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九○年代初期北歐國家的社會民主政黨,隨著東歐共產政權的崩潰而紛紛在選舉中落敗,有學者因此認為資本主義已備受肯定,並且強調一個國家要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保持競爭能力,必須摒棄重視財富再分配的福利政策以提高生產力,於是國營企業的效率普受質疑,企業私營和私有化的主張漸受重視。曾幾何時,一些東歐國家追求徹底資本主義化,卻在轉型後遭到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的打擊,其新興的資本市場面對境外的金融投機者恣意掠奪,國民的總資產急速縮水,東歐國家的選民轉而支持接受市場經濟與採取漸進改革,並揚棄一黨專政的左翼政黨執政。最近北歐的挪威與瑞典,主張「福利社會主義的政黨」重新獲得選民的青睞,英國的工黨、法國的社會黨、德國的社會民主黨這些具左翼色彩的政黨亦陸續取得執政。這說明了意識型態的擺盪之間存在何種事理?
(A)徹底的資本主義與徹底的共產主義皆不可取,人們期待的乃是第三條折衷路線
(B)經濟自由是政治平等的先決條件,採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是立憲民主必經階段
(C)經濟平等是一切自由的基礎,與其擁有虛幻不實的政治自由,寧可接受國家的計畫分配
(D)政治自由的國家允許人們作不同的選擇,通常工商業界追求經濟平等,平民大眾則嚮往經濟自由
(A)徹底的資本主義與徹底的共產主義皆不可取,人們期待的乃是第三條折衷路線
(B)經濟自由是政治平等的先決條件,採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是立憲民主必經階段
(C)經濟平等是一切自由的基礎,與其擁有虛幻不實的政治自由,寧可接受國家的計畫分配
(D)政治自由的國家允許人們作不同的選擇,通常工商業界追求經濟平等,平民大眾則嚮往經濟自由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42857
統計:A(18),B(2),C(2),D(3),E(0)
內容推薦
- 魏源曾應林則徐之請,編纂《海國圖志》,是一部關於世界地理、歷史及西方政教國情的總集。魏源在書中最嚮往某國政治制度,提及這個國家「二十七部(州)公舉一大酋總攝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
- 10 有關基層公務人員裁量授權的理由中,下列何者關聯性最弱?(A)工作情境複雜性 (B)服務對象特殊性 (C)人員自我實現 (D)行政立法分權制衡
- 19 政策方案執行後,對標的群體產生有形的或無形的、預期的或非預期影響的評估,係指下列何種評估?(A)形成性評估 (B)可評估性評估 (C)影響評估 (D)產出評估
-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希望過自由、富庶、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但是比較起各自的政治活動卻又有不一樣的感受,當辜振甫先生與江澤民先生於1998年在北京會晤,談到各自對民主政治的表述時,讓我們發現兩岸民主表
- 對日抗戰初期,有位重要人物說:「抵抗侵略與不拒和平,並非矛盾,和平條件如無害於中國獨立生存,何必拒絕。」又說:「侵略國家破壞和平,被侵略國家保障和平。」這些話語出自何人之口?反映怎樣的情勢?(A
- 幾位同學在一起討論豆腐的起源,意見紛云。那一種說法比較可信?(A)明代李時珍認為豆腐始於西漢。雖然他沒有提出證據,但他是一位科學家,又生於古代,所以他的說法應該可信(B)如果要講古代,宋代朱熹已
- 9 「愈來愈多行政機關提供民眾線上申辦服務,以滿足洽公方便之需求」,這句話最能反映下列那種組織特徵?(A)組織具有適應機制 (B)組織是交錯重疊體系(C)組織具封閉的殊途同歸性 (D)組織由次級系統所
- 18 政府機關將不同的利益、服務、成本、義務等,分配給不同的標的群體享受或承擔,此一作法在學理上係屬:(A)分配性政策 (B)自我管制性政策 (C)重分配性政策 (D)管制性政策
- 複合民族國家欲增進群體意識,泯除彼此界線,下列何者最有效而較少後遺症?(A)統一語言文字(B)實踐民族平等(C)強化宗族鄉社組織(D)激發敵愾同仇心理
- 蒙古帝國的發展方向困擾著蒙古貴族。繼續過草原遊牧生活,蒙古人才能維持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價值觀念;但是對統治階層而言,定居社會的舒適生活及滾滾的財稅,卻是莫大的誘惑。蒙古帝國內部因而發生了維持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徵?(A)成員享有利益分配 (B)正式組織 (C)志願性團體 (D)公益屬性
- 鴉片戰爭並非中英第一次外交衝突。歷史學家記載英國商人在明朝末年來華貿易的經過︰「威得爾上尉率領四大船二小船來華,直向虎門駛進,對中國官吏的反對,置之不理,雙方於是備戰。」戰爭結果是︰「兵丁儘逃,
