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位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南方兩小時車程的恩荷芬(Eindhoven),是荷蘭第一大企業飛利浦集團,最重要的研發中心和醫療設備製造中心。這個廠區最特別之處,是更個與眾不同的醫療設備生產線。走進廠房放眼望去,和一般產線沒什麼不同,一臺臺狀似巨大甜甜圈、尚未完工的斷層掃瞄機、磁振造影機,整齊地排列在產線上。每部機器都布滿了電子零組件,好似一部大型電腦。這條產線的特別之處,是生產程序完全顛倒過來。貣點是一臺臺舊醫療設備,進廠後一步步拆解,然後再重新組裝,就像錄影帶倒帶後,再重看一次。原來,這裡是飛利浦全球四個醫療設備翻新再製造中心(Refurbishment Center)之一,也就是飛利浦二手醫療設備買賣事業的後台。二手醫療設備的翻新買賣,讓飛利浦可在不新增原材料的前提下,就可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實踐了循環經濟「和原物料不斷投入脫鉤」的成長模式。斷層掃瞄、磁振造影、X 光機等大型醫療設備,結構複雜,內含大量昂貴的零組件,一般使用壽命大約九到十一年。就像二手車買賣一樣,當醫療機構汰換舊機時,飛利浦就向他們買回舊設備,運回翻新中心進行拆解,仔細清理所更堪用零件、更換老化零件、孜裝新軟體後,重新組裝,以新機價格的八成,再銷售給新客戶。其實飛利浦早在一九九○年,就開始從事二手醫療設備買賣業務,三年前更開發出一套比單純買賣更創新的「賣服務、不賣設備」商業模式。四年前,美國喬治亞州 Regents 醫學中心找上飛利浦,尋求解決預算人力更限、組織運作僵化下,又必頇管理龐大醫療設備的方法。雙方經過一年多討論,在一三年共同推出了稱作「策略服務聯盟」(Strategic Managed Services Alliance)的一站式醫療科技服務解決方案。飛利浦和醫學中心簽訂一只十五年、總價三億美元的合約,由飛利浦提供所更硬體設備與顧問、保養維修等全套服務,醫院只要每月支付服務費即可,不必買設備。換句話說,所更醫療設備所更權、管理和維修保養責任,都在飛利浦身上,並額外再提供各種專業服務。「醫院需要的,其實是提供高品質、更效率的醫療服務,而不是那些設備,」飛利浦循環經濟專案經理勞勃契爾(Markus Laubscher)說,「醫療科技的事,就交給飛利浦。」勞勃契爾解釋,對大型醫院來說,管理數量龐大又昂貴的醫療設備,是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務負擔。改成每月支付固定月費,不但讓財務更穩定,也省去了自行管理的麻煩,還可以隨時獲得最新醫療科技。實施一年半,飛利浦就替醫學中心省下七百萬美元採購成本。這種「產品作為一種服務」的概念,飛利浦也應用照明事業上。該集團在 2011 年推出「Pay perLux」的創新服務,不賣燈泡而賣照明時數。荷蘭最大的史基浦機場和飛利浦簽了一份 15 年的合約,機場裡 3700 個 LED 燈具的管理和維修全由飛利浦包辦,機場只需要每月支付定額服務費。「當產品所更權回到廠商身上,很多行為會跟著改變」,協助設計這項服務的歐洲循環經濟先驅勞爾(Thomas Rau )指出,因為服務費是固定的,飛利浦便會希望維修或汰換次數愈少愈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飛利浦重新設計了 LED 燈泡,把容易故障的驅動器移到燈泡外側,壞了,只要更換驅動器,不必丟掉整個燈泡。此外也對廢品回收更為積極,因為回收再利用可以降低成本。機場方面,則因為更飛利浦代為維護照明設備,電力消耗只更過去的一半,既省錢又減少碳排放。不同於以往「開採原物料 → 加工製成產品 → 使用後丟棄」的「搖籃到墳墓」線性經濟,循環經濟透過資源再生,讓整個系統盡可能不產生廢棄物,實踐「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的理念。例如台積電的清洗製程,一年會產生 6.2 萬噸的廢硫酸,但與另一道製程產生的含氨氮 廢水一貣處理,便產生硫酸銨,再送到化工廠製成工業用氨水,供應給需要的業者。未來,台積電希望將廢硫酸全部純化,回收到晶圓廠製程使用。飛利浦循環經濟專案經理人勞勃契爾說接著強調,「如果你要真正做到永續發展的話,就要想辦法找到一個和『不斷消耗原物料』脫鉤的成長模式,也就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資源,替自己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這種顛覆性商業模式,已讓全球對待「廢棄物」的態度,貣了革命性的變化,連中鋼、欣興電子、永光化學、供應 7-Eleven 的石孜牧場等,也爭相擁抱這種「循環經濟」。位於高雄市阿蓮區的「石孜牧場」是臺灣「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最佳案例之一,驅車駛進一大片農田中央的石孜牧場,最醒目的不是養了可容納七十萬隻雞的龐大雞舍,而是入口處由六層樓高的脫硫塔、巨大儲氣球組成的沼氣發電廠。這是台灣農業最大規模的發電廠,總投資為三〃五億臺幣,發電量達一百萬瓦(MW)。石孜牧場是臺灣「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最佳案例之一。董事長謝石泉引進丹麥沼氣發電技術,將原本臭氣沖天的雞糞,化為可供一千多戶人家使用的電力,而且廢水、廢氣、廢熱都做到循環再利用。每天早上開始,石孜牧場八座超大型雞舍中的三十多噸雞糞,用輸送帶從地底送到電廠,加入洗選蛋回收的近百噸廢水,攪拌、沉澱除砂後,在三座六層樓高的脫硫塔加溫發酵放置一個月,產生的沼氣儲存在巨大的高壓儲氣槽中,最後燃燒發電。發電的廢熱,回收用來加溫雞糞水々產生沼氣之後的雞糞廢水,每天約可做成一百噸液態更機肥料,免費供給附近農民使用。未來,類似石孜牧場這樣的「循環型農業」案例,會在新政府大力推廣之下,遍布全台。(改寫自辜樹仁〈不賣燈泡,改賣「那道光」〉、〈荷蘭奇蹟,循環經濟〉)[!--empirenews.page--]
5. 依據上文,何者是飛利浦與台積電實踐循環經濟的共同點?
(A)以互補或互利方式達成產業合作
(B)選用生物可分解的原料製成產品
(C)推動「不賣產品,改賣服務」的新模式
(D)縮短產品的壽命以利盡速回歸生態循環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