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下列何者非汽車行駛時所受之外部阻力?
(A)空氣阻力
(B)傳動阻力
(C)滾動阻力
(D)加速阻力 。
(A)空氣阻力
(B)傳動阻力
(C)滾動阻力
(D)加速阻力 。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有一汽車輪胎標示「215/55/R17」,其中「55」係表示輪胎之 (A)寬度 (B)扁平比 (C)荷重 (D)輪圈直徑 。
- 用來支撐車輛重量及載重量的機構為 (A)懸吊系統 (B)傳動系統 (C)轉向系統 (D)車身及車架 。
- 95 無鉛汽油與 92 無鉛汽油最主要的差異是 (A)熱值 (B)燃點(C)含鉛量 (D)辛烷值 。
- 行駛中汽車水箱熱水的冷卻,主要是靠 (A)與空氣之相對運動(B)水泵 (C)風扇 (D)機油 。
- 由車輛前方看輪胎中心線與鉛垂所夾之角度稱為 (A)前束 (B)外傾角 (C)內傾角 (D)後傾角。
- 駕駛手排檔汽車,操作離合器踏板要 (A)快踩快放 (B)快踩慢放(C)慢踩快放 (D)慢踩慢放 。
- 汽油引擎壓縮行程壓縮的是 (A)氮氣 (B)氧氣 (C)混合汽 (D)汽油 。
- 四行程引擎的曲軸旋轉 才完成一次循環。(A)360° (B)720° (C)120° (D)180°
- 汽車前輪校正項目中,為使車輛轉向後具有良好的回復性為 (A)前束 (B)外傾角 (C)內傾角 (D)轉向前展。
- Combustion Chamber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公路◆英文專業-109 年 - 109-1 交通部公路總局_汽車檢、考驗員:英文專業#85766討論私人筆記( 0 )50【站僕】摩檸Mo
內容推薦
- 汽車之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簡稱 (A)ABS (B)CBS (C)TCS(D)EBD 。
- 煞車燈之亮度,下列何者正確? (A)與尾燈相同 (B)較尾燈暗(C)較尾燈亮 (D)與尾燈無關 。
- 汽車行車紀錄器功能,下列何者為非? (A)瞬間速度之記錄 (B)行走距離之記錄 (C)行走時間之記錄 (D)車輛位置之記錄。
- 下列各反應中所預期的主要產物何者錯誤?(A) (B) (C) (D) (E)
- 機油濾清器主要功用為何? (A)過濾機油中的水份 (B)過濾機油中的雜質 (C)過濾機油中的酸性物質 (D)過濾機油中的鹼性物質 。
- 若電瓶液不足,會使極板曝露,嚴重影響電瓶壽命。(A)O(B)X
- 柴油引擎於進汽行程吸入汽缸內的是柴油與空氣的混合氣。(A)O(B)X
- 汽車之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簡稱 (A)ABS (B)CBS (C)EBD (D)TCS 。
- 汽車差速器之主要功用是 (A)將引擎動力轉 90 度輸出 (B)使轉彎時左右後輪具有不同之轉速 (C)作為最後減速之用 (D)使換檔容易 。
- 前置引擎前輪驅動之車輛,其優點為高速性能較佳,且爬坡力也較佳。(A)O(B)X
- 下列有關汽車引擎馬力之敘述,何者為非? (A)制動馬力是指引擎發動時,曲軸實際輸出之馬力 (B)摩擦馬力是指引擎發動時,因內部機件摩擦而損耗之馬力 (C)指示馬力=制動馬力+摩擦馬力 (D)馬
- 汽車電瓶液自然減少時,應添加 (A)自來水即可 (B)比重 28之稀硫酸水 (C)比重 28 之稀鹽酸水 (D)蒸餾水 。
- 四行程引擎曲軸轉速 1,000rpm 時,凸輪軸轉速是 2,000rpm。(A)O(B)X
- 汽油抗爆性以辛烷值號數表示,號數愈大,抗爆性愈高。(A)O(B)X
- 汽車為了因應路面的不平顛簸而影響傳動軸的長度應該裝設何第 4 頁,共 4 頁種機件? (A)十字軸承 (B)滑動接頭 (C)萬向接頭 (D)中心軸承 。
- 離合器打滑,係離合器踏板空檔間隙太大。(A)O(B)X
- 汽車引擎冷卻系統之節溫器關閉時,冷卻水 (A)不流動 (B)只在水套與水箱間流動 (C)只在水套與水泵間流動 (D)只在水泵與水箱間流動 。
- 四汽缸引擎,引擎排氣量為 2,000c.c.,燃燒室容積為 50c.c.,則壓縮比為 10。(A)O(B)X
- 汽車為了適應顛震路面,以適當調整傳動角度者為 (A)十字軸承(B)萬向接頭 (C)中心軸承 (D)滑動接頭 。
- 汽車自動排檔操縱桿之選擇位置,下列何者有誤? (A)N 表空檔(B)P 為停車時使用 (C)L 為低速使用 (D)H 為高速使用 。
- 汽油引擎壓縮壓力越高,則熱效率 (A)愈低 (B)愈高 (C)相同(D)無關 。
- 汽車主要是由引擎動力、底盤、電系及車體等四大部分組合而成。(A)O(B)X
- 汽車加速性能的表示方法,下列何者錯誤? (A)距離ˇ時間(B)速度ˇ時間(C)加速度ˇ時間 (D)車重ˇ時間。
- 當活塞在上死點時,活塞頂端與汽缸蓋之間剩餘的汽缸容積,稱為燃燒室容積。(A)O(B)X
- 黃老師希望藉由實驗研究的進行,探討某一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並分析二者間的因果關係。為達前述目的,請問下列何種實驗設計最能達成前述目標?(A)靜態組比較設計(B)隨機分派之後測設計(C)時