- 3 歐斯本和蓋伯勒(David Osborne & Ted Gaebler)於《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專書中,主張政府應以遠見治理國家,事先預防重於事後彌補,此一
- 某位學者對某國制憲會議的評述如下:「這部憲法不是一些素昧平生的半神式的人物制定出來的;參與制定憲法的人,才華超群,受過良好教育,博覽群書,是一些當時的『名流』。他們是一批需要滿足支持者要求的政治
- 下列何者不是多元論呈現在政策過程中的主要特色?(A)漸進主義 (B)理性選擇 (C)黨派間相互調適 (D)集體決策複雜性
- 12 非營利組織在學理上,可另稱之為:(A)第一部門 (B)第二部門 (C)第三部門 (D)第四部門
- 在近世歐洲,音樂家經常需要貴族的支持,才能安心創作。樂聖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就經常得到魯道夫(Rudolf)公爵的資助,因而建立起友誼。他創作鋼琴奏鳴曲「告別」,就
- 4 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刻意忽視,採取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安然渡過,係指下列那一律則所稱之組織病象?(A)不稀罕效應(BOHICA) (B)白京生定律(Parkinson’s Law)(C)墨菲定
- 依據國父民族主義有關王道文化的解釋,下列那一項符合此一精神?(A)日本因為有民族主義的精神,變成強盛的國家,對外主張建立「大東亞共榮圈」(B)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與德國的納粹主義
- 22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有關法律的定名,下列何者錯誤?(A)法 (B)條例 (C)規則 (D)通則
- 13 一般而言,利益團體的活動比較不包括下列何者?(A)政策決定 (B)草擬法案 (C)罷工活動 (D)遊行活動
- 上課時,老師提到1878年德意志帝國在首都柏林召集列強會議,對後來數十年的歐洲安全,有重大影響。幾位同學討論這個會議召開的原因時,各人有不同的見解,何者正確?(A)這是因為俾斯麥打算仿效拿破崙,
- 5 下列那個概念,係指政府職能擴張,人民依賴日深,行政部門具有舉足輕重地位?(A)政府再造 (B)公共治理 (C)行政倫理 (D)行政國
- 貳、多重選擇題由於人類對電的知識增加,許多與電有關的發明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真空管的發明更可將聲音藉由電波傳送到遠方。下面這些文字描述的是1890年歐洲某城市居民的生活情況,請將當時可能發生的情況
- 資料一:一本台灣歷史的新著中寫道:「一八九五年六月三日,日軍攻陷基隆。四日,唐景崧倉皇內渡。…七日,近衛師團兵臨台北城下,不戰而進駐台北城。六月十七日,樺山資紀在原巡撫衙門廣場舉行『始政式』,台
- 14 下列關於政府蒐求民意的方法中,何者錯誤?(A)解散國會 (B)重組內閣 (C)辦理國是座談 (D)舉辦公聽會
- 6 政府再造中的「流程再造」(process engineering),最為關鍵的面向是下列那項工作?(A)應用資訊科技提升組織效率 (B)促成公共對話尋找組織願景(C)確認策略管理以作為組織再造標竿
- 歷史知識中,「事實」和「解釋」並不相同。學習歷史就要知道如何分辨兩者的區別。以下關於春秋戰國的敘述中,請將屬於「解釋」者選出來:(A)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大會中原諸侯,相約尊王(B)孔子說:「微管
- 23 依據羅聖朋(D. Rosenbloom)的見解,透視公共組織設計有三種主要途徑,下列何者不在其中?(A)管理 (B)生態 (C)政治 (D)法律
- 15 政策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對執行現況及初步結果加以評估,以探究執行狀況是否符合政策的原先設計。係指下列那一種類型的政策評估?(A)規劃評估 (B)效益評估 (C)監測評估 (D)總結評估
- 7 下列關於公共行政的說明,何者錯誤?(A)在效率與正義之間相互擺盪 (B)純粹講求正義的實現(C)大有為政府強調福利國的行政理念 (D)小而能政府重視政府競爭力的行政理念
- 24 政策執行人員將遵守法規視為主要目標的現象,此在學理上稱之為:(A)目標錯置 (B)目標漂移 (C)寡頭定律 (D)鄰避效應
- 16 下列何者是唐恩(W. Dunn)提出的政策評估主要特徵之一?(A)以因果理論為核心 (B)事實與價值的互斥性 (C)目前與過去的取向 (D)單一與中立的價值
- 25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下列何種區分原則?(A)責任程度 (B)權力大小 (C)工作性質 (D)層級節制
- 17 政策方案的執行可以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乃是政策評估的何種標準?(A)效能性 (B)經濟性 (C)回應性 (D)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