代起,漸漸轉變為社會運動,以較溫和的手段向日本政府提出臺人的訴求。請問:下列何者是當時最主要的訴求? (A)改善衛生 (B
- 圖(十六)的ABC中,D、E、F三點分別在 =8,=5,△ACD的面積:△BAE的面積:△CBF的面積=3:8:3。若 的最簡整數比為a:b:c則a+26+3c之值為何?(A) 22(B) 23
- 圖(十三)是一張長方形紙片ABCD,其 =8如圖(十四)的摺法,將D點與B點重合得到摺痕 ,E、F兩點分別在 上,若將圖(十四)中的△ABE與△DCF剪去,再打開紙片,如圖(十五),則四邊形BF
內容推薦
- ()日治前期,總督府對臺的教育政策是採取下列哪一原則? (A)南進政策 (B)日臺完全平等 (C)文科與法律教育優先 (D)差別待遇,隔離政策。
- ()民視電視臺曾推出《浪淘沙》一劇,頗受好評,劇中女主角雅信曾到日本就讀「女子醫學專科學校」回臺後即成為臺灣第一位女醫師。從雅信的求學歷程,推測當時臺灣教育的概況為何? (A)臺灣沒有醫學學校
- ()總督府在哪一年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稱呼,一律統稱「國民學校」? (A)1895 (B)1911 (C)1941 (D)1965。
- ()西元1920年起,臺灣啓蒙運動群英如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賴和等,從事政治、社會、文化運動,喚起了臺灣人的自覺。此思想啓蒙運動,在哪一個歷史事件之後展開? (A)甲午戰爭 (B)日俄戰爭
- ()在臺灣人以政治、社會運動爭取權力的年代,當時總督府的統治方針為何? (A)實施皇民化運動 (B)以文官來擔任總督 (C)處於無方針主義時期 (D)以武官來擔任總督。
- ()在戒嚴時期,臺灣有所謂的萬年國代,指的是下列何者? (A)立法委員、縣市議員 (B)國大代表、考試委員 (C)立法委員、國大代表 (D)考試委員、監察委員。
- ()日治時期,獲得總督府允許,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名稱為何? (A)中國民主黨 (B)民主進步黨 (C)臺灣共產黨 (D)臺灣民眾黨。
- ()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人口數由近300萬增加到600多萬。下列何者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A)日本地狹人稠,眾多日人移民來臺謀生 (B)為提高蔗糖產量,日人招募華南居民來臺 (C)糧食充裕
- ()臺北市有「自來水博物館」,現被列為三級古蹟。依你的歷史知識判斷,臺灣開始有現代化的供水系統應始於何時? (A)清領前期 (B)清領後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日治時期,有些地方每週六會舉辦文化講座,期待藉由演講以改良社會風氣。請問:這應該是當時哪一個團體所舉辦的活動?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團結聯盟 (C)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D)臺灣民主
- 【題組】()此事件爆發在歷史上的哪一個時期? (A)日本統治後期 (B)臺灣光復初期 (C)政府遷臺初期 (D)解除戒嚴令後。
- 【題組】()二二八事件爆發的背景,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政府實施統制經濟 (B)政府職務多由本省籍人士擔任 (C)貪污新聞不斷 (D)物價飛漲,社會不安。
- 【題組】()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導火線為何? (A)政府查緝私菸手段不當 (B)臺灣共產黨攻擊政府 (C)知識分子要求省長民選 (D)殘餘日軍煽動叛亂。
- 【題組】()二二八事件的爆發及擴大,與官吏的不少失當措施有關。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為何人? (A)蔣中正 (B)蔣經國 (C)陳儀 (D)陳誠。
- 【題組】()□□□指的是誰?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題組】()戒嚴廢除後,臺灣的憲政體制仍未進入常軌,直到哪位總統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進行修憲工作,才有改善?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題組】()下列哪項活動是戒嚴時期所允許的? (A)組織政黨 (B)自由辦報 (C)投票選舉縣長 (D)搭機直飛中國。
- 【題組】()國民黨執政的局面,直到2000年,誰當選總統後才被打破? (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馬英九。
- 荷蘭殖民臺灣38年間積極掌控原住民,何者並非荷蘭治臺的措施?(A)以武力征服原住民 (B)賜予部落長老權杖,維持部落秩序 (C)推廣天主教及教育 (D)創造新港文書
- 臺灣在國際競逐時期進入世界的貿易體系,對於列強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西班牙人首先經過臺灣,稱臺灣為「福爾摩沙」 (乙) 貿易和傳教為歐洲人經營東亞地區的主要目的 (丙)葡萄牙人在東方占有澳門作
- 關於人在臺澎的活動,試問哪一個朝代曾於澎湖設官方機構,以標示主權? (A)宋 (B)元 (C)明 (D)清。
- 下列有哪些是荷蘭人在臺期間所修建的:(甲)熱蘭遮城 (乙)聖薩爾瓦多城 (丙)普羅民遮城 (丁)紅毛城(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丙丁
- 今日臺語稱水泥為「紅毛土」、稱火柴為「番仔火」、稱辣椒為「番仔薑」、稱地瓜為「番薯」、稱玉米為「番麥」、稱肥皂為「savon」等,這與下列何人統治臺灣有關?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
- 荷蘭人招募漢人開墾土地,並將貨物轉銷到中國大陸與日本,賺取利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當時轉銷的貨品? (A)鹿皮 (B)蕃茄 (C)稻米 (D)蔗糖。
- (甲)西班牙人─天主教 (乙)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丙)荷蘭人─基督教 (丁)葡萄牙人─豌豆。 請問:上述配對正確的有?(A) 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乙丙 (D)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