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 依順序書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碳、氫、氮、氧,何者完全正確?
(A)C、H、O、N
(B)N、H、O、C
(C)C、H、N、O
(D)N、C、O、H。
(A)C、H、O、N
(B)N、H、O、C
(C)C、H、N、O
(D)N、C、O、H。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不屬於葉片中的組織?(A)表皮組織 (B)皮膜組織 (C)葉肉組織 (D)輸導組織。
- 如圖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示意圖,關於此圖中細胞內各構造的功能,下列何者正確? (A)甲含有能控制遺傳性狀的物質 (B)乙主要是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C)丙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養分 (D)丁能
- 水要進出細胞,藉由下列哪一種方式?(A)擴散作用 (B)滲透作用 (C)特殊蛋白質 (D)以上皆是。
- 老師提供給嵩哲有目鏡 10X、15X,物鏡 4X、10X、40X, 選用下列哪一組才能將細胞放到最大?(A)目鏡 10X ,物鏡 4X (B)目鏡 10X ,物鏡 10X (C)目鏡 15X
- 若將人體的白血球及植物的保衛細胞分別置於兩杯蒸餾水中一段時間,關於哪一種細胞不會破裂及其原因,下列何者最合理?(A)白血球,因具粒線體 (B)白血球,因具細胞膜 (C)保衛細胞,因具細胞壁 (
- 某生使用放大倍率為 40 倍的解剖顯微鏡觀察某一圖形,視野下如附圖所示。在不轉動圖形的情況下,若改以目鏡 10X、物鏡 4X 的複式顯微鏡觀察,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在該倍率的複式顯微鏡視野下觀察到
- 甲、乙及丙為一臺複式顯微鏡上三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其外型如附圖所示。小柏使用此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他利用乙物鏡觀察後,再轉換另一物鏡,結果視野下的細胞數目減少,有關他轉換後的物鏡及其視野範圍的變
- 老師要大家去搜集細胞學說的相關內容,並提出看法。小軒說:「細胞學說屬於「假說」,先有細胞學說,虎克才依據假說發現細胞。」;小霖說:「細胞學說的內容為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物體都是由細胞
- 下列何者所對應的生物體組成層次,是植物體所缺乏的?(A)肝臟 (B)消化系統 (C)乳牛 (D)肌肉組織。
- 小夏在白蘿蔔絲上撒鹽拌勻後放置一段時間,準備製作醃蘿蔔,小夏發現盛裝白蘿蔔絲的容器中出現許多水,試問這些水是從何而來?(A)由鹽中分解而來 (B)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來 (C)由白蘿蔔的細胞
內容推薦
- 【題組】若甲鏡頭的放大倍率為 10 倍,而對準目標物的乙鏡頭之放大倍率也是 10 倍,則使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時,於視野中所看到的影像是原本物體的多少倍?(A)1 倍 (B)10 倍 (C)20
- 【題組】承上題,若將細菌放大到人的大小,則人相當於是下列何者的大小?請選出最接近的比例。(A)一棵 10 公尺的大樹 (B)1300 公里長的日本 本州島(C)一座 2 公里長的大橋 (D)有
- 【題組】下列哪個構造中可找到 DNA?(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下列哪一項為細胞內的發電廠,負責轉化能量供細胞使用?(A)甲 (B)乙 (C)丙 (D)戊。
- 【題組】依照實驗觀察結果,關於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構造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兩者皆具有細胞壁與葉綠體 (B)兩者皆不具有細胞壁與葉綠體(C)鴨跖草表皮細胞有葉綠體 (D)僅鴨
- 【題組】小薇觀察到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都是扁平狀,這與他們的何種功能有關?(A)幫助體內物質的運輸 (B)具有保護的功能 (C)可進行光合作用 (D)具有支持內部構造的作用。
- 【題組】觀察鴨跖草的下表皮細胞,除了表皮細胞外還會見到保衛細胞,請問下列哪一項不是保衛細胞的特點?(A)呈半月形 (B)具有葉綠體 (C)排列緊密 (D)兩兩成對。
- 【題組】小明認為蚊子可能是喜歡光線較弱的環境,所以黃昏時蚊子較多,這是屬於科學方法的哪一個步驟?(A)實驗 (B)提出假設 (C)提出問題 (D)觀察。
- 【題組】以上各項屬於多細胞生物者,共有幾項?(A) 3 項 (B) 4 項 (C) 5 項 (D) 7 項。
- 以不同的擺長所做成的甲、乙、丙三組單擺,進行週期的測試實驗,結果下圖所示,則擺長長短的關係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乙<甲<丙。
- 下圖為半徑 20 公尺圓形水池,阿傑自 A 沿順時針方向繞水池走了半圈到達 B,試問:其位移及路程分別為下列何者? (A) 0、40π (B) 20π(C) 20π (D) 40
- 【題組】由本實驗可得下列何種推論?(A)單擺的擺長越長,周期愈大。(B)單擺的週期與擺錘質量無關(C)單擺的週期與擺角的大小無關(D)單擺的擺動次數愈多,所需時間愈長。
- 甲、乙兩車作直線運動,以東方為正方向,其位置對時間的關係如附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乙兩車皆作等速度運動(B)甲、乙兩車的速度相同(C)甲、乙兩車正在上坡(D)甲、乙兩車不會相遇。
- 附圖為各種運動的分類,老師請志仁將「等速度運動」的圖卡貼在圖中甲、乙、丙、丁中的一個位置上,則他貼在哪一個位置才是正確的判斷? (A)甲 (B)乙 (C)丙 (D)丁
- 爺爺帶阿奇到遊樂園走迷宮,他們同時由入口處的甲點出發,點線是阿奇在迷宮中行進的路線,灰線是爺爺走迷宮外圍到出口處所行進的路線,如附圖所示。若 10 分鐘後,他們兩人同時到達出口處的乙點位置,則下列
- 下圖是某物體運動的位置(x)與時間(t)關係圖,則該物體在 0~5 秒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秒? (A) 3 (B) 2 (C) 1 (D) 15。
- 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出發,下圖為其速度(v)與時間(t)的關係,圖中兩直線斜向平行,則兩車之間的距離隨時間的關係為下列何者? (A)愈來愈遠 (B)愈來愈近(C)保持一樣 (D)忽遠忽近。
- 有一捷運新蘆線列車從民權西路站以負等加速度,駛入中山國小站月台,停靠月台一段時間後,再以等加速度向行天宮站行駛。整個過程的「速度-時間」圖,以下列何者最為正確?(A) (B) (C) (D)
- 玻璃管內放銅幣及一片羽毛,並抽成真空(可忽略空氣阻力)。將它迅速倒轉,如圖,二者從管頂同時落下,會同時落至管底。這現象顯示出,在管內的銅幣及羽毛的 (A)重量相同 (B)均作等速度運動(C)沒有
- 阿男繞著一圈 200 公尺的操場跑步,花了 40 秒跑完 200 公尺,請問: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m/s?(A) 0 (B) 5 (C)20 (D)40。
- 暑假時,爸爸帶全家人出遊,當爸爸開車上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時,小虎發現其最高速限為 110 公里∕小時,請問此速限是代表何意義?(A)平均速度 (B)平均速率(C)每小時所走的路徑長 (D)瞬時速率
- 【題組】乙車在加速過程,位移了多少公尺?(A)20 (B)40 (C)80 (D)160 公尺。
- 【題組】第 1 秒內,丙、丁兩者平均速率大小關係?(A)丙 > 丁 (B)丁 > 丙(C)丙 = 丁 (D)無法比較。
- 甲、乙、丙三車並行同時在一條直線的跑道上行駛,它們的速度和時間的關係圖如附圖,請問:三車通過跑道的 200 公尺終點線之先後順序是下列何者?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 【題組】依此速度,第 6 秒時,父親距離小明多少公尺?(A)15 (B)20 (C)35 (D)45 